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61)
- 2023(3391)
- 2022(2800)
- 2021(2722)
- 2020(2169)
- 2019(5084)
- 2018(5201)
- 2017(7647)
- 2016(5054)
- 2015(5949)
- 2014(5992)
- 2013(5403)
- 2012(5271)
- 2011(4998)
- 2010(5301)
- 2009(4406)
- 2008(4517)
- 2007(4137)
- 2006(3748)
- 2005(3388)
- 学科
- 业(13546)
- 济(12264)
- 经济(12246)
- 企(11805)
- 企业(11805)
- 管理(10857)
- 理论(6458)
- 教育(6293)
- 教学(6083)
- 中国(5179)
- 学(4959)
- 方法(4902)
- 农(4468)
- 镇(4460)
- 乡(4313)
- 乡镇(4303)
- 乡镇企业(4303)
- 中小(4290)
- 中小型(4290)
- 小型(4290)
- 小型企业(4290)
- 财(3899)
- 学法(3869)
- 教学法(3869)
- 数学(3844)
- 数学方法(3640)
- 业经(3400)
- 学理(3310)
- 学理论(3310)
- 研究(2987)
- 机构
- 学院(71610)
- 大学(71489)
- 研究(27009)
- 管理(20132)
- 济(20086)
- 经济(19427)
- 科学(18427)
- 理学(17137)
- 中国(16950)
- 理学院(16790)
- 京(16141)
- 管理学(16125)
- 管理学院(15994)
- 范(15905)
- 师范(15766)
- 所(14711)
- 教育(14253)
- 农(13856)
- 研究所(13607)
- 江(12944)
- 师范大学(12685)
- 技术(11565)
- 中心(11283)
- 业大(11170)
- 农业(10939)
- 北京(10434)
- 财(10138)
- 州(10050)
- 院(9683)
- 职业(9490)
- 基金
- 项目(46081)
- 研究(36845)
- 科学(35131)
- 基金(29438)
- 家(26051)
- 国家(25750)
- 教育(21339)
- 科学基金(20556)
- 省(20027)
- 社会(19307)
- 社会科(18019)
- 社会科学(18011)
- 划(17736)
- 编号(16772)
- 成果(15851)
- 基金项目(15233)
- 课题(14010)
- 自然(13038)
- 自然科(12732)
- 自然科学(12724)
- 自然科学基金(12478)
- 资助(12034)
- 年(11966)
- 重点(11868)
- 发(10441)
- 部(10359)
- 创(10008)
- 规划(9994)
- 性(9746)
- 项目编号(9731)
共检索到111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文婧 刘月
中小学教师德性作为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其生成基础是教师的生命境遇,其实质是一种实践道德,最终指向关系和谐。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德性具有其个体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同时还具备自律性、生成性、示范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德性的培养有其时代必要性,文章主要从外部培养路径和内部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胡艺龄 张启迪 孙珂 吴忭
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驱动教学成为时代所趋。作为应对教学范式从基于经验向基于证据转变的趋势,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数据素养成为教学数据能否转化为有意义教学决策的关键。教师研修作为培养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以往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教师合作参与效果不佳、自身认知负荷较大、新旧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存在认知冲突等问题,而调节学习理论通过对自我和集体进行教学干预可以有效提升协作学习效果。因此,本研究基于调节学习理论,设计自我调节和共享调节作为学习支架,采用项目式协作学习,构建出新型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通过对20名参与数据素养培训项目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调节学习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培养模式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调节支架能够对数据聚合和数据推理这两项高阶技能产生积极效用,并且不同支架间存在协同作用,相互促进。该结论对今后培养教师数据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定华
立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必须树立精品理念,总结基层经验,瞄准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培训全面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调查同样发现,"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梳理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方略。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国培计划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邢克超
国外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启示邢克超一在欧洲──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发祥地,随着教会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加强,教师自生自长、自由执业、一人一校的身份等现象逐步发生变化,或先后,或同时,或分别受制于宗教和政治权力,成为神职或公职人员,或同时具有双重身份。文艺复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秦丽楠
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是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小学教学名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对教学规律具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专业成长既需要外力助推,也需要内省式自我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依然存在发展目标功利性较强、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较弱、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欠缺以及反思教学与行为转化意识欠佳等问题。原因在于名师的专业成长受社会历史文化、教师自我理解与身份认同、实践共同体的共建共享等多重因素共同制约。因此,新时代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需设定"以师为本"的培训设定、构建"需求为基"的培训内容、创新"多元参与"的培训方式、实施"行为导向"的培训评估。未来的中小学名师培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培养目标由"外促"到"内生"、培养方式由"共性"到"个性"、培养内容由"反思"到"建构"、培养价值由"个体优秀"到"群体共生",进而促进中小学师资整体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于素云
