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5)
- 2023(9341)
- 2022(7822)
- 2021(7702)
- 2020(6224)
- 2019(14437)
- 2018(13800)
- 2017(25524)
- 2016(13627)
- 2015(14890)
- 2014(14539)
- 2013(14412)
- 2012(13599)
- 2011(12509)
- 2010(12592)
- 2009(11467)
- 2008(11427)
- 2007(10022)
- 2006(9053)
- 2005(8363)
- 学科
- 济(55271)
- 经济(55199)
- 业(38178)
- 管理(36781)
- 企(27413)
- 企业(27413)
- 方法(23151)
- 数学(21023)
- 数学方法(20775)
- 中国(19972)
- 农(19036)
- 财(15541)
- 贸(14409)
- 贸易(14402)
- 易(14204)
- 农业(12927)
- 制(12332)
- 策(11033)
- 业经(10954)
- 银(10804)
- 银行(10798)
- 学(10565)
- 行(10497)
- 融(9835)
- 金融(9835)
- 地方(8706)
- 及其(8592)
- 务(8362)
- 财务(8345)
- 财务管理(8330)
- 机构
- 大学(193249)
- 学院(192110)
- 济(90619)
- 经济(89085)
- 研究(73720)
- 管理(71051)
- 理学(60738)
- 理学院(60032)
- 管理学(59195)
- 管理学院(58804)
- 中国(57963)
- 财(42402)
- 科学(40862)
- 京(40849)
- 所(36724)
- 研究所(33342)
- 财经(33094)
- 中心(32619)
- 经(30482)
- 农(30468)
- 经济学(29754)
- 江(27201)
- 经济学院(26738)
- 北京(26570)
- 院(26488)
- 范(25459)
- 师范(25270)
- 财经大学(24777)
- 业大(24569)
- 农业(23708)
- 基金
- 项目(125311)
- 科学(100495)
- 基金(94451)
- 研究(93892)
- 家(82659)
- 国家(81981)
- 科学基金(69624)
- 社会(62865)
- 社会科(59745)
- 社会科学(59735)
- 基金项目(47677)
- 省(44432)
- 教育(42928)
- 自然(42605)
- 自然科(41667)
- 自然科学(41656)
- 自然科学基金(40996)
- 资助(39669)
- 划(39134)
- 编号(36030)
- 成果(30994)
- 部(30029)
- 重点(28547)
- 发(27653)
- 国家社会(27590)
- 性(26525)
- 中国(26398)
- 教育部(26151)
- 创(25819)
- 课题(25768)
共检索到297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新明 朱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确定了时代坐标和新的方位。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生存性贫困,相对贫困是发展性贫困。相对贫困产生的原因有四种:机会贫困、能力贫困、工作贫困、收入贫困。基于"水母型"社会结构提出动态贫困群体是相对贫困识别的主要对象。通过借鉴部分典型国家解决相对贫困的方法,提出新时代中国解决相对贫困的措施:现金救助和服务救助相结合,强化现有专项救助;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政府和社会主体协同治贫,将党的执政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宗胜 黄云
在取得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成就之后,中国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将重点开展相对贫困治理。相对贫困的核心内涵是收入分配不均等。相较于绝对贫困,相对贫困不仅具有多维性、多元性,而且具有长期性等特征,同经济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都紧密相关,在瞄准和治理上都比绝对贫困更加复杂。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发展较快地区的相对贫困实践经验值得借鉴。本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采用城乡两条相对贫困线测算了中国城乡相对贫困发生率并通过预测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相对贫困程度整体大致平稳但略有上升,未来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可能会出现缓慢下降趋势,而城镇略有上升但基本保持平稳。"十四五"时期相对贫困治理不仅要继续巩固已有脱贫成就、保证扶贫政策的有序衔接及可持续发展,更需确定适当的相对贫困标准、实现相对贫困的城乡统筹,并结合乡村振兴,建立可持续、常态化的相对贫困减贫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肃昌 杨移
本文基于资源分配视角,紧扣相对贫困的“相对性”这一本质特征,将收入基尼系数理论拓展到教育、医疗和住房领域,分别构造相应的洛伦茨曲线、测算对应的基尼系数。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是目前影响相对贫困程度最主要的因素,且城乡、区域差异较大;我国医疗资源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分配整体而言较为平等,但区域、城乡间仍存有差异;我国住房,特别是住房财富层面的不平等程度越来越严重,逐渐成为影响相对贫困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完善和优化相关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政策以及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缩小资源分配差异,缓解相对贫困,提高我国贫困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建议,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改革
[作者]
邢成举 李小云
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结束,新时代的贫困治理将以相对贫困为核心。相对贫困具有相对性、转型性、发展性、多维性、结构性和特殊群体性等特征,这意味着我们要在统筹考虑相对贫困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新型贫困治理机制。尽管一些区域已经开展相对贫困的治理实践,但这些实践缺乏彼此间的比较,扶贫标准相对混乱且贫困治理方案欠缺系统性思考。构建新时代的贫困治理机制,应转变现有的贫困治理理念与话语,制定新的贫困治理战略,完善贫困治理体制,整合贫困治理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芝
我国贫困问题多属绝对贫困,并呈现出"区域性整体贫困"特征:(1)空间上多发生在生态脆弱区;(2)构成上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的复合型特征。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致,治贫工作亦要兼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须重视扶持"内生力量"、培育绿色生产力。习近平"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发展理念,阐明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新时代反贫困斗争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目标提供了理论指导。"两山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贫实践的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中国化的又一飞跃,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治贫领域的话语权。
