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44)
2023(17687)
2022(14804)
2021(13788)
2020(11173)
2019(25592)
2018(25172)
2017(46340)
2016(24761)
2015(27895)
2014(27409)
2013(26941)
2012(25212)
2011(23048)
2010(23058)
2009(21065)
2008(20452)
2007(17615)
2006(15912)
2005(14838)
作者
(69510)
(58034)
(57731)
(54954)
(37065)
(27698)
(26264)
(22567)
(22317)
(20694)
(20016)
(19565)
(18441)
(18405)
(18071)
(18058)
(17319)
(16745)
(16676)
(16610)
(14766)
(13989)
(13857)
(13420)
(13150)
(13117)
(12619)
(12555)
(11625)
(11387)
学科
(120784)
经济(120667)
管理(70496)
(62576)
(49421)
企业(49421)
方法(44659)
数学(39366)
数学方法(38905)
中国(35551)
(29882)
地方(29544)
业经(24839)
(23803)
(22128)
环境(21723)
(21319)
贸易(21297)
(20656)
(20360)
农业(20115)
(18397)
银行(18381)
(18156)
金融(18155)
(17850)
(17254)
地方经济(17117)
(17019)
理论(16313)
机构
大学(349506)
学院(348944)
(156768)
经济(153854)
管理(132665)
研究(125831)
理学(112703)
理学院(111486)
管理学(109760)
管理学院(109101)
中国(98284)
(74859)
科学(72110)
(69660)
(61916)
中心(57809)
研究所(55759)
财经(54708)
(53072)
(52333)
(49825)
经济学(49188)
北京(48140)
(47491)
师范(47062)
业大(46118)
(45693)
经济学院(44001)
(42357)
财经大学(40497)
基金
项目(230452)
科学(182945)
研究(172584)
基金(167983)
(145546)
国家(144354)
科学基金(124548)
社会(112839)
社会科(107151)
社会科学(107130)
(88416)
基金项目(87143)
教育(79359)
自然(77009)
自然科(75163)
自然科学(75143)
(74276)
自然科学基金(73806)
资助(69138)
编号(68741)
成果(55813)
(54354)
重点(52350)
(51848)
课题(48284)
(48133)
国家社会(48078)
创新(45155)
教育部(45154)
发展(44129)
期刊
(180048)
经济(180048)
研究(110232)
中国(77505)
(52647)
管理(52399)
学报(48822)
(48030)
科学(47627)
教育(41462)
大学(38357)
(35675)
金融(35675)
学学(35428)
技术(33915)
农业(33248)
经济研究(29670)
财经(27846)
业经(27448)
(24210)
问题(23420)
(20031)
图书(19476)
(18719)
世界(18655)
国际(18338)
技术经济(18326)
资源(17033)
统计(17006)
理论(15434)
共检索到549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华军  邵明吉  孙东旭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演变,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历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视角对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多维立体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1)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充分引领中国绿色发展。(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逐渐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发散演变;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向高水平发散的分布特征;中国绿色发展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向上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本文对“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陈晓英  田震  
研究目标: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并对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展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区域、省际等多个空间层面,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多维立体全面地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快速提升,创新效率明显改善,由2012年的0.48提高到2020年的0.77,累积增长61.05%。东部地区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同时涌现出多个创新发展领先省份,为新时期创新高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分布曲线右拖尾形态明显,创新高地快速崛起,创新效率分布曲线呈右移趋势,创新效率整体提升。随时间推移,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不断增大,呈现跨级跃迁特征。研究创新:将量化分析与新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相结合,真实立体展示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与重大成就。研究价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学理支撑,为新时期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欧阳宇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究成就背后蕴藏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困境与破局、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分析为主线,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构筑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理论逻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实现了制度破局、问题破局、治理破局和监管破局,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实践逻辑,造就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的破局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欧阳宇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究成就背后蕴藏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困境与破局、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分析为主线,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构筑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理论逻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实现了制度破局、问题破局、治理破局和监管破局,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实践逻辑,造就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的破局之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苏少之  刘文斌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一项工作重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需对以往的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和科学借鉴。本文以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变历程为主线,以各个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情况以及相互间的互动状况为重点,全面回顾和分析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为统筹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即积极创造发展条件、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树立正确发展观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庆婕  赵守国  
基于城市和城市群的视角,以2013—2020年我国284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首先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在持续提升,绿色创新是改善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的关键;其次在城市和城市群视角下,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空间差异的特征。
[期刊] 预测  [作者] 周广亮  吴明  
研究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协调关系,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构建现代化农业的一个切入点。本文通过构建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2006~2017年全国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研究发现: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各自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上呈稳步上升趋势;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度耦合状态,二者互动频繁、相互依赖程度高;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步趋于良好协调,提高二者发展水平对优化两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效果显著,且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据此提出以经济发展为引领,带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及以绿色食品产业为着力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1月19日,国新办就《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介绍白皮书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国的绿色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始终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重要的贡献者和重要的引领者,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香菊  杜伟  王雄飞  
征收环境税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治污投入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有利于减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本文运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环境税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管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环境税收强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都显著为正,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这一效应的影响系数越大。短期来看,实施环境税收制度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但从长期而言,由于环境改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从而会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香菊  杜伟  王雄飞  
征收环境税能够激励企业增加治污投入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有利于减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强度。本文运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环境税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不管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环境税收强度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都显著为正,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这一效应的影响系数越大。短期来看,实施环境税收制度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但从长期而言,由于环境改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从而会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明  吴波  陈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基于农耕文化的核心思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先,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的生态逻辑;其次,分析了农耕文化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最后,从农耕文化植入现代农业发展及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即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孙正成  
全球保险业发展经历了"相互化—逆相互化—相互化复兴"的发展历程,实践表明相互保险发展具有必然性和可持续性,而且保险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和地区相互保险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虽然相互保险具有自身的相对优势,但其发展还需要相应的经济发展基础,更需要适合的制度环境条件。我国良好的互助文化基因、社会风险管理经验、逐渐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近40年的相互保险发展实践,都为相互保险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和制度条件。尽管我国保险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相互保险发展较为滞缓,但相互保障的思想和实践在农、渔业等领域一直是人们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静伟  
新时代提倡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分别为其奠定了经济学基础和生态学基础。新时代提倡绿色经济发展是有其必要性的,因为实施绿色经济发展可以缓解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同时也符合“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蕴。新时代绿色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华  董艳玲  
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理念,可有效观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容性绿色索洛模型以及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测度体系,使用U-SE-SBM-DEA模型和全局参比ML指数测算2006-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从区域和结构双重视角全面考察其差异来源。研究发现:(1)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稳步提高态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东北地区水平低且提高慢的现象应引起重视。(2)南方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明显高于北方,2016年赶超北方,之后差距逐渐扩大;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南北差异低于东西差异,但近年基本追平。(3)超变密度是四大区域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的主要来源,四大区域和南北区域中区域内差异贡献均高于区域间差异贡献;中国包容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差异,但呈下降态势,同时结构来源存在区域异质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把脉中国经济的包容性绿色发展现状,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