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0)
- 2023(12977)
- 2022(10818)
- 2021(10009)
- 2020(8270)
- 2019(18490)
- 2018(18177)
- 2017(33615)
- 2016(17676)
- 2015(20055)
- 2014(19609)
- 2013(19345)
- 2012(18409)
- 2011(16988)
- 2010(17199)
- 2009(16380)
- 2008(16095)
- 2007(14582)
- 2006(13332)
- 2005(12295)
- 学科
- 济(94405)
- 经济(94232)
- 管理(58575)
- 业(50768)
- 企(43829)
- 企业(43829)
- 方法(32906)
- 数学(27212)
- 数学方法(27021)
- 中国(26869)
- 财(21284)
- 业经(20554)
- 制(20549)
- 农(20044)
- 地方(19896)
- 学(16520)
- 贸(16069)
- 贸易(16056)
- 易(15622)
- 技术(15356)
- 银(14968)
- 银行(14950)
- 融(14638)
- 金融(14635)
- 体(14604)
- 行(14471)
- 和(13693)
- 环境(13549)
- 地方经济(13536)
- 理论(12778)
- 机构
- 大学(266945)
- 学院(262602)
- 济(127585)
- 经济(125437)
- 研究(98394)
- 管理(98221)
- 理学(83421)
- 理学院(82454)
- 管理学(81375)
- 管理学院(80843)
- 中国(76581)
- 财(60079)
- 京(56300)
- 科学(52639)
- 所(48530)
- 财经(46585)
- 研究所(43244)
- 中心(42854)
- 经(42380)
- 经济学(41882)
- 江(39204)
- 经济学院(37316)
- 北京(36469)
- 农(36145)
- 院(35116)
- 财经大学(34526)
- 范(33487)
- 师范(33261)
- 业大(31583)
- 州(30365)
- 基金
- 项目(166643)
- 科学(134161)
- 研究(125875)
- 基金(125004)
- 家(107861)
- 国家(107020)
- 科学基金(92038)
- 社会(87941)
- 社会科(82713)
- 社会科学(82690)
- 基金项目(64494)
- 省(61035)
- 教育(56709)
- 自然(54188)
- 自然科(52963)
- 自然科学(52950)
- 自然科学基金(52086)
- 划(51786)
- 资助(50284)
- 编号(47245)
- 成果(40431)
- 部(39416)
- 国家社会(38174)
- 重点(37986)
- 发(36762)
- 制(36682)
- 创(36557)
- 教育部(34940)
- 创新(34630)
- 课题(34126)
- 期刊
- 济(150494)
- 经济(150494)
- 研究(90435)
- 中国(58983)
- 财(46962)
- 管理(41495)
- 科学(36456)
- 学报(35611)
- 农(34111)
- 大学(28658)
- 融(28203)
- 金融(28203)
- 学学(26847)
- 教育(26513)
- 经济研究(25619)
- 财经(25451)
- 农业(22546)
- 技术(22162)
- 经(22153)
- 业经(20072)
- 问题(19401)
- 贸(17657)
- 世界(16431)
- 国际(15888)
- 技术经济(14992)
- 业(12781)
- 统计(12666)
- 经济问题(11908)
- 策(11801)
- 现代(11786)
共检索到42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扬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的新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而且要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孙豪 毛丰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方法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是:矛盾分析法和质量互变规律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次要矛盾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度时,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次要矛盾发生转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实践依据是:经济社会发展使原来的社会主要矛盾得到有效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占据支配地位。解决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缓解不平等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优化社会制度。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理论依据 实践依据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文奇 平萍
长期以来,中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缓解城市贫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该制度瞄准对象及保障内容的局限性导致其减贫效果受到严重阻碍。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别利用Alkire-Foster多维测量方法以及FGT指数分析方法,估算出城镇低保政策的覆盖范围,并针对其减贫效果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对多维贫困群体而言,多维贫困指数在10%的贫困阈值下,中国城镇低保政策能降低20%的多维贫困发生率,但随着多维贫困深度越深,减贫效果越弱;在收入扶贫方面,城镇低保制度显著改善了绝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从全国来看,一阶贫困率指数下降了28.12%,贫困距平方指数下降了44.5%,但现行低保制度加剧了部分省份的相对贫困发生率。
关键词:
城镇低保 多维贫困 减贫效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霞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述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作出的又一重要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明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进路,厘清"两个弄清"的关系,对于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布局的展开具有核心的引领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熊焱生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分析了作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个重大判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提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化解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将带来全局性、根本性和世界性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聂辉华
一、为什么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理解时代特征的关键。从经济学角度讲,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稀缺的资源如何在多任务之间配置才能产生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效果,因此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决定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和政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是因为社会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起风 李春根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其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即着力建构适度平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增强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制度全覆盖及"双轨制"并轨运行后,我国基本养老保障领域的隐性失衡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群体间基本养老保障待遇与地区间基金收支规模失衡发展及逐年加剧的态势。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民生制度安排,新时代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只有在迎合社会主要矛盾转向的基础上,精准识别隐性失衡点进而牢牢锁定改革突破口,把握改革契机,选准改革路径方可保障改革成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亚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如何理解主要矛盾的"变"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不变"?为什么要及时更新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转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萍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为党和国家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并进一步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国营 高海霞
根据国情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延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革。文章认为,应深刻审视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并认识其理论意蕴,即发展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高发展质量和满足人民需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税收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从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优化税制结构、建立现代复合税制体系、健全地方税体系和建立现代税收征管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保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工作方针,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时期,二是主要矛盾判断反复时期,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矛盾时期,四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时期。基于对这四个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时期的经济工作路线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公有制经济基础;1978年之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尽管中间出现误判和曲折,但建设工业化国家的梦想没有变,集中力量建设国家重大工业项目;1978年以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经济规模跃升全球第二,贸易规模全球第一,实现了建党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党的十九大以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更加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新发展格局开创新时代的发展空间,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工业化的更高形态。总结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
建党百年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潘石
不同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判断、探寻及确立中国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判定社会主要矛盾上曾走过弯路,有过沉痛的教训。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科学地判定并牢牢抓住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为应对与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创造性地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伟大战略决策,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的哲学—经济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与境界。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赵海虹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