- 年份
- 2024(9935)
- 2023(14249)
- 2022(11197)
- 2021(10059)
- 2020(7632)
- 2019(17176)
- 2018(16667)
- 2017(30679)
- 2016(16163)
- 2015(17874)
- 2014(18018)
- 2013(17452)
- 2012(16299)
- 2011(15012)
- 2010(15671)
- 2009(15036)
- 2008(13851)
- 2007(12885)
- 2006(12062)
- 2005(11299)
- 学科
- 济(74363)
- 经济(74278)
- 业(46729)
- 管理(40442)
- 农(33611)
- 中国(32690)
- 企(32391)
- 企业(32391)
- 融(27082)
- 金融(27080)
- 地方(25541)
- 银(25376)
- 银行(25362)
- 行(24711)
- 农业(22937)
- 业经(22721)
- 方法(19069)
- 制(18493)
- 财(17499)
- 发(15497)
- 数学(15076)
- 数学方法(14933)
- 学(13630)
- 理论(12545)
- 发展(12517)
- 展(12472)
- 体(11939)
- 地方经济(11752)
- 贸(11547)
- 贸易(11529)
- 机构
- 学院(234468)
- 大学(229280)
- 济(99124)
- 经济(96764)
- 研究(85814)
- 管理(82378)
- 中国(71807)
- 理学(68549)
- 理学院(67733)
- 管理学(66615)
- 管理学院(66181)
- 京(49707)
- 科学(48834)
- 财(47841)
- 所(42557)
- 农(41842)
- 中心(40755)
- 江(38419)
- 研究所(37987)
- 财经(36224)
- 范(34242)
- 师范(33946)
- 经(32751)
- 北京(31998)
- 州(31629)
- 经济学(31495)
- 业大(31430)
- 农业(30932)
- 院(30654)
- 经济学院(28153)
- 基金
- 项目(146075)
- 科学(115176)
- 研究(115165)
- 基金(102468)
- 家(87444)
- 国家(86498)
- 社会(74852)
- 科学基金(73886)
- 社会科(70623)
- 社会科学(70610)
- 省(59722)
- 基金项目(52938)
- 教育(51331)
- 编号(48783)
- 划(48441)
- 自然(41641)
- 成果(41143)
- 自然科(40623)
- 自然科学(40616)
- 资助(39895)
- 自然科学基金(39855)
- 发(38781)
- 课题(35246)
- 重点(33453)
- 发展(32183)
- 展(31620)
- 部(31073)
- 国家社会(31031)
- 创(31030)
- 性(30070)
- 期刊
- 济(127883)
- 经济(127883)
- 研究(77635)
- 中国(59090)
- 农(46131)
- 融(40639)
- 金融(40639)
- 财(35189)
- 学报(33024)
- 科学(32448)
- 教育(32144)
- 管理(31873)
- 农业(29869)
- 大学(26734)
- 学学(25043)
- 业经(24155)
- 技术(20400)
- 经济研究(19279)
- 财经(18283)
- 问题(16620)
- 经(15859)
- 业(13121)
- 农村(12206)
- 村(12206)
- 版(11860)
- 农业经济(11834)
- 世界(11461)
- 现代(11348)
- 经济问题(11228)
- 发(11192)
共检索到387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卓玛草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如"鸟之双冀、车之双轮",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新定位、战略新思想、发展新思路。城乡关系重塑以"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融合"的逻辑主线进入新时代。只有牢牢把握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及"三农"思想精髓,才能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构问题、‘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民工‘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是城乡‘共生互动’的融合发展问题"的理论依据;只有深刻理解中国城镇化道路独特机制和"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道路的模式选择,才能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实现"统筹融合式、共生可持续、包容一体化、高效高质量"的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妮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具有同等价值,二者互促共进。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依托和必要前提,新型城镇化发展会带来"三农"巨变,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健康发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需要加快农村各方面改革,形成内生为源、外生联动的发展格局;需要探索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需要以特色小镇为突破点实现城乡互动融合,把握好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协同性,更多地公共需求、公共利益、公共诉求等民生方面着手构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一、引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新时代城乡关系演变的现实背景。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快速城镇化持续发展,积累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显现,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从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孟立慧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二者互为推手且导向一致。目前,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在要素、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方面仍存在一定梗阻,突出表现为城乡人口流动矛盾凸显、城乡生态环境尚不协调、城乡金融体系建设不相匹配、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失衡。为此,本文在研判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中心”推进城乡联动“、以环境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蝶变“、以金融为抓手”助力城乡融合“、以服务均等化为载体”赋能城乡共生发展的实践创新策略,全面加速城乡协同发展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海红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发挥乡村价值,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重要原则,处理好城市与乡村、农民与土地、农民与集体等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权益,丰富农民精神世界,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激发乡村生机与活力,乡村振兴必将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国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出路。通过阐述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出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以期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三农"基础。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谷阳
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金华 谢琼
2021年10月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十堰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全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高峰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有关部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在加快构建全域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合理评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区域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双轮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创造性地构建一套兼顾系统论和复合论思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进行测算,并对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差距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分维度水平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城乡融合发展总体及各维度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总体水平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一西部的区域间差异最大。据此,提出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缩小区域城乡融合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璐璐
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意义、现有优势及困难所在,探索以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着力加强急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各项保障力度等四个方面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杨凤娟 郭庆然 陈政
文章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1996—2018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从勉强协调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高质量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说明三者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给出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昕 葛惠芳
乡村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与后劲,立足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因而,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国民旅游需求的变化,从供给与需求两侧,以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将游客需求从个人、地方与民族三个层次,阐述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研究以卖花渔村为典型案例,从文旅产业融合方式的角度,对乡村振兴下卖花渔村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时代,乡村文旅融合要从供需两侧“齐头发力”,掌握目标游客需求,塑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形象,引导文旅消费,从而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交换,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鹏
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互相补充与统一的过程,就河南省而言,当前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尖锐、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公共服务配置失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需要制定合理的城乡融合规划,促进城乡区域结构优化;应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必须破除城乡间要素流动机制障碍,为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指引,在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景盼
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文旅融合具有清晰的逻辑依据,得到了国家政策、人文地理和发展模式的支持。发挥政府积极引领作用,以文化为核心,因地制宜进行模式创新,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文旅融合 逻辑依据 模式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