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1)
- 2023(12593)
- 2022(10327)
- 2021(9623)
- 2020(7436)
- 2019(17040)
- 2018(16568)
- 2017(30232)
- 2016(16012)
- 2015(18085)
- 2014(17916)
- 2013(17794)
- 2012(17124)
- 2011(15987)
- 2010(16097)
- 2009(14927)
- 2008(14595)
- 2007(12855)
- 2006(12005)
- 2005(11372)
- 学科
- 济(93890)
- 经济(93819)
- 管理(41259)
- 业(38349)
- 中国(29551)
- 方法(29062)
- 企(27697)
- 企业(27697)
- 地方(25701)
- 数学(25687)
- 数学方法(25535)
- 农(22419)
- 业经(18843)
- 贸(17126)
- 贸易(17110)
- 易(16568)
- 地方经济(15998)
- 农业(15499)
- 学(15148)
- 财(14940)
- 制(14596)
- 融(14358)
- 金融(14357)
- 发(14228)
- 银(14132)
- 银行(14123)
- 行(13900)
- 环境(13508)
- 和(10949)
- 发展(10727)
- 机构
- 学院(239508)
- 大学(239353)
- 济(117812)
- 经济(115812)
- 研究(94916)
- 管理(85187)
- 中国(73444)
- 理学(71459)
- 理学院(70592)
- 管理学(69758)
- 管理学院(69301)
- 京(52229)
- 科学(51878)
- 财(51329)
- 所(47735)
- 研究所(42792)
- 中心(40873)
- 财经(40152)
- 经济学(38570)
- 经(36593)
- 江(35968)
- 农(35473)
- 北京(34566)
- 经济学院(34451)
- 院(34064)
- 范(33236)
- 师范(32980)
- 财经大学(29629)
- 业大(29096)
- 州(28650)
- 基金
- 项目(149697)
- 科学(119101)
- 研究(114740)
- 基金(109046)
- 家(94205)
- 国家(93428)
- 科学基金(79222)
- 社会(77217)
- 社会科(73465)
- 社会科学(73453)
- 省(56111)
- 基金项目(55599)
- 教育(51840)
- 划(47495)
- 自然(45522)
- 资助(44890)
- 编号(44769)
- 自然科(44450)
- 自然科学(44441)
- 自然科学基金(43672)
- 发(39193)
- 成果(37614)
- 部(34637)
- 重点(34591)
- 国家社会(33530)
- 课题(32979)
- 发展(32834)
- 展(32298)
- 中国(30797)
- 创(30733)
- 期刊
- 济(142634)
- 经济(142634)
- 研究(84492)
- 中国(54639)
- 财(36828)
- 农(34690)
- 管理(34518)
- 科学(32381)
- 学报(31805)
- 教育(28329)
- 融(26949)
- 金融(26949)
- 大学(25255)
- 经济研究(24863)
- 农业(24109)
- 学学(23560)
- 技术(21371)
- 财经(21345)
- 业经(21269)
- 经(18752)
- 问题(18672)
- 贸(17041)
- 世界(16015)
- 国际(15620)
- 技术经济(13565)
- 业(13204)
- 统计(12212)
- 经济问题(11704)
- 商业(11100)
- 现代(10803)
共检索到391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徐志向 丁任重
新时代背景下,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业已成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总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对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重构,并采用熵值法测算了1999—2016年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结果表明,以往时期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在逐步上升的同时存在着发展不稳定、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等异质性问题。另外,运用熵值法与均等赋权法分别对"十三五"时期与"十四五"时期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发现,新时代中国省际经济发展质量在呈现出向好趋势的同时,尽管省际异质性仍将存在,但体现统筹发展的均等赋权方式将利于差异的有效缓解。为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将控制经济总量相对增速作为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切实改变地方官员考核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筹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未兵 彭涛
本文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超前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就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结构调整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书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包含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结构均衡、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和以人为本6个子系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度体系,对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对进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分类情况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先型和良好型省份比重较低,而缓慢型和滞后型省份比重较高;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进程优于中部、西部地区;从障碍子系统识别结果看,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和结构均衡3个子系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子系统。本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新时代 测度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敏 李书昊
研究目标:测度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方法: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水平在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依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高低,30个省份被划分为明星型、平庸型和落后型三种类型。研究创新:构建了涵盖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资源配置高效、市场机制完善、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协调共享、产品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成果惠民10个方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价值:把脉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规律,为推进各省份全面、协同提升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辛本禄 王学娟
新时代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探求如何从数量规模型发展模式转变为质量价值型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东北全面振兴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共同演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外生因素与制度变革带来的路径创造机会,以及路径依赖过程中技术关联带来的比较优势演化。同时,注重通过企业家精神引领组织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延伸高端产业价值链、通过服务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系统协同效应,以及明确通过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演化方向,以此推动新时代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彩霞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创新驱动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发生深刻转变。如技术创新面临"瓶颈期"的挑战。目前技术引进多于自主创新,基础性原创明显匮乏。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支撑不够,出现了产能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加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倒逼我们必须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王岩
构建了由经济效率、经济影响力、经济福利、经济发展代价四类指标组成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标准值法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3年北京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呈现出"波动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的变动趋势,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呈相反态势;1990-1997年为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波动增长期,1998-2007年为稳定增长期,2008-2013年为加速增长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北京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对策:推动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奠定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积极发挥中央在京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提高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效率;培育战...
关键词:
经济质量 综合测度 提升对策 北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全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全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绿色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逐步兴起,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驱动力。绿色共享经济增加了供给和服务,为经济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推动人们的生活向着更文明更生态的方式转变。绿色共享经济适应了生态文明的需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共享经济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现代文明理念,需要进一步发展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开发生态技术,建立现代性的经济模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志军 梁晴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如何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全国各地方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和系统聚类等方法测度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截至201 7年末,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状空间分布格局,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具体表现为:综合水平最高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广东、江苏和天津;重庆在众多中西部省份中一枝独秀,也是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西部地区;广大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在综合质效、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等维度均相对较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王一新
去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须面临的经济现象,不同的去工业化模式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总量去工业化带来的一种消极后果是产业空心化,这也是目前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结构性去工业化能较好地保存一国的制造业与该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目前正处在即将进入去工业化阶段时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汇率上升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竞争等不利因素,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行为也对中国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结构性去工业化是中国应该采取的去工业化模式。
关键词:
去工业化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奇
当前新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我国各个领域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模式、目标、动力、体制均发生了明显变革。经济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发展大计,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促进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国对于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彰显了鲜明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当前经济发展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前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如何选择科学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师博 任保平
利用新方法测算了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社会成果两个维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1992-2016年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上升,其中在1992-2014年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2015年开始新一轮周期波动。近年来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波动周期的时间跨度逐渐拉大,结合2017年前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进入较长时期的上升通道。预计2020-2022年,我国平均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将由2016年的0.49上升至0.55,经济增长质量最高的上海将超过0.85。但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质量分布非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高质量发展 非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茂云 王国庆
专业集群是一种专业组织形态,强调区域统筹,具备结构性的特征和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高稳定性等发展优势。高职院校以专业集群建设为突破口,挖掘专业红利、打造发展优势、做强自身实力,对于推动学校适应区域产业链需求、提升服务贡献能力,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专业集群 高职教育 质量 专业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哲 王欣
新时代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政府作用发挥的路径主要包括:打造红色引擎,引领农业经济发展;综合施策,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能;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
新时代 农业经济 政府作用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