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3)
2023(10078)
2022(8199)
2021(7956)
2020(6177)
2019(14095)
2018(13750)
2017(24457)
2016(13290)
2015(15194)
2014(14405)
2013(14190)
2012(13262)
2011(12356)
2010(12119)
2009(10887)
2008(10709)
2007(9525)
2006(8596)
2005(7999)
作者
(37992)
(31626)
(31537)
(29936)
(20346)
(15127)
(14172)
(12226)
(12194)
(11222)
(11051)
(10643)
(10320)
(10292)
(10129)
(9978)
(9595)
(9184)
(9141)
(9114)
(7915)
(7863)
(7731)
(7298)
(7201)
(7175)
(7135)
(6876)
(6515)
(6429)
学科
(52353)
经济(52295)
管理(34523)
(31492)
(24775)
企业(24775)
方法(20579)
中国(19355)
数学(17800)
数学方法(17617)
(16194)
(13428)
贸易(13415)
(13188)
业经(12051)
(11040)
(10786)
(10742)
农业(10446)
(9508)
银行(9486)
(9242)
地方(8818)
(8715)
金融(8714)
理论(8676)
(8533)
(8264)
(8242)
环境(8098)
机构
大学(186059)
学院(185306)
(81430)
经济(79927)
研究(74170)
管理(65029)
中国(57688)
理学(55033)
理学院(54349)
管理学(53514)
管理学院(53154)
科学(43307)
(41693)
(37609)
(35143)
研究所(34382)
(33461)
中心(32204)
(27909)
财经(27842)
(27155)
北京(27137)
农业(26496)
业大(26124)
经济学(26019)
(25709)
(25076)
师范(24737)
经济学院(23255)
科学院(22671)
基金
项目(122910)
科学(96177)
研究(91710)
基金(89154)
(79866)
国家(79245)
科学基金(65549)
社会(58170)
社会科(55100)
社会科学(55089)
(45042)
基金项目(45007)
教育(43011)
自然(40515)
(39876)
自然科(39549)
自然科学(39532)
自然科学基金(38870)
资助(37050)
编号(36277)
成果(30652)
重点(29073)
(28622)
(27854)
课题(27126)
中国(26102)
(25895)
国家社会(25397)
教育部(24404)
创新(24287)
期刊
(92035)
经济(92035)
研究(59238)
中国(44030)
(31699)
学报(30547)
科学(29132)
管理(27527)
教育(26188)
(25308)
大学(23432)
农业(22563)
学学(21797)
(17930)
金融(17930)
技术(17121)
经济研究(15917)
财经(14389)
业经(13698)
(13399)
(12995)
(12651)
世界(12316)
问题(12107)
国际(11997)
图书(9342)
(8918)
论坛(8918)
(8899)
技术经济(8393)
共检索到293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熊先兰  黄颖  
准确定位食品安全工作的战略目标,构建中国食品安全战略框架,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关键。新时代中国食品安全战略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消费安全准绳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基本遵循,以食品安全治理和保障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核心目标,以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匹配为战略基点,重点开展质量管理、过程控制与结果反馈和宣传引导工作,形成基于信任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面临高质量需求与低质量供给矛盾、传统监管与食品产业发展不同步、舆情治理机制存在漏洞以及城乡食品安全意识形态差异明显等现实问题,对此,要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以战略框架为基础采取提质升级、多元参与、源头治理、严惩重罚、隐患排查、重点监管、普法教育、舆论引导、声誉管理等实践措施,推动食品安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地实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应恒  王二朋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生命健康、产业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食品安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等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框架由监管体制与能力、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体系三部分构成。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应切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监管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杨  李成贵  
一、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质量安全①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结构升级时期,食品供求方式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食品增长方式将从单一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追求食品质量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颖廉  
食品安全战略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的基础性、全局性、前瞻性制度框架。国际上形成了风险分析型、整体安全型、合作治理型三类食品安全战略模式。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面临消费结构、产业基础、监管能力、城乡差距等诸多挑战。基于跨学科理论,构建"使命—结构—行动"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应把握共享、绿色、创新三大发展理念,激发市场、政府、社会三类治理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战略核心指标体系,并实施基础治理设施建设、监管体制改革、产业健康发展、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四项行动方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宏亮  
本质上,食品安全是交易主体履行产品质量的合约问题。与市场结构观、信息不对称说和监管失灵解释不同,转型期的市场和技术特别是制度环境不确定条件下相关缔约方的机会主义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企业以通用质量控制资产替代专用资产直接降低食品的安全程度;过度依赖短期市场合约、极端情形下求助于纵向一体化则间接制约了缔约方协作提高食品质量的混合治理的发展。由此,降低监管制度的不确定性、引导缔约方协作成为提高私人治理效率的政策选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怀  赵万里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治化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大多时候视制度于不顾,部门管理者往往仅凭个人的意志行事。搭便车、政府规制俘虏、滥用职权、相互推诿形成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良路径依赖。要改变这种不良的路径依赖,必须转变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即由人治的监管方式向制度规制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新  
