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07)
- 2023(19252)
- 2022(16475)
- 2021(15600)
- 2020(12875)
- 2019(29881)
- 2018(29356)
- 2017(55749)
- 2016(29989)
- 2015(33725)
- 2014(33350)
- 2013(32719)
- 2012(30207)
- 2011(27194)
- 2010(27207)
- 2009(24613)
- 2008(23820)
- 2007(20728)
- 2006(18207)
- 2005(16051)
- 学科
- 济(121417)
- 经济(121226)
- 管理(87084)
- 业(81459)
- 企(67132)
- 企业(67132)
- 方法(53500)
- 数学(46562)
- 数学方法(45918)
- 中国(35630)
- 农(34031)
- 财(30994)
- 业经(26659)
- 贸(24235)
- 贸易(24217)
- 地方(24211)
- 易(23571)
- 学(23365)
- 制(22796)
- 农业(22293)
- 理论(19546)
- 务(18793)
- 财务(18692)
- 和(18674)
- 财务管理(18652)
- 银(18625)
- 银行(18587)
- 技术(18504)
- 策(18502)
- 环境(18384)
- 机构
- 大学(417079)
- 学院(414862)
- 济(173784)
- 经济(170237)
- 管理(165858)
- 理学(143592)
- 研究(142700)
- 理学院(142044)
- 管理学(139577)
- 管理学院(138817)
- 中国(107817)
- 京(88667)
- 科学(83975)
- 财(79471)
- 所(69361)
- 中心(64539)
- 研究所(63080)
- 财经(63055)
- 农(62697)
- 江(59585)
- 业大(58223)
- 经(57687)
- 北京(56496)
- 范(55731)
- 师范(55296)
- 院(52521)
- 经济学(52219)
- 农业(48544)
- 州(47975)
- 财经大学(47073)
- 基金
- 项目(283501)
- 科学(224673)
- 研究(211683)
- 基金(207235)
- 家(179436)
- 国家(177958)
- 科学基金(153752)
- 社会(134746)
- 社会科(127666)
- 社会科学(127636)
- 基金项目(108628)
- 省(107691)
- 自然(98207)
- 教育(97924)
- 自然科(95951)
- 自然科学(95930)
- 自然科学基金(94200)
- 划(91160)
- 编号(86398)
- 资助(85529)
- 成果(70876)
- 部(63913)
- 重点(63372)
- 发(60644)
- 课题(59546)
- 创(58541)
- 国家社会(55961)
- 教育部(55488)
- 创新(54584)
- 人文(53776)
- 期刊
- 济(188273)
- 经济(188273)
- 研究(125912)
- 中国(81986)
- 管理(62368)
- 学报(60401)
- 财(59628)
- 科学(57693)
- 农(57290)
- 教育(50492)
- 大学(47408)
- 学学(44133)
- 农业(39923)
- 技术(37436)
- 融(36894)
- 金融(36894)
- 经济研究(31079)
- 业经(30442)
- 财经(30319)
- 经(26055)
- 问题(24197)
- 图书(21816)
- 业(21281)
- 贸(21166)
- 技术经济(19895)
- 理论(19063)
- 科技(18912)
- 世界(18806)
- 国际(18795)
- 现代(18482)
共检索到616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苗龙 汪春雨 胡海晨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国家安全。能源供给需求缺口持续扩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进展缓慢、能源进口来源集中程度提高等因素使得中国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禀赋优异,为能源高质量国际合作提供了重大契机,也为解决中国能源供给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新时代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迈向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精准聚焦、协同发力,政府应持续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企业应积极发挥合作主体作用,金融机构应主动发挥助推支撑作用,社会组织应善于发挥纽带桥梁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朴光姬 李芳
从中蒙俄地区安全形势出发,立足于"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从双边和多边层次分析了中蒙俄能源合作的基础、机遇、现状与挑战。基本结论如下:地理毗邻和能源互补性为中蒙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基础;复杂多变的地区安全形势以及中蒙俄实现战略对接,促成了三国能源合作的机遇期,中蒙俄能源合作已然开启"蜜月之旅"。中国须从合作机制、基础设施、互信、东北亚有序竞争的角度发力,加快推进中蒙俄能源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示范工程。
关键词:
地区安全 “一带一路” 中蒙俄 能源合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罗弦
东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区域,地处重要的战略位置,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内部的一体化更是增加了其影响潜力。高等教育合作是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有效载体,可以帮助双方增信释疑,沟通政策,储备人才,拉动经济。依据"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双方高等教育合作需从扩大涉及面、完善参与结构、增加合作深度入手,同时加大语言人才和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便利人才流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东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佳骏
目前,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能源消费增长重心将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世界能源贸易重心将从大西洋盆地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在沿线国家形成以油气管线网络为基本依托的多条经济走廊,涵盖能源上中下游领域的不同产业中心,形成能源供给短距离化关联区。中国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以能源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产业合作,推动沿线周边国家能源战略布局,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自身在能源市场中的地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 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生玲 魏晓博 张晶杰
进入2015年,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步入全面务实阶段,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本着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在亚欧各国都面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的今天,对强化互补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培育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加强能源贸易与开发合作,创造新的经济传奇,实现中国的强国梦。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龚勤林 邹冬寒 贺培科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推动世界经济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国出口多元化带来了发展新空间和新机遇。文章立足于推进中国出口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需要,从市场与产品二维视角出发,分析沿线国家成为出口多元化新地理空间和新战略机遇的潜在优势,并进一步论证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现状。据此,文章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推进中国出口多元化的建议:加快畅通多维贸易通道,降低远距离陆运和空运的贸易时间和贸易成本;积极推进政策文化交流,降低制度和文化差异下的信息壁垒和贸易风险;努力培育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挖掘消费需求潜力,提升沿线市场的经济发展规模和贸易需求层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忠民 蒋文静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逐年持续增长。但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更多挑战。论文在分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现状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认为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建立差异化的合作路径、完善融资体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促进高质量"走出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莹
