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9)
2023(8587)
2022(6777)
2021(6541)
2020(5048)
2019(11605)
2018(11698)
2017(19663)
2016(11724)
2015(13686)
2014(13782)
2013(12550)
2012(11518)
2011(10704)
2010(10720)
2009(9411)
2008(9266)
2007(8200)
2006(7450)
2005(7248)
作者
(29678)
(24688)
(24504)
(23666)
(15755)
(11704)
(11288)
(9799)
(9500)
(8725)
(8535)
(8234)
(8033)
(7811)
(7786)
(7774)
(7455)
(7146)
(7048)
(7028)
(6612)
(5937)
(5912)
(5621)
(5593)
(5486)
(5482)
(5404)
(4965)
(4928)
学科
(44804)
经济(44764)
中国(23823)
管理(23471)
(21713)
教育(19687)
方法(16288)
(15051)
企业(15051)
数学(14424)
数学方法(14320)
(13930)
(10434)
贸易(10425)
业经(10315)
(10244)
(10182)
(9644)
理论(9502)
农业(8979)
(8957)
发展(8933)
(8811)
(8798)
(7377)
银行(7372)
地方(7319)
教学(7244)
(7196)
(6963)
机构
大学(162733)
学院(156234)
(67914)
经济(66662)
研究(64856)
管理(49322)
中国(44304)
理学(41634)
理学院(41017)
管理学(40307)
管理学院(39974)
(37282)
科学(34925)
(31819)
(31344)
师范(31201)
教育(30058)
(29918)
研究所(29023)
中心(26488)
师范大学(26056)
北京(25229)
财经(23715)
经济学(23251)
(23174)
(23087)
(21979)
(21331)
经济学院(20923)
技术(18260)
基金
项目(98397)
研究(81665)
科学(79965)
基金(70485)
(60687)
国家(60096)
社会(52605)
科学基金(50151)
社会科(49641)
社会科学(49631)
教育(44846)
(35657)
基金项目(35134)
编号(34074)
(33208)
成果(31093)
资助(28299)
自然(27421)
课题(27398)
自然科(26829)
自然科学(26823)
自然科学基金(26380)
(25251)
重点(24208)
(23469)
中国(22728)
(22716)
教育部(22672)
国家社会(22422)
(21957)
期刊
(75325)
经济(75325)
研究(62799)
教育(50629)
中国(43044)
(21278)
学报(20979)
科学(20800)
(20743)
管理(19047)
大学(17807)
技术(16481)
学学(14911)
农业(14780)
经济研究(13791)
(13413)
金融(13413)
财经(12744)
职业(12677)
(11294)
(10786)
世界(10431)
问题(10317)
业经(10139)
国际(9881)
(9139)
论坛(9139)
(9020)
技术教育(8333)
职业技术(8333)
共检索到254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程中,确定了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举措,既高度重视增强教育系统自身实力,又看重教育系统服务“五位一体”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叶之红  胡建华  徐小洲  杨颉  李立国  刘永贵  康凯  王小梅  高晓杰  许焘  瞿振元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支撑、推动和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走向2030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面对全球化挑战,主动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汲取历史经验与智慧,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完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建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多样化、可持续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道路。鼓励创新、合作开放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管培俊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等教育肩负神圣的使命。应加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学治理的制度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必须将彰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要靠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一是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二是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新时代高等教育"能否助推中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是一个亟需探究的重大命题。"新时代高等教育"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理解,并具有两种叙事语境:一种是中国语境的叙事,指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崛起推力下产生的高等教育"中国模式"初具雏形;另一种是全球语境的叙事,主要指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未来高等教育可能产生颠覆性变化。"高等教育新时代"则侧重于对高等教育内在本质的理解,乃将各国高等教育模式置于全球竞争的背景中讨论,完全是一种全球语境的叙事。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一国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必须贡献本土化和国际化价值兼备的思想体系。"新时代高等教育"背景下中国在开创"高等教育新时代"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语境的"新时代"赋予了中国高等教育本土价值和道路自信,但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性问题仍较突出;全球语境的"新时代"则有利于抹平高等教育竞争中的文化差异,但中国高等教育能否贡献本土化和国际化兼备的思想体系仍待考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智运  
社会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的社会基础 ,也是我们思考 2 1世纪初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应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 ,鼓励和保证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建立起一个包括多种办学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多种办学类型、多种办学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已经开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应该明确责任与担当。要运用"新思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导向",抓准"真问题";要提倡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应用、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新模式",坚持从"真问题"出发,做好"真研究";要扎根中国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国际视野充分借鉴他国经验,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研究"新境界",努力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推动高等教育研究"真创新";要真正把高等教育研究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始终与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同向而行,在回应关切、服务需求中作出"新贡献",真正满足服务人民、回应需求、创新理论、科学决策、推动实践等多方面需求,做好资政、咨教、咨询服务,切实保证所取得的成果"真管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外空间皆面临转型实践难题,亟须以研究的"空间转向"破题。根据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转型的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空间生产的市场性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实践转型,向具有市场优势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部沿海城市群高度集聚;新时代以来重视高校内部学习空间改造的趋势,表征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隐性空间权力转型;以"媒介化社会"和"时空压缩"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时代的到来,引发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具象空间转型甚至异化,并酝酿新的高等教育变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胡艳婷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既应具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应基于国情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概念的关系,提出从本土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命题,并分析了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总结了“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差异。前者的本土化举措是对自身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后者是基于本国国情对“舶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创新。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本土化”改造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启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需要我们从"四个战略维度"找准高等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从机遇和挑战把握高等教育的"五个新变化",从服务国家需要战略高度明确高等教育必须朝着"四个更加"的发展方向不懈努力。在此基础上,系统谋划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想,把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战略主题和核心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高等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不是其内部独立要素的反映,而是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具有共性的特殊关系的体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倡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12年与相关省市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连续12年的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斯蒂芬妮·马歇尔  
2015年5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胜,他提出改进大学和改革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11月初,英国宣布了新的教育高质量推进计划,一些具体的举措,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学生,我们不仅要吸引学生报名、报考我们的学校,而且要留住他们,让他们愿意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同时,在全国的调研当中,也会调研学生和老师对自己国家的高等学校有什么看法,他们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什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