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2)
- 2023(13270)
- 2022(11224)
- 2021(10299)
- 2020(8281)
- 2019(18629)
- 2018(18381)
- 2017(33705)
- 2016(17518)
- 2015(19645)
- 2014(19102)
- 2013(18979)
- 2012(18441)
- 2011(17173)
- 2010(17365)
- 2009(16073)
- 2008(15639)
- 2007(14176)
- 2006(13097)
- 2005(12083)
- 学科
- 济(98557)
- 经济(98391)
- 管理(50364)
- 业(49089)
- 企(39907)
- 企业(39907)
- 中国(31687)
- 方法(31620)
- 地方(26135)
- 数学(25480)
- 数学方法(25338)
- 农(23253)
- 业经(22417)
- 技术(19258)
- 贸(17226)
- 贸易(17208)
- 易(16658)
- 地方经济(16188)
- 学(16147)
- 制(16028)
- 财(15961)
- 农业(15604)
- 银(15426)
- 银行(15413)
- 融(15335)
- 金融(15334)
- 行(15136)
- 发(14315)
- 和(14142)
- 环境(13660)
- 机构
- 大学(258747)
- 学院(258491)
- 济(125847)
- 经济(123739)
- 研究(99157)
- 管理(96540)
- 理学(81414)
- 理学院(80441)
- 管理学(79460)
- 管理学院(78937)
- 中国(76937)
- 京(55703)
- 财(55054)
- 科学(53738)
- 所(49218)
- 研究所(44011)
- 中心(43172)
- 财经(42881)
- 经济学(40514)
- 江(39359)
- 经(38959)
- 北京(36692)
- 经济学院(36129)
- 农(35844)
- 范(35439)
- 师范(35190)
- 院(35094)
- 财经大学(31567)
- 州(31387)
- 业大(30275)
- 基金
- 项目(162282)
- 科学(130764)
- 研究(125311)
- 基金(118786)
- 家(101766)
- 国家(100876)
- 科学基金(87098)
- 社会(86515)
- 社会科(81272)
- 社会科学(81253)
- 省(62204)
- 基金项目(61562)
- 教育(56407)
- 划(51812)
- 自然(50069)
- 自然科(48994)
- 自然科学(48984)
- 编号(48308)
- 自然科学基金(48198)
- 资助(47374)
- 发(41421)
- 成果(40353)
- 创(39024)
- 部(37255)
- 重点(36996)
- 国家社会(36762)
- 创新(35647)
- 课题(35369)
- 发展(34878)
- 展(34320)
共检索到424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宪春 关会娟 张钟文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新情况,经济社会管理产生了许多新需求,经济社会统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要实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新时代、反映新情况、满足新需求,在服务宏观经济决策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以及促进经济学、社会学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统计理论和方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从创新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如何实现创新与发展,以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助力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对接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统计的若干重点研究领域,包括新经济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服务业核算问题研究、无形资产测度问题研究、全球价值链研究等。
关键词:
经济社会统计 创新与发展 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裕国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在系统疏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对外开放、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进展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条件,以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高屋建瓴地谋划和阐释了"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其主要举措,提出了系列治国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祁斌
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资本市场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相生,脱离经济社会需求的金融发展会带来灾难;资本市场代表着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但诚信缺失和非理性因素也会带来市场失灵;金融危机对全球化时代的资本市场发展和监督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存在着市场发展水平不高、投资回报未能充分体现、法制建设和监管需要加强、国际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完善市场体系,加快场外市场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改革监管体制;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 新兴产业 金融危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仁桥 沈路 钱丽
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指标体系并实证分析2008—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及空间相关性,选取3种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创新指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322,中西部地区明显偏低,经济创新发展和经济开放发展指数不高是其主要原因。中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②全国两阶段创新势力均明显偏低,东部地区省份两阶段创新指数、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值均处于全国较优水平,而中西部省份至少在某一阶段绩效损失显著;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科技研发阶段创新指数呈U型曲线关系,成果转化阶段创新势力有利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政府支持在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指数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庆修
改革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十一五”期间,从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到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不取决于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在有限资源、有限机会的竞争中获取先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优势才能确立;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才可以解决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而要实现自主创新的不断突破,就要加大投入,完善经济和科技体制,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瞄准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形成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普及,大数据成为资本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之外的第四种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分析大数据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应用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路径,并针对目前我国应用大数据创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社会大数据意识不强、大数据应用水平偏低、大数据分析技术局限、大数据共享障碍较多等问题,提出了应用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经济社会 发展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硕颖 杨扬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各种主客观条件相互呼应催生了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激发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多个方面的创新: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危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透明度;用公权力引导社会资本,迫使企业向长期稳健的方向发展;以"合格的社会资本"突破所有制二分法,强调社会资本方在合作网络中的集成能力;充分践行实践论,将政策制订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经济试点方法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
PPP 公共服务 体制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硕颖 杨扬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各种主客观条件相互呼应催生了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激发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多个方面的创新: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危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透明度;用公权力引导社会资本,迫使企业向长期稳健的方向发展;以"合格的社会资本"突破所有制二分法,强调社会资本方在合作网络中的集成能力;充分践行实践论,将政策制订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经济试点方法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
PPP 公共服务 体制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真才基
2000年,国际电联把中国的TD-SCDMA、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并列为三大3G国际标准。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都实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元
本文主要拟结合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实践,讨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从当前金融危机反思政府干预和政府信用的作用;二、我国对政府信用、市场信用的认识和运用;三、经济发展阶段及对应的金融形态;四、从中国建设阶段的国情特点看开发性金融;五、结合国家开发银行的工作,看我国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并总结出几点认识。
关键词:
开发性金融 政府信用 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媛 任保平
对1952—1978年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的量化是研究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遗产以及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由26个基础指标构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发展中国家1952—197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排名比较落后,在社会发展方面的排名也并不十分靠前,但在相继考虑了经济遗产和外部环境后,中国的综合排名有了明显上升。这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说明外部环境对评价中国改革开放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进社 王红瑞 王天龙
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自然资源种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光远
我同中国科技管理工作打了三十年交道。今天想以正确的科学技术政策支持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题讲一点个人的观察和感想。首先我想说一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不是不足道的,不论从数量上或者从质量上来看都应该这样说,统计数字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一个国家自然科学技术人员近七百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青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2~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能源、原材料的生产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人的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农村贫困人口已由改革初期的2.5亿减少到8000万。居民的营养状况、人均预期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标,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向小康水平迈进。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是80年代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带动轻纺工业高速增长实现的,而近三年来,消费需求增长趋稳,投资需求则迅速增加,对拉...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五个统筹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国家整个发展战略出现了重大调整和变化,政府的责任已不再是为了经济的增长去做各种产业投资的计划,而是维护和完善市场秩序,解决好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的各种社会发展问题,如就业、收入差距、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健康、环境和资源保护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