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9)
2023(16674)
2022(14321)
2021(13530)
2020(11096)
2019(25705)
2018(25552)
2017(47984)
2016(26047)
2015(29506)
2014(29587)
2013(29507)
2012(27718)
2011(25417)
2010(25586)
2009(23569)
2008(23079)
2007(20359)
2006(18452)
2005(17065)
作者
(76590)
(63408)
(62964)
(60102)
(40763)
(30328)
(28675)
(24788)
(24214)
(22854)
(21860)
(21529)
(20369)
(20277)
(19691)
(19554)
(18823)
(18241)
(18204)
(18137)
(16103)
(15637)
(15202)
(14609)
(14244)
(14199)
(14086)
(13875)
(12857)
(12515)
学科
(124393)
经济(124267)
管理(73048)
(68096)
(54381)
企业(54381)
方法(46811)
数学(40306)
数学方法(39884)
中国(36441)
(30923)
地方(29779)
业经(26146)
(25909)
(24813)
(22624)
贸易(22607)
(21885)
(21766)
农业(20859)
(19260)
银行(19220)
(18569)
金融(18568)
(18562)
环境(18259)
(17868)
理论(17449)
地方经济(17184)
(16659)
机构
大学(380698)
学院(377312)
(163216)
经济(159845)
管理(144941)
研究(138296)
理学(123246)
理学院(121813)
管理学(119948)
管理学院(119266)
中国(105735)
(83646)
科学(81874)
(73619)
(70600)
研究所(63593)
中心(60918)
(58766)
财经(57751)
(56265)
北京(54713)
(52458)
业大(52074)
(52010)
师范(51593)
经济学(49861)
(49757)
(45734)
农业(45414)
经济学院(44546)
基金
项目(245453)
科学(192940)
研究(183212)
基金(177429)
(153976)
国家(152668)
科学基金(130083)
社会(116519)
社会科(110422)
社会科学(110395)
(93480)
基金项目(93200)
教育(83593)
自然(81755)
自然科(79811)
自然科学(79795)
(79186)
自然科学基金(78364)
编号(74281)
资助(73928)
成果(62182)
(56136)
重点(55175)
(55119)
课题(52220)
(50037)
国家社会(48144)
教育部(47537)
创新(46751)
科研(45953)
期刊
(192010)
经济(192010)
研究(124035)
中国(79275)
管理(56182)
学报(56105)
(54824)
(54305)
科学(53528)
教育(45839)
大学(42787)
学学(39723)
农业(38155)
(37689)
金融(37689)
技术(33201)
经济研究(31100)
业经(29413)
财经(29217)
(25180)
问题(24937)
图书(20863)
(20726)
(20010)
技术经济(19789)
世界(19423)
国际(18633)
理论(18350)
现代(17221)
科技(17035)
共检索到591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占斌  王海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动作为,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时代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是资源环境约束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呈现五大特征,即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增长动力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新兴要素驱动,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向起决定性作用,经济福祉由先好先富起来转向包容共享共富。需要重点把握发展速度和质量、创新和其他生产要素、供给侧和需求侧三对关系,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系统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敏  李书昊  
研究目标: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依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低,30个省份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和落后型三种类型。研究创新: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价值: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楷文  李桂玲  杜金祥  陈钰  张向前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昕嫔  郝泽众  郭济彬  王琦芳  张向前  
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处于转型窗口期,如何高效利用二者的互动关系成为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二者各自价值的必要条件。本文利用生物学和经济学交互的协同演化理论进行分析,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放入一个极富解读力的框架中,用其独特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式打破过去固化的低层次转型路径,构建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结构图,分析两个互动主体协同演化的双向因果、多层嵌套、非线性、特定路径依赖特征,判别其协同演化多层级、无主导、基于合作的特定类型,深度探讨二者协同演化作用的机械互动约束、政策灵活开拓、变异与选择过程机制,提出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演化路径建设的基石、规划的保障及发展指向标,实现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贡献及中国经济发展对华侨华人自身价值实现的最大反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鸣  
受新的发展手段、发展媒介、发展思路的影响,海洋经济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要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必须以海洋经济为轴心,全面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强国的建设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经济支撑。但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产业困境、生态困境、科研困境、管理困境等问题。因此,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保障海洋生态平衡为前提,不断完善涉海法律制度,加大涉海科研力度,优化创新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仁桥  沈路  钱丽  
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2008—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空间相关性,选取3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创新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322,中西部地区明显偏低,经济创新发展和经济开放发展指数不高是其主要原因。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②全国两阶段创新势力均明显偏低,东部地区省份两阶段创新指数、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值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而中西部省份至少在某一阶段绩效损失显著;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科技研发阶段创新指数呈U型曲线关系,成果转化阶段创新势力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政府支持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指数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童有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主要靠减税让利、拼资源、拼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民营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发展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活力,而优化环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需要平稳有序推进。