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2)
2023(11784)
2022(9813)
2021(9563)
2020(7630)
2019(17618)
2018(17268)
2017(31888)
2016(16956)
2015(18686)
2014(18109)
2013(17502)
2012(16382)
2011(15127)
2010(15353)
2009(14408)
2008(14323)
2007(12636)
2006(11584)
2005(10636)
作者
(43763)
(36640)
(36292)
(35006)
(23717)
(17324)
(16387)
(14031)
(13914)
(13103)
(12655)
(12190)
(11847)
(11786)
(11619)
(11389)
(10882)
(10676)
(10510)
(10004)
(9439)
(8687)
(8626)
(8468)
(8268)
(8225)
(8036)
(7875)
(7323)
(7201)
学科
(69308)
经济(69230)
管理(51922)
(49457)
(42786)
企业(42786)
方法(27306)
中国(24248)
数学(23223)
数学方法(22981)
(18896)
(18150)
(17488)
技术(17145)
(16857)
贸易(16844)
业经(16785)
(16548)
(14305)
银行(14300)
(13930)
(13501)
(13118)
金融(13118)
理论(12618)
技术管理(12418)
(11942)
农业(11657)
(11657)
地方(10767)
机构
大学(236489)
学院(234622)
(111984)
经济(110018)
管理(91468)
研究(85664)
理学(77505)
理学院(76711)
管理学(75849)
管理学院(75352)
中国(69494)
(54030)
(49915)
科学(44026)
财经(41123)
(41122)
中心(37742)
(37693)
研究所(36642)
经济学(36045)
(34968)
北京(32870)
经济学院(32131)
(31193)
师范(31025)
(30749)
财经大学(30723)
(28400)
(27596)
商学(25473)
基金
项目(146132)
科学(118639)
研究(115708)
基金(108560)
(92430)
国家(91635)
科学基金(79857)
社会(77354)
社会科(73474)
社会科学(73463)
基金项目(54987)
教育(53996)
(53595)
自然(46593)
(45814)
编号(45669)
自然科(45591)
自然科学(45581)
自然科学基金(44887)
资助(44010)
成果(39324)
(36225)
(34849)
国家社会(33349)
课题(33120)
重点(32961)
创新(32913)
(32117)
教育部(31284)
(30285)
期刊
(127551)
经济(127551)
研究(84397)
中国(54109)
(40396)
管理(39108)
教育(33615)
(30869)
金融(30869)
科学(28844)
(26482)
学报(25804)
经济研究(22228)
大学(21677)
财经(21664)
技术(21191)
学学(19697)
(18946)
业经(18192)
农业(17710)
(16483)
问题(16127)
国际(15050)
世界(13936)
技术经济(12738)
(11411)
论坛(11411)
科技(11350)
现代(10820)
(10532)
共检索到379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金全   刘文轩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变化,在客观上要求货币政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金融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创新调控。文章从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框架出发,以货币政策创新为主线,将一些既内在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离散的典型事实进行系统性梳理,提炼出理论逻辑,探讨了未来的改革方向。结果发现,中国央行从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链条的创新,这些创新不囿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条框,以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为目标,以构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和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为主线,以统筹政策创新和市场化改革为抓手,体现出货币当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改革创新精神。未来的货币政策改革仍需以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为核心继续推进,构建起政策工具有效、政策目标清晰、政策传导顺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刘东坡  
本文从泰勒规则的视角出发,对美联储的加息逻辑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的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仍然存在着加息的压力。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未来我国加息的预期将不断提高。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辉  刘洋  
如何制约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倾向,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是现在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提供的一个备选答案是引入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新工具。本文在说明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的定价原理和均衡价格形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基础货币进而对价格水平的影响机制。文章认为价格指数类期货合约具有易操作性、独立性和内在稳定性,可以设计成为一种供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新型工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  
2007年以来,相继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国际市场大幅动荡,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期间,为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进行了三次调整,取得显著效果。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加快了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市场化的步伐。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崇正  
论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创新的设想吉林大学经济系许崇正建国以来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九年来的实践,已经多次反复证明,"放开货币发行的货币扩张"政策,"财政、银行应该一紧一松"的货币政策,在中国行不通,容易引起和加剧通货膨胀,不符合我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  王东阳  
经济新常态要求货币政策实现流动性充裕与精准滴灌有机结合,而科学合理的预期管理机制是其重要保障。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到推进的稳健进程,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周期变化、特殊金融结构、信贷歧视、预期管理方式不足等问题的困扰。构建“三方向五层次”的预期管理模式,提升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增强中央银行可信度,提升市场沟通的及时性和清晰度,强化预期管理与传统工具的结合运用,逐步优化现有经济金融结构,培育公众经济学素养和提升市场敏感度,是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改进方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廖国民  何传添  陈万灵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为摆脱危机及刺激增长与就业,美国货币政策发生了五大转向:一是货币政策工具由"常规"转向"非常规";二是货币政策内容由"有限"转向"无限";三是货币政策职能由"支持经济"转向"服务财政";四是货币政策操作领域由"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五是货币政策效果由"降低风险"转向"放大风险"。美国货币政策发生转向有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即:美元霸权体系的存在-美国政府积累巨大债务-美联储对传统规则的突破-通过实施量化宽松将债务货币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赢赢  
<正>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持经济稳定、推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不断地调整和转型,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由万建军、涂颖清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货币政策三重福利约束与中介目标选择——基于中国转轨经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结合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表现出的明显特征与转型逻辑,从金融部门和实体部门“双轨制”视角出发,
关键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丽巍  
中国现行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决策中枢系统与决策咨询系统定位不够清晰,中央银行的法定独立性较弱,决策信息系统不发达。改进中国的货币政策决策体制,应从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几方面构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的整体框架,在理顺货币政策决策体制中各机构之间关系的同时,重点完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裴传智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改革中的几个认识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裴传智一、货币政策的转变,亟需转变什么?货币政策的内容很广泛。教科书和中外有关论著一般都把货币政策定义为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波  朱恩涛  
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入货币政策操作程序这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涵义、特征和研究目标,并探讨了其对研究货币政策操作工具选择的意义。以此为基础,我们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进历程,并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为超额准备金程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