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4)
2023(13166)
2022(10890)
2021(10271)
2020(8102)
2019(18626)
2018(17933)
2017(33176)
2016(17900)
2015(20122)
2014(20128)
2013(19849)
2012(18935)
2011(17365)
2010(17804)
2009(16349)
2008(16623)
2007(14712)
2006(13425)
2005(12551)
作者
(50073)
(41567)
(41491)
(39618)
(26904)
(19767)
(18756)
(16090)
(16035)
(15060)
(14356)
(13792)
(13469)
(13363)
(13265)
(12847)
(12373)
(12118)
(11875)
(11727)
(10682)
(10143)
(9956)
(9570)
(9428)
(9418)
(9147)
(9137)
(8393)
(8320)
学科
(82335)
经济(82252)
管理(53395)
(49205)
(38533)
企业(38533)
中国(30460)
(29597)
方法(28039)
(24274)
数学(24090)
数学方法(23780)
地方(22188)
业经(18613)
(17855)
(17583)
贸易(17568)
(17092)
(15947)
银行(15936)
农业(15718)
(15420)
(14803)
金融(14803)
(14493)
财政(13888)
(13706)
财务(13665)
财务管理(13619)
(13573)
机构
学院(257594)
大学(256668)
(118219)
经济(115947)
研究(96935)
管理(94351)
理学(79089)
理学院(78165)
中国(77442)
管理学(77164)
管理学院(76654)
(61825)
(55888)
科学(53520)
(48552)
财经(44659)
研究所(43089)
中心(42673)
(40626)
(39645)
经济学(37775)
(37329)
北京(36869)
(35758)
师范(35505)
(34798)
经济学院(33744)
财经大学(32676)
(31578)
业大(30446)
基金
项目(158015)
科学(125772)
研究(122455)
基金(114947)
(98344)
国家(97481)
科学基金(83463)
社会(80377)
社会科(76297)
社会科学(76282)
(59252)
基金项目(57803)
教育(55785)
(50214)
编号(49399)
自然(48917)
资助(48163)
自然科(47770)
自然科学(47759)
自然科学基金(46920)
成果(42638)
(39538)
(36438)
重点(35955)
课题(35838)
国家社会(34170)
发展(33107)
(32640)
(32566)
(32309)
期刊
(142238)
经济(142238)
研究(91007)
中国(59781)
(49735)
管理(37985)
(36392)
科学(33335)
学报(33206)
教育(32575)
(31026)
金融(31026)
大学(26710)
农业(25028)
学学(24800)
经济研究(24473)
财经(23398)
业经(22085)
技术(21973)
(20341)
问题(18387)
(17326)
国际(15379)
世界(15180)
(13326)
技术经济(12731)
现代(11728)
(11580)
论坛(11580)
经济问题(11547)
共检索到424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代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财政准确把握财政事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财政理论发展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财政在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成效卓著,未来应围绕支撑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目标任务,使财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陈丽  
新时代以来,我国财政既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更大突破,又在解决发展新问题中为发展大局贡献了重要力量。面对新阶段新征程的期待,本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将时代要求和事实上已在运用的或逐步推进的财政工作实践加以梳理,提炼出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时代特征、体系支撑、战略要求与工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财政理论加以拓展和提升,突出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之中国特色财政的新定位和新站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廷洲   郅庭瑾  
近年来,中国政策问题逐渐复杂化,行为主体及其利益权力关系日趋多元。但是,教育政策过程不仅没有陷入“民主决策的困境”,也很少显示出“执行协商”“、折中共识”等妥协和路径依赖现象,反而表现出诸多新特征。政策理念和目标设定愈发强调教育的公益事业属性,决策过程克服竞争博弈的掣肘并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执行过程强势动员政策主体、整合公共资源。这些特征有着特定的逻辑基础,即制度化的权威决策模式,强势动员执行的组织形态和制度体系。这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价值决策—动员执行”模型,构成新时代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理论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国权  黄振威  
善政像生命体一样具有发展的成长性与有机联系的整体性,其特质的形成有其内在的逻辑。廉洁政府、法制政府、责任政府、有效政府和公平政府是善政在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理想模式,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一个逐级发展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超越。善政的实现需要政府自觉,但更需要外在力量的推动,法治与民主是推动善政发展的关键制度力量。因此,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是善政发展的必要条件。廉洁、法制、责任、有效与公平是对善政的制度规范,其最终目的是把政府建设成为有效、合理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因此,服务型政府是善政发展的终极目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在一系列全新的理论判断基础之上:以国家治理范畴定位财政;以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定位财税体制;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定位改革目标;以公共财政体制升级版定位现代财政制度;从国家治理视域定位财政职能。将这些判断拼接在一起,可以发现,其间贯穿着一条环环相扣的逻辑线索,由此构成了支撑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桂华  陆汉栋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总体情况进行了部署,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哲学思想逻辑体系,必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系就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新时代习近平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与理论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之兵  
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经济活动环节的二重性是资本的特性,这种二重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负两方面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转换会对资本行为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元素与系统、微观与宏观、客体与主体三大关联视角,指出资本行为会通过影响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力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当前,我国资本扩张的方式、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竞争的格局都已出现明显异化现象,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明确资本的流动比静止重要、资本的流向比流动重要、资本的监管慢于资本创新等三点认识的基础上,应采取以系统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以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为重点、有效破解数字经济的监管难点、加强与资本政策相关部门间沟通等措施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成威  
新中国70年,财政支撑着国家发展蕴含在三条逻辑线索当中。一是不确定性与风险逻辑,即财政致力于化解各种公共风险,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构建国家发展的确定性。二是社会主义与人民逻辑,即强调以人为本,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用于国家发展目标,强调财政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做文章。三是行为主义与创新逻辑,即按照行为主义的思路考虑财政发展和改革以及财政各项制度设计,坚持在实践当中完善各项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国家发展出现重大风险。在新时代,上述逻辑依然成立,但又有新的内涵,总体上要以推动整体性发展和改革为目标,以应对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为任务,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尚希  
1949—2019年,回顾这70年,新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来之不易,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财政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怎么理解新中国70年发展中的财政呢?财政的逻辑是什么呢?这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长发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界定和认识劳动教育的基石,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观的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需要劳动教育的奠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劳动教育的多元性,劳动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新时代新实践对劳动教育再发展提出新要求,加强党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策保障,确立劳动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和课程地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科研、教研活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公共教育资源向劳动教育开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容中逵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教育的日益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再次成为热议问题。其实,历史发展到今天,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那些看似重要的数量质量、学历学位、待遇地位等问题,而是身份认同问题。为什么说数量质量、学历学位及待遇地位等已相对不成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民办教师转正和师范院校的规模化教师培养等途径,教师数量已大致能满足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即使存在一定的师资短缺,也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丹妮  朱柏铭  
“教育财政”是站在政府角度提出的一个范畴 ,其目的是要考察政府在教育经费提供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财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推动教育财政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调整教育财政规模的统计指标 ;拓宽教育财政收入来源 ;完善教育财政体制 ;强化教育财政的预算约束 ;改进教育财政经费管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曾康华  
一、未来几年内我国经济与财政发展预测(一)"十一五"时期中国GDP增长预测。中国GDP总量呈现非平稳时间序列特征,不适宜用移动平均法和线性回归方法对GDP总量变动进行预测。因此,可考虑选择指数模型,尽管指数模型成立的条件是t期GDP与t-1期GDP之比为常数,即发展速度为常数,但实现中GDP的增长速度不可能严格等于某一常数。从1991—2005年GDP变动的趋势看,可近似用指数曲线来模拟,并用指数模型进行预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