本文首先从人民生命安全、市场竞争秩序和人们对社会安全的预期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性 ;进而从食品流通链条出发 ,以信息不对称为理论基础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最后提出了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促进消费者参与等对策措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亘  李向阳  刘昭阁  
本文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风险交流机制为研究对象,从顶层设计视角探究其持续完善路径。首先,识别新《食品安全法》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顶层框架及其对机制建设的影响,界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的基本问题;其次,基于"前因—行为—后果"模型,刻画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念,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念模型;最后,结合风险交流内涵,提出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交流机制的顶层设计框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怀  赵万里  
制度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存在着效率递减的规律,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就会出现危机,进而产生制度变迁。中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在频繁的食品安全事故中经历了相继的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中,体现了制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制度功能应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下,食品安全规制不是单靠某一法律所能解决的。制约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是监管制度、激励制度和法律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敏  于永达  
本文从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入手 ,分析其后果的严重性。进一步从市场失效角度分析了政府已有的措施未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尝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安丰东  
本文利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食品生产商和规制者的博弈行为,博弈的均衡结果是规制者和厂商进行合谋,进而使得食品市场的信用环境遭到破坏,消费者的权益受损。声誉模型作为非正式制度安排有助于解决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论文在此分析的逻辑框架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向豪  陈彤  
从历史角度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归纳演绎法,追溯中国从先秦时期至清朝的食品安全治理理念的演进过程,以形成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为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治理提供镜鉴,推动中国食品安全制度建设。研究表明:中国历朝历代关注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形成了丰富的成果;政府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治理功能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完善;中国历朝历代重视食品安全的法治治理,并在礼法合治的框架下形成了治理结构的多重格局;中国古代食品安全治理主体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多元化特征;食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的行为分化成为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当下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如何加强生产源头的环境治理、优化生产与流通主体行为规范以及强化食品的营养功能应得到重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煜昕  张玉瑶  池海波  张根义  
本文从食品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3个层面设计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全球有代表性的109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级。结果显示,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位列109个国家的第48位,处于第二层级,表现出了较好的水平;食品安全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但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排名远高于人均GDP排名,表明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已经明显高于所处的经济基础;尽管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较好,但在农业研发投入、饮食的多样性、食品行业的安全事件等方面表现较差,对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彩霞  
近年来大型企业频频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角,该现象有悖于声誉机制、资产专用性等经济学常识。食品安全规制处于中国大的制度变迁环境中,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内的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其政治目标、经济目标必将对区域内各项经济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本文从地方政府角度审视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悖论"。本文以实证的方式证明了地方政府与食品安全规制悖论的关联性,并在深层次上对食品安全规制悖论进行了解读:财政分权下的政企合谋是导致食品安全规制悖论的关键原因,资本、公众、政府失衡的权力制衡模式使食品安全规制悖论得以持续,制度掩饰因素为食品安全规制低效率提供借口。最后,提出了破解食品安全规制悖论的制度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陶林  
当前中国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重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其管理的原则包括: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政府主导;与国际接轨;重视从源头治理。对策建议有:建立有效的责任政府、重视企业和行会的自律、加大对农产品源头治理的力度、培育相关的中介组织、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社会舆论媒体的监督。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