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2)
- 2023(10825)
- 2022(8871)
- 2021(8692)
- 2020(7092)
- 2019(16150)
- 2018(15638)
- 2017(27420)
- 2016(14463)
- 2015(16147)
- 2014(15264)
- 2013(14832)
- 2012(14064)
- 2011(13065)
- 2010(13173)
- 2009(12022)
- 2008(12259)
- 2007(10742)
- 2006(9496)
- 2005(8603)
- 学科
- 济(58450)
- 经济(58371)
- 业(43870)
- 管理(42749)
- 企(35299)
- 企业(35299)
- 方法(24032)
- 中国(20919)
- 数学(19800)
- 数学方法(19583)
- 农(17788)
- 技术(16587)
- 业经(13966)
- 财(13792)
- 学(13205)
- 贸(13172)
- 贸易(13158)
- 易(12884)
- 农业(12671)
- 理论(12289)
- 技术管理(12175)
- 制(11747)
- 银(11067)
- 银行(11048)
- 行(10731)
- 融(10540)
- 金融(10539)
- 和(10002)
- 教育(8933)
- 策(8729)
- 机构
- 大学(210405)
- 学院(205675)
- 济(92298)
- 经济(90744)
- 管理(77596)
- 研究(75798)
- 理学(66622)
- 理学院(65818)
- 管理学(64883)
- 管理学院(64465)
- 中国(59222)
- 京(45034)
- 科学(42553)
- 财(42154)
- 所(36819)
- 研究所(33551)
- 财经(33300)
- 中心(33254)
- 经(30624)
- 经济学(30339)
- 江(30076)
- 北京(29314)
- 范(28995)
- 师范(28765)
- 农(28744)
- 院(27220)
- 经济学院(27177)
- 业大(25312)
- 财经大学(25034)
- 州(24023)
- 基金
- 项目(136065)
- 科学(109616)
- 研究(104579)
- 基金(100861)
- 家(88162)
- 国家(87429)
- 科学基金(74922)
- 社会(69140)
- 社会科(65562)
- 社会科学(65551)
- 基金项目(52090)
- 省(49966)
- 教育(48967)
- 自然(44812)
- 自然科(43876)
- 自然科学(43860)
- 划(43326)
- 自然科学基金(43189)
- 编号(40382)
- 资助(39612)
- 成果(34693)
- 创(34431)
- 部(32031)
- 重点(31560)
- 创新(31273)
- 国家社会(30455)
- 发(29634)
- 课题(29352)
- 教育部(28234)
- 中国(28038)
- 期刊
- 济(100681)
- 经济(100681)
- 研究(67142)
- 中国(47726)
- 管理(32141)
- 财(31473)
- 教育(30418)
- 科学(29914)
- 学报(29404)
- 农(26443)
- 大学(23309)
- 学学(21040)
- 融(19227)
- 金融(19227)
- 技术(18984)
- 农业(18385)
- 经济研究(17357)
- 财经(17241)
- 经(15114)
- 业经(13612)
- 贸(12984)
- 问题(12980)
- 图书(12623)
- 世界(12198)
- 国际(11680)
- 业(11513)
- 科技(11464)
- 技术经济(11090)
- 坛(10550)
- 论坛(10550)
共检索到320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 精准扶贫 重大贡献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熊晓芳
精准扶贫不仅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中介目标,也是党为民谋福祉的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以补齐短板和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的精准扶贫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新时代 贡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会战
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巩固拓展旅游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后扶贫时代,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创新,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对于具备一定旅游发展基础与条件的乡村来说至关重要。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琦等编著的《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全面阐述了扶贫攻坚机制创新的目标任务,对于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意义和实践启发价值。笔者在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16XGL008)的研究过程中,结合该书关于扶贫机制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尝试基于增权视角创新后扶贫时代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体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传夫 陈一
从发展方式、发展模式、法治保障与治理能力等方面回顾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实践,阐释了新时代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凝练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贡献:图书馆发展应坚持发展价值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人民性、发展本质的文化性、发展制度的基本性。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彰显了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为“图书馆要转向何方”全球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图1。参考文献66。
关键词:
新时代 图书馆发展 中国实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新时代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精准识别偏离、精准帮扶错位、精准管理缺位和与之相关的精准考核不完善等4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和文化深度性贫困以及政策执行主体面临双重压力、公共品供给错位、市场失灵的政府缺位等国家治理不足等。为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关键阶段,需要重点聚焦深度性贫困问题,从完善精准管理机制,提升帮扶政策精准度;强化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扶贫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积极性等方面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新时代 精准扶贫 实践困境 反贫困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健
(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筑牢精准脱贫的长效动力机制当前仍然没有脱贫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之所以没有脱贫,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可以获得持续收入的经济来源,也就是缺少产业支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就有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具体举措就是通过产业扶贫脱贫一批。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亚平 费荣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充分肯定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创新,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宏观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决议》精神,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重大创新,将其归纳为调控理念、调控模式、调控主线、调控定位、调控导向、调控视角和调控工具等七个方面的创新;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创新的理论贡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查志远 檀学文
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在扶贫工作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教育扶贫从理念、政策到实施,需要通过实践创新进行实践转化,而实践转化的程度体现政策设计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海南省是较早开展教育扶贫的地区之一,先后实施了教育扶贫移民、职教扶贫等反响较大的项目。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海南省以"全上学、全资助、上好学、促成长"作为教育扶贫的目标,制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文章基于实地调研,概括海南省教育精准扶贫思路及省级层面政策设计,并用琼中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经验来证明,基层的实践创新可以将省级教育扶贫理念和政策设计变为现实。海南省、县两级政府加大投入、利用教育系统人力资源优势,在教育保障、教育资助、贫困和留守儿童关爱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书奎 任金政 赵鑫
[目的]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区形成和沉淀了大量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产,而扶贫资产管理作为持续发挥项目效益、巩固脱贫质量的重要抓手,试点地区实践情况亟待加以梳理与分析。[方法]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流程化管理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扶贫资产内涵及部分试点地区实施现状,在解析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扶贫资产"七步法"的流程化管理模式。[结果]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地区仍存在产权界定不清晰、收益分配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而完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解决"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难题,进一步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结论]各地区应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实施差异化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扶贫资产管理效率为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奠定基础。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资产 流程化管理 脱贫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荣敏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也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区域(省域)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承接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天津职业教育精准帮扶中西部地区,体现了天津职教战线在省域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和担当,具有鲜明的天津特色:一是顶层设计建机制,构建"多元聚力、五径施策、六方转变"的帮扶模式;二是精准施策出实招,天津职教精准帮扶中西部开展了6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三是脱贫攻坚显实效,天津职教精准扶贫实践产生5个方面社会效应,走出了一条职教精准扶贫的"天津之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伶俐 苏婉茹
完善的金融机制是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期的临近,金融机制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一些地区已陆续推出具有创新性、典型性的扶贫金融机制和模式,并取得了相应的扶贫效果,为全国层面的农村扶贫金融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论文基于农村精准扶贫现实背景,通过研究广东清远、重庆及贵州赤水金融扶贫创新模式,深入分析地方案例累积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精准扶贫 案例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中国新时代脱贫攻坚谱写了人类发展史的壮丽篇章。这一新篇章既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论述指引下取得的巨大实践成就,也包括取得的理论成果,因此加强新时代扶贫理论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新时代扶贫理论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宏观背景、实践基础、重大意义、方向重点、前景展望,旨在为更深入推进中国扶贫实践、扶贫经验总结、扶贫理论发展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时代扶贫 反贫困 减贫 理论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