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9)
- 2023(9752)
- 2022(8023)
- 2021(7867)
- 2020(6255)
- 2019(14170)
- 2018(13736)
- 2017(23920)
- 2016(12729)
- 2015(14461)
- 2014(13536)
- 2013(13216)
- 2012(12377)
- 2011(11007)
- 2010(11063)
- 2009(9975)
- 2008(10120)
- 2007(8634)
- 2006(7420)
- 2005(6661)
- 学科
- 济(47863)
- 经济(47811)
- 管理(43337)
- 业(39879)
- 企(34510)
- 企业(34510)
- 财(25272)
- 中国(20399)
- 方法(19257)
- 数学(16661)
- 数学方法(16561)
- 技术(15699)
- 农(12903)
- 财政(12897)
- 制(12653)
- 技术管理(11925)
- 贸(11152)
- 贸易(11137)
- 业经(11108)
- 务(11036)
- 财务(11033)
- 财务管理(10992)
- 易(10974)
- 企业财务(10513)
- 政(10503)
- 银(9887)
- 银行(9882)
- 行(9448)
- 教育(9236)
- 策(9084)
- 机构
- 大学(169367)
- 学院(167507)
- 济(78555)
- 经济(77322)
- 管理(63404)
- 研究(60875)
- 理学(53976)
- 理学院(53396)
- 管理学(52869)
- 管理学院(52511)
- 中国(49286)
- 财(43440)
- 京(35852)
- 科学(31771)
- 财经(30600)
- 所(28881)
- 经(28139)
- 中心(26872)
- 经济学(25947)
- 研究所(25605)
- 江(24681)
- 北京(23700)
- 经济学院(23273)
- 财经大学(22690)
- 院(22067)
- 范(21777)
- 师范(21630)
- 州(19182)
- 农(19119)
- 商学(18396)
- 基金
- 项目(108337)
- 科学(87256)
- 研究(86352)
- 基金(79777)
- 家(68217)
- 国家(67636)
- 科学基金(58745)
- 社会(57929)
- 社会科(55026)
- 社会科学(55016)
- 基金项目(40976)
- 教育(40788)
- 省(40083)
- 划(33764)
- 自然(33294)
- 编号(33227)
- 自然科(32632)
- 自然科学(32626)
- 自然科学基金(32128)
- 资助(31149)
- 创(29177)
- 成果(28496)
- 创新(26259)
- 部(25922)
- 国家社会(25571)
- 重点(24790)
- 课题(24476)
- 中国(23705)
- 发(23381)
- 教育部(23340)
共检索到273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新时代以来,我国财政在继往开来的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概括来看,成就突出表现在进一步完善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调控和治理规律的现代财政制度、政策和管理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望未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实践创新需要坚持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的思想指引,未来应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重点方向予以推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陈晓英 田震
研究目标: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并对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展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区域、省际等多个空间层面,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多维立体全面地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快速提升,创新效率明显改善,由2012年的0.48提高到2020年的0.77,累积增长61.05%。东部地区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同时涌现出多个创新发展领先省份,为新时期创新高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分布曲线右拖尾形态明显,创新高地快速崛起,创新效率分布曲线呈右移趋势,创新效率整体提升。随时间推移,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不断增大,呈现跨级跃迁特征。研究创新:将量化分析与新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相结合,真实立体展示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与重大成就。研究价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学理支撑,为新时期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海涛
<正>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体系完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科学文化的指引和深厚的文化滋养。经过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楠 赵倪可 高明
本文初步构建一个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机制框架,重点阐述供给端的财政制度改革脉络,并采用549万个服务设施点位大数据信息,测算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三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地理空间分布、均等化程度和边际受益归宿。结果显示:第一,新时代以来,县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实现翻倍增长;第二,基本公共服务在空间上呈现高集聚特征,但整体上区域差距呈缩小态势,非均衡现象在逐步改善;第三,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事实上践行了财政保障机制设计理念,“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落后和地理区位处于劣势的地区受益更大,基础教育供给表现出更加偏向欠发达地区的包容性。本研究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搭建共建共享机制以及推进财政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骁 王平 周克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财政事业改革创新、蓬勃发展,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重要成就。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财政事业发展成就有利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认为,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集中表现为改革理论实现新飞跃,改革目标实现新转换,改革协同联动开新篇,央地关系呈现新格局和新气象。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为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财政理论创新是先导,坚持系统观念是核心,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立足国情是基础。
关键词:
财政体制改革 重要成就 基本经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楼继伟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形式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联系紧密,财税改革对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和经济与社会等诸多基本关系的变革影响深刻。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辉煌,财政居功至伟。认真研究70年财税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和逻辑,可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全面认识财政。同时,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勇于进取,顽强拼搏,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60年来,西藏财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
助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敬年 关永强
一何廉(1895—1975),字淬廉,我国近代著名经济学家。1895年生于湖南邵阳县硖石口,1919年赴美国留学;1926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对于国家行政机构和所得税征收过程的一个比较研究》,旋即接受南开大学邀请,归国任财政学和统计学教授。回国伊始,何廉就对国内十余所名校的经济学教学进行了考察。他发现,作为一门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赵晓红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要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的坚决执行者,是党的意志的坚决捍卫者。中央企业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在推动依法治企、合规经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助力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中央企业的贯彻落实。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范嘉旭 吴传清 李萌
习近平在英明提领和把握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回答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课题,从经济学、伦理学等视野推进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式文化与伦理创新。生产层面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高质量良性循环,铸就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分配层面基于经济伦理、劳动伦理和政治伦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分配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与新时代实践创新
全面提高思想认识 大力推进党建创新——财政部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组织学习贯彻李源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新时代财政理论创新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召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中国“商品市场之治”的时代成就及其本源解读——中国制度优势在“商品市场之治”中的创新实践
财政基础理论与新时代的财政使命——基于“财政”一词的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探索与创新”研讨会综述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路径创新研究
“大思政”格局下实践思政教育方法策略创新研究——评《新时代高校实践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创新推动新时代广西交通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