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但是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高,成为制约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在积极创设网络环境的同时,要大力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应以日常培养为主、短期培训为辅,因校制宜,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模式、日常培养任务,积极营造教师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环境。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能力 培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人文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一个工具理性膨胀的时代显得更加重要。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通过人文知识积累的文化底蕴,形成的人文品格和高尚师德,树立的人文价值和教育理想,追求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并最终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人文行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正栋
综观近20年我国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研究,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校都为教师的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一体化搭建了较好的平台,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能够分清基础性技能和专业性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构建了教师终身发展的技能体系。当然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在前瞻研究、全员有效的职后培训等方面还需要优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庄榕霞 王铟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过三种模式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并为他们输送了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有助于这些信息技术和资源在教学系统中的合理及有效运用。本文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考察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几个问题:如何合理地分析影响教育技术应用的因素?如何理解学校系统中技术对教师教学的意义?如何为背景不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设计合理的培训方案?如何在培训后为教师们建立起联系的机制以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生态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正平
小学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培养有特定的方式和要求。在专业化视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正确处理好按需培养与提高质量、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综合培养与有所侧重、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小学教师 培养策略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晓伟 周宗奎 谢和平 褚晓伟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导向。了解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品质的期望与现状评价并将其作为师德培训指标构建的依据,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访谈分析发现,社会大众对合格教师师德品质的认知可凝炼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和为人师表四大核心要素。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师德品质有全方位的较高期望,尤其强调严谨治学和关爱学生两个方面;公众对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的评价总体较积极,但在关爱学生的品质上对教师的评价相对较低,且现状评价与期望差距较大;中小学教师自身对师德现状各方面的评价都比公众更积极,且在最关切和不满的师德品质上与公众存在一定差异。向教师准确传达公众对师德的期待和评价,引导教师理性看待公众和自身观点的差异,对师德培训指导标准的制定和师德培训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虹
最先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得到实践的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总体呈现出"农村导向、免费教育、多科教学、本土培养"的探索经验,并成为地方乡村教师补充的重要创新方式。为推进教育部"卓越教师计划"实施,部分院校开始试点培养小学卓越全科教师,由此全科教师培养方向逐渐分化为"服务农村"和"卓越引领"的两极走势。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又生发出一系列诸如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以及培养起点等焦点问题的争论。同时,全科教师在职前培养中亦面临着生源质量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多学科转换困扰、培养目标失真等现实挑战。对此,我们应通过重建目标体系、实施分类培养、凸显课程特色和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完善全科教师教育制度,推进国家卓越教师培养...
关键词:
小学全科教师 卓越教师 地方经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苏红
在现代学校的制度框架下,教师会经常自主的展现超越学校正式的规章制度所要求的行为,这部分虽然没有纳入到学校的考核和奖励体系中,但同样贯彻着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教师的这种组织公民行为包括关心学生生活、自我发展、环境保护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对于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 组织公民行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林秀清 杨现民 李怡斐
教育数据在教育领域不断渗透,教师的数据素养水平对于有效利用教育数据、合理判断学生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用德尔菲法构建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选择相关领域专家12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意见征询,根据专家打分计算指标权重,形成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问卷征询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均值为0.72,确定的一、二级指标重要性均值均大于4.00,变异系数均小于0.25,符合德尔菲法要求。最终形成了包含数据意识、数据知识、数据操控技能、数据应用能力、评价交流数据、数据思维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与40条具体内容的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对46位教师进行小范围试用,验证了其科学性与可靠性,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评价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发展水平的参考测量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