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5)
- 2023(10466)
- 2022(8675)
- 2021(8162)
- 2020(6368)
- 2019(14738)
- 2018(14237)
- 2017(25842)
- 2016(13831)
- 2015(15766)
- 2014(15771)
- 2013(15772)
- 2012(15215)
- 2011(13997)
- 2010(14146)
- 2009(13003)
- 2008(13275)
- 2007(11577)
- 2006(10480)
- 2005(9938)
- 学科
- 济(69371)
- 经济(69302)
- 管理(39367)
- 业(36483)
- 企(28005)
- 企业(28005)
- 中国(26516)
- 财(25642)
- 方法(23167)
- 地方(19994)
- 数学(19709)
- 数学方法(19603)
- 农(18896)
- 业经(15425)
- 贸(14437)
- 贸易(14423)
- 制(14098)
- 易(13992)
- 财政(12974)
- 银(12932)
- 银行(12924)
- 行(12531)
- 农业(12449)
- 融(12274)
- 金融(12274)
- 发(12036)
- 学(11960)
- 务(10991)
- 财务(10975)
- 财务管理(10931)
- 机构
- 大学(202368)
- 学院(201940)
- 济(95232)
- 经济(93595)
- 研究(78912)
- 管理(71330)
- 中国(62833)
- 理学(59716)
- 理学院(58969)
- 管理学(58310)
- 管理学院(57915)
- 财(50521)
- 京(45031)
- 科学(43581)
- 所(40006)
- 财经(36024)
- 研究所(35575)
- 中心(33792)
- 经(32815)
- 经济学(31434)
- 江(30320)
- 北京(30035)
- 农(29210)
- 范(28335)
- 经济学院(28159)
- 师范(28131)
- 院(28085)
- 财经大学(26398)
- 州(24267)
- 科学院(23687)
- 基金
- 项目(123302)
- 科学(97756)
- 研究(95783)
- 基金(89659)
- 家(76983)
- 国家(76309)
- 科学基金(64780)
- 社会(63567)
- 社会科(60341)
- 社会科学(60332)
- 基金项目(45726)
- 省(45618)
- 教育(43190)
- 划(38671)
- 编号(37860)
- 资助(37034)
- 自然(36923)
- 自然科(36057)
- 自然科学(36048)
- 自然科学基金(35418)
- 发(32692)
- 成果(32672)
- 部(28829)
- 重点(28490)
- 课题(27679)
- 发展(27488)
- 国家社会(27474)
- 展(27027)
- 中国(26486)
- 创(25616)
共检索到335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力平 陈丽
新时代以来,我国财政既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了更大突破,又在解决发展新问题中为发展大局贡献了重要力量。面对新阶段新征程的期待,本文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将时代要求和事实上已在运用的或逐步推进的财政工作实践加以梳理,提