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18)
- 2023(14556)
- 2022(12728)
- 2021(12028)
- 2020(9804)
- 2019(22826)
- 2018(22995)
- 2017(43266)
- 2016(23675)
- 2015(26612)
- 2014(26718)
- 2013(26319)
- 2012(24599)
- 2011(22229)
- 2010(22420)
- 2009(20191)
- 2008(19591)
- 2007(17169)
- 2006(15264)
- 2005(13572)
- 学科
- 济(96410)
- 经济(96297)
- 管理(63751)
- 业(61275)
- 企(49186)
- 企业(49186)
- 方法(37985)
- 数学(32061)
- 数学方法(31701)
- 中国(28613)
- 农(27480)
- 地方(26504)
- 业经(22797)
- 财(21171)
- 学(21073)
- 农业(18815)
- 制(17202)
- 贸(17115)
- 贸易(17099)
- 易(16455)
- 理论(16186)
- 银(16024)
- 银行(15976)
- 和(15973)
- 环境(15745)
- 融(15549)
- 金融(15547)
- 行(15360)
- 技术(15281)
- 发(14154)
- 机构
- 大学(329767)
- 学院(328746)
- 管理(128030)
- 济(126632)
- 经济(123574)
- 研究(115008)
- 理学(109767)
- 理学院(108390)
- 管理学(106529)
- 管理学院(105943)
- 中国(86476)
- 京(72686)
- 科学(72216)
- 所(58540)
- 财(58095)
- 农(54734)
- 研究所(53158)
- 中心(51801)
- 江(49507)
- 业大(48987)
- 范(47977)
- 师范(47564)
- 北京(46627)
- 财经(45598)
- 农业(42636)
- 院(42078)
- 经(41284)
- 州(40968)
- 师范大学(38471)
- 经济学(36386)
- 基金
- 项目(221724)
- 科学(173080)
- 研究(165378)
- 基金(157133)
- 家(136541)
- 国家(135297)
- 科学基金(115221)
- 社会(101424)
- 社会科(95750)
- 社会科学(95725)
- 省(87474)
- 基金项目(84246)
- 教育(75701)
- 自然(74299)
- 划(73924)
- 自然科(72494)
- 自然科学(72477)
- 自然科学基金(71144)
- 编号(69500)
- 资助(63845)
- 成果(57150)
- 发(50942)
- 重点(49612)
- 课题(48288)
- 部(48136)
- 创(45969)
- 创新(42703)
- 项目编号(42188)
- 科研(41743)
- 教育部(40960)
- 期刊
- 济(147325)
- 经济(147325)
- 研究(100439)
- 中国(69069)
- 学报(50894)
- 农(50590)
- 科学(48037)
- 管理(47411)
- 教育(44160)
- 财(42290)
- 大学(38239)
- 农业(35569)
- 学学(35382)
- 融(30675)
- 金融(30675)
- 技术(28986)
- 业经(25467)
- 经济研究(22376)
- 财经(21085)
- 图书(20766)
- 问题(19172)
- 业(18590)
- 经(17906)
- 科技(16539)
- 理论(16268)
- 资源(15731)
- 现代(15672)
- 技术经济(15286)
- 实践(15023)
- 践(15023)
共检索到499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汪鸿祥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与实践,对于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池田大作长期坚持中日友好的实践,不仅为中日邦交正常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构筑中日友好金桥进行了不懈努力。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间主义理念,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池田大作中日友好思想与实践告诉我们,构建中日两国的相互信赖至关重要,民间交流是中日友好的基础,中日和平友好是两国的共同愿望。继续发扬池田大作中日友好精神,谋求中日两国世代友好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池田大作 人间主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沈海涛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正面临着重新定位、建立新的战略合作基础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现实课题。2017年以来,日本政府转变立场,积极回应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理念,中日关系重新出现全面改善的趋势。构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既要以四个政治文件为基础,积极扩大共同利益,增进中日双方的战略互信,也应正视中日两国间存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求同存异,正确把握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和主要方向,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通过扩大教育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促进相互理解和民心相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震海
一个时期以来,在经济关系已经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日政治关系却无法实现对称的发展。日本新领导人主政之后,对亚洲邻国的政策有所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出现了某些趋向好转的积极势头。但是,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应该继续进行双边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必要借助多边机制,为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中日两国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双边关系因素,未能在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形成更多的合力。正因为如此,一方面,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双方都有很多可为之事;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又会为中日两国...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多边合作 双边关系稳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国华 李阵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民众对中国日益增长的认识偏差和部分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已经成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对日开展公共外交旨在通过信息和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认识和理解,促使日本媒体与公众能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中国,帮助日本人民了解历史真相。中国对日开展公共外交,总体来说取得过一定的成绩,但仍有缺失,不能适应新时期改善中日外交关系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措施,包括充分重视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文化交流;加强对内开展公共外交等。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公共外交 民间外交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沱生
1992年中日曾经隆重纪念恢复邦交20周年。以后的十年间,两国的友好合作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双边关系却起伏不定,历经曲折。在迎来邦交30周年之际,中日两国能够克服障碍,使双边关系进入成熟稳定的新阶段,成为在亚太地区被关注的一个焦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鲁义
中日建交以来,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十几年日本政要否认侵略的言论由隐蔽走向公开。两国关系是在日本某些人歪曲历史、中崐国方面对其揭露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的。中日两国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做法有着明显的区崐别。正确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
关键词:
建交25周年,正确对待历史,发展中日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邱秀华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关系化以来的近 30年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新世纪两国的进一步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既存在着许多有利的条件 ,也有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 ,这为判断、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 ,新世纪初期两国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发展 趋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江永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和平共处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然而,尽管中日之间发表过《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但围绕两国关系的法律基础究竟是什么?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究竟是什么?对此,日本同中国的立场观点并不一致,客观上形成了"中日国际秩序观矛盾"。日本政府从未强调遵守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处理两国关系和领土问题,而一直坚持以《旧金山和约》作为战后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这必然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确有必要就中日关系的法律基础做一比较系统的研究与说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 衣保中 赵玉洁 陈景彦 沈海涛 巴殿君 沈和 许佳 张佳睿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这一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吉林大学、吉林省档案馆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人员就"中日关系的历史与未来"和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问题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讨,发表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从具有代表性的6篇会议论文中节选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抗日战争史与日本侵华史研究的时代价值、日本侵华罪证、日本历史认识、安倍谈话的实质、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势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推进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伯江
1978年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条约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并使之法律化,为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法律保障。中日缔结和平条约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也对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与精神对中日关系发展、分歧与矛盾的处理具有根本指导与规范意义,同时,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并不断发展,最终汇成"条约精神"的总内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已缔结40年,但其重要价值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淡去。相反,条约精神历久弥新,在新形势下更显生机与活力,其深刻内涵有待中日双方进一步共同挖掘、深入领会、忠实恪守、继承发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姜川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2010年开设了"教育领导博士学位"(Ed.L.D),并与哈佛文理学院在2014年联合成立哲学博士(Ph.D)学位,代替了存在将近90年的教育博士学位(Ed.D),将单一的学科转化为跨学科的学习,运用跨学院的学术优势和资源,培养未来卓越的教育领导人才,继续哈佛大学博雅教育的精神和传统。哈佛大学跨学院合作及授予学位的经验值得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小珊
中日关系走向低迷由来已久,"参拜靖国神社"成为各方注目的焦点。本文仅从历史和地缘政治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形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日关系 历史 地缘政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