关键词:
两山论 经对贫穷 整体贫困 扶贫理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穗 高琴 赵小漫
为了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公平,2013年以来中国社会政策进入全方位推进并强调共建共享的新时代,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精准脱贫攻坚大力推进,社会政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2013年和2018年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的社会福利在此期间逐步提高,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社会福利差距依然存在;社会政策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缓解相对贫困,且社会福利收入的再分配是累进的,但社会政策在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上依然面临挑战。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应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优化社会政策,强化其再分配和减贫效果,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社会政策 收入分配 贫困 民生福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南 孙海清 冉涛
本文以西南山区农业为研究对象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入手 ,剖析区域贫困产生的原因 ,试图找出贫困的病根 ,然后对症下药 ,针对西南山区农业的具体实际情况 ,对一些相应的扶贫方略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使贫困最小化的路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永穆
消除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持续破解贫困难题,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8亿多人口实现脱贫;全球范围内每100人脱贫,就有70多人来自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由9 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 000万人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高迪
十九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终身教育迎来了新的定位、新的契机以及新的使命,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终身学习法》不仅应该出台而且可以出台。立足于新时代的新发展,从立法原则、资源基础、意愿憧憬三个角度展开,以政策法律推进、资源条件保障、教育文化互融为支点,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终身学习法》诞生的可行性。
关键词:
新时代 终身学习法 教育法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含琳 魏奋子 王悦
文章根据对甘肃省4个干旱贫困县的调查,提出了教育移民的扶贫方式,认为国家应该把教育移民作为对西部贫困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给予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贫困县 教育移民 政策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后,我国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相对贫困的内涵不仅指的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还包括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以及人能力受限。有诸多原因导致贫困的产生,例如脱贫攻坚政策性因素、社会结构转型与人口流动带来的贫困、社会保障不健全性的贫困、自然地理因素带来的贫困、身心限制及能力不足等因素。目前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解决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总结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相对贫困的分析,在城乡融合角度研究相对贫困,还要重视贫困的社会治理转向,构建中国特色减贫话语体系,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飞琼
中国的贫困问题依然很严重,并在现实中呈现出多种贫困问题并存的格局;同时指出现阶段中国的致贫因素异常复杂,并提醒可能出现与经济发展反向运动的现象;进而建议将反贫困战略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调整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化对收入分配领域的国家干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配套政策,以进一步缓解中国的贫困问题。
关键词:
中国贫困问题 反贫困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芳 范冰洁 黄德林 阚立娜 罗文春
后脱贫时代下中国贫困治理的重心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工作模式、扶贫形势的转变要求相对贫困治理战略与制度推出适应性创新框架。从相对贫困成因切入,基于多维视角,构建"人的发展—社会保障—开放共享"相对贫困治理分析框架,并结合国际相对贫困治理案例以及中国减贫经验,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对贫困治理路径。
关键词:
后脱贫时代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治理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咏梅 张萌 赵金凯
为探究“后扶贫时代”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路径,文章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勾勒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格局,揭示影响多维相对贫困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各省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差异和不平衡分布特征,自内陆向沿海呈逐年缓解的空间格局。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的条件组态表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对外沟通能力等要素缺失是影响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多重并发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