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7)
2023(14406)
2022(12153)
2021(11127)
2020(8929)
2019(20409)
2018(20068)
2017(37750)
2016(20016)
2015(22581)
2014(22627)
2013(22459)
2012(21398)
2011(19780)
2010(20094)
2009(18999)
2008(18756)
2007(16981)
2006(15649)
2005(14879)
作者
(57732)
(48190)
(48179)
(46009)
(31158)
(22985)
(21766)
(18564)
(18465)
(17318)
(16967)
(16049)
(15811)
(15789)
(15525)
(14960)
(14426)
(13977)
(13958)
(13491)
(12577)
(11767)
(11562)
(11080)
(11023)
(10941)
(10745)
(10631)
(9708)
(9512)
学科
(106330)
经济(106211)
管理(60095)
(57747)
(44829)
企业(44829)
方法(33430)
中国(33104)
数学(28835)
数学方法(28647)
(27337)
地方(27071)
业经(23166)
(22676)
(22315)
(19423)
贸易(19406)
农业(18903)
(18823)
(17923)
银行(17905)
(17602)
(17404)
(17363)
金融(17361)
地方经济(16473)
环境(15733)
(15582)
(15343)
(13576)
机构
大学(298185)
学院(297945)
(141920)
经济(139319)
研究(113299)
管理(108760)
理学(91093)
理学院(90017)
中国(88952)
管理学(88944)
管理学院(88340)
(66417)
(64540)
科学(61415)
(56823)
财经(50959)
研究所(50515)
中心(49207)
(46384)
(46162)
经济学(45690)
(43690)
北京(42196)
经济学院(40695)
(40458)
(39621)
师范(39301)
财经大学(37426)
(36352)
业大(35924)
基金
项目(183112)
科学(146009)
研究(139479)
基金(134440)
(115486)
国家(114514)
科学基金(98021)
社会(93617)
社会科(88993)
社会科学(88978)
基金项目(69031)
(68878)
教育(63135)
(57974)
自然(57775)
自然科(56390)
自然科学(56376)
自然科学基金(55428)
资助(55266)
编号(54911)
成果(46654)
(45270)
(42393)
重点(41895)
国家社会(40101)
课题(39878)
(38642)
(37870)
发展(37768)
教育部(37258)
期刊
(174012)
经济(174012)
研究(103414)
中国(69530)
(51028)
管理(46260)
(42884)
科学(40072)
学报(39265)
(34564)
金融(34564)
教育(32844)
大学(31444)
学学(29389)
经济研究(28964)
农业(28929)
财经(27224)
技术(26184)
业经(26045)
(23704)
问题(22441)
(20021)
世界(18535)
国际(18440)
技术经济(16263)
(15580)
现代(14074)
经济问题(14044)
经济管理(13705)
商业(13507)
共检索到48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池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可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贸易开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理论回顾。通过经验数据对比,可分析中国与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休、中低收入经济休和低收入经济休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工业化与结构转型、城市化、国际贸易、腐败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转换的事实。应当着力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科技创新、土地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可系统阐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楷文  李桂玲  杜金祥  陈钰  张向前  
新时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也使得华侨华人参与中国经济建设的途径愈发多样。本文通过分析产业转型、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以及华侨华人为祖国经济增长提供的支持现状,指出创新潜能释放不彻底、人才流动受到制度限制等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和华侨华人国际国内各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内外部两个动力机制系统联动发挥作用,就华侨华人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提出了引导华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侨乡建设等优化建议,以吸引华侨华人高级人才回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武鹏  李晓萍  
中国工业增长的动力机制已由效率与要素协同驱动型向资本投入主导驱动型转变。以2003年为界,资本投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年均34.07%大幅提升为89.28%,而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则由年均47.34%骤降为年均-4.08%。与此同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年均4.60%急剧下降至年均-0.05%,边际资本产出率由2002年的0.61急剧下降至2012年的0.28。这表明,投资驱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的效率问题,其可持续性面临质疑。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国工业增长效率急剧恶化的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非常显著,国际金融危机并非导致效率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进一步加剧效率恶化的趋势。当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映东  何一  郭建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机理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两级动力机制:体制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级动力,是增长的源动力;结构合理化,是增长的二级动力,是增长的可持续动力。 一、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体制创新 造成粗放型增长的原因很多,我们首先从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一般而言,任何形式的增长都需要有一定的投入(技术、劳动力、资金等),然后才有产出的增长。问题在于:由谁决定投入。换句话说,到底是谁赋予增长第一推动力——源动力。 这由体制决定。所谓经济体制,就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制度目标的各种经济运行机制的总和。有四种模式: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在经历最近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逐步减弱,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逐步增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和外汇储备风险不断积聚,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沙化等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上升,改革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增大。然而,改革红利仍然是巨大的,人口红利阶段并没有结束,城市化、教育、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我国经济仍具备实现7%-9%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维持经济在此区间内运行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思路和发展方式,围绕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这个主题,处理好总需求管理和总供给管理的关系,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大志  