蒙古国是中国北方重要邻国,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共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之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其主要目标。随着中国对蒙古国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两国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对蒙古国投资具有地理邻近和产业深度融合等优势,但也面临全球经济低迷和大国海外基建竞争等挑战。因此,中国应继续推进对蒙古国新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视绿色投资和经济合作区建设,推动惠及民生项目的落地,加强政策沟通和人文交流,促进中蒙合作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蒙古国 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敏
"一带一路"国家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能源合作有利于扭转全球能源西重东轻局面,改变国际能源贸易流向,推进能源绿色革命,降低运输风险,遏制海外投资腐败,缓解过剩产能和过高外汇储备。合作方式主要包括,投资基础设施,电能跨国流动,石油安全运输。虽然能源合作可降低投资成本,实现资源互补,但要面临政治,经济及项目管理等诸多风险。国际能源合作频发东道国违约,政局多变,投资监管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建立睦邻友好带,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组织,通过国际组织解决,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开展担保业务,统筹规划投资项目,完善投资协议,健全投资资产管理制度等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俊成 江炫臻
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亚洲地区以外的重要战略支点,能源合作则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的基础。因此,如何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中东能源合作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文章深入分析包括与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领域的中国—中东能源合作现状,以及中国—中东能源合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且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中东能源合作 基础设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闫世刚 徐广姝
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双边合作、区域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周边了能源合作在周边大国博弈、共同能源市场和新能源发展方面所带来的挑战。最后本文从深化能源合作机制、加强与大国伙伴关系,推进能源共同市场建设、促进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加强新能源合作、共同推动周边绿色发展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下我国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杰 张贾雅雯 余吉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与周边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旨在契合国家的共同需求,加强双边贸易合作,互利共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以及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当下、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助力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铁路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顾宾 徐程锦
建设高质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是现阶段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任务。从反面讲,国际上抹黑“一带一路”的各种杂音,多是围绕“低标准”入手的;美国发起“蓝点网络”倡议,有意通过打造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标准,制衡“一带一路”发展。从正面讲,我国于2017年发起倡议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MCDF),成为继“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之后,又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合作机制。MCDF把“高标准”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可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发挥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应当借鉴MCDF和“蓝点网络”的做法,围绕环境和社会保障、采购活动公开透明、公共债务可持续等议题,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高标准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琳 董洪杰 姚成雨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澜湄合作国家交流日益加强。当前面向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化、数字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需求,以数字化赋能“中文+职业技能”教育成为发展趋势。研究分析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的政策环境与具体实践,探讨各成员国的政策选择与经验模式。为实现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后须以数字化转型发展为引擎,搭建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以国别化市场需求为引领,创建中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以本土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共建“政—企—行一校”多方合作新模式;以多元化专业协作为支撑,构建产教结合与“双师”培养新格局,为推进“中文教育共同体”建设谋局拓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乾宇 杨孝春 冯如阳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油气资源丰富,沿线国家间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充分利用各国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能源贸易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能源贸易合作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贸易合作能显著正向影响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在本身具有较低科技发展水平和与中国开展较低科技合作水平的国家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刺激效应更加明显;同时,对于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中东等五个不同的地理区域,能源贸易合作对经济的正向影响效果目前只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通过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完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协调机制、强化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和金融支持以及深化能源技术交流等措施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能源合作 经济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