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较低、政策环境难以保障政策有效落实、法制环境仍存在不平等现象、融资环境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科技创新环境缺乏活力、人文社会环境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市场环境不公平、社会服务环境尚不成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破解民营经济当前遇到的困难,就必须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正的政策环境、形成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创造优良有序的融资环境、建设健康宽容的科技创新环境、形成开放包容的人文社会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建优良便捷的社会服务环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董怡漩  张向前  
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通过梳理华侨华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支撑因素——技术与创新、教育与学术、贸易与投资、生产与管理、政策与文化来分析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持作用以及华侨华人人才支持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不足。提出华侨华人人才的吸引保留政策需因地制宜、人才信息库的构建与完善、人才供应链的构建与完善、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管理、文化引导提升区域保留人才的引力等建议,构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持体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佳鸿  曹新蔓  程珊  颜语  张向前  
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促使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激励机制存在的政策吸引力不足、对新生代华侨华人的精神激励欠缺以及忽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间相互作用的问题,注定着旧激励机制无法满足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未来,中国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探究新时代华侨华人渴望回国发展、共享经济繁荣和参政议政的新诉求,以及阻碍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因素,才能构建一套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强劲动力的"需求满足机制"和"阻力减小机制"并行运作的新激励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学峰  张辉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入贯彻,旅游业发展的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对丰富多彩旅游生活的追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尽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不会因此而改变,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逆势快速增长,包括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动能对经济发展贡献度越来越高,有理由相信,旅游业将成为未来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在新时代旅游业理应更好地发挥综合性优势,适应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这是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实践需要和时代内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晓猛  钱滔  潘士远  蒋海威  
当前,民营经济受制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正在经历总量的阶段性震荡与趋势性收缩,结构的横向竞争加剧与纵向升级受阻,创新的质量下降与转型动能不足等三重压力;也在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国际竞争新形势、数字经济新技术的影响下,面临发展方式、比较优势、转型动力重构的三重挑战与机遇。对此,本文提出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强调推进方式由“立”向“破”、政策导向由“大”向“小”、工作机制由“管”向“统”的三大转变,明确了推动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质量、动力三大变革路径。最后,本文从阶段性、区域性、差异性3个维度,给出了新时代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可落地举措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师博  张冰瑶  
新时代背景下,新经济是由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生成的新经济形态。大力发展新经济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是推动旧动能转换为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代背景下,发展新经济需要以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为基础,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深化改革与全面开放相统一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辛本禄  王学娟  
新时代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探求如何从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转变为质量价值型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东北全面振兴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共同演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外生因素与制度变革带来的路径创造机会,以及路径依赖过程中技术关联带来的比较优势演化。同时,注重通过企业家精神引领组织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高端产业价值链、通过服务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系统协同效应,以及明确通过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演化方向,以此推动新时代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昌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亟需探寻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及转换。增长理论就是不断探索发展根本动力,发展根本动力在于创新。由我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演变可知,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充当主导动力产业,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其增长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由物质资本、劳动力等投入要素向创新演变。进入新时代,我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转换到创新上,创新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创新驱动下,我国将由依靠要素投资和牺牲环境为主发展,转型升级为服务业升级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深度城市化和技术创新等。为了顺利完成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我们提出了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动力转换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