在全球经济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发展周期重建、发展模式转换、产业转移格局调整以及区域重心迁移等全球形势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战略、区域发展格局、要素供给结构和内外市场环境等多个角度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转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臧金亮  张向前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动力变革是关键,本文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思想,从战略视角探求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关系,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借助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初步建构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之间的理论关系,通过对原始资料的编码和不断分析,建立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的互动模型,明晰了华侨华人在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中的战略定位,发现了华侨华人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在互动时面临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规划不足、华侨华人力量战略定位不明晰、海外合作交流平台搭建战略行为不连续等问题,提出战略模式上人才引进体系系统化、战略定位上重新评价华侨华人力量、双向合作平台的搭建上战略行为落地等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发展报告》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任保平教授领军,陕西省教学名师茹少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钞小静教授及师博教授、魏婕副教授、郭晗副教授、李勇副教授和田洪志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子联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继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并发挥其优势为关键。通过识别关键性动力并揭示其作用机理后发现:突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约束以重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新发展阶段下尤其应推进高等教育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自贸试验区开放型制度和新型城镇化配套制度这四类重要且全面的制度改革。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够紧密指向和对应推进五大"新发展理念",更是因为它们在发挥"长效作用"的同时还能带来"即时效应",因而能够使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袭著燕  孙林岩  
以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发生的四次调整都是国家独立和安全、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改革与发展内在规律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王东新  田伟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制约了消费,也阻碍了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后危机时期,如何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机制,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即是运用好收入分配的杠杆,不断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各个环节,努力促进收入分配的平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武华  高德步  
将经济活动抽象为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综合,经济增长动力的内在形式是价值生产过程的推动力与价值实现过程的拉动力之间的协调力。"新时代"定义了一个社会新阶段,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定位。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发展经验,立足于以往的经典理论,对照于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现实,本文认为面对现阶段供给动力与需求动力双重不足的经济现实,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动力定位应该落脚在三个方面:(1)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生产要素的内涵型供给,培育生产要素供给新动力;(2)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以增强内需拉动力;(3)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战略,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范围,培育新层次的比较优势,激发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红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丹丹  付才辉  吕朝凤  
将不完全契约和内生制度引入包含R&D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型,在内生增长框架下研究不完全契约条件下重工业赶超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将通过影响契约制度而降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完全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长期增长率的负影响。基于交互项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工业偏向性赶超战略会降低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即过度的偏向性赶超战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效应”;契约执行效率是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中介机制。政府应逐渐将重工业偏向性发展战略向全面发展战略转化,不断完善契约制度、提高契约执行效率,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缓解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姬超  
创新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演进事实,比较分析了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和创新驱动阶段的动力机制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表明:第一,中国经济梯度演进是非均衡发展策略的结果,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增量改革规律,发展初期的资本稀缺难题因而得到解决,避免了低端锁定;第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尤其是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创新必须在不同区域以及新旧产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协同推进;第三,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不单意味着核心技术突破,还要求通过社会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的适应性变化来实现创新扩散。为了更好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建议从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创新环境等方面协同推进,优化并完善政策制度支撑,从而更好整合创新资源和汇聚创新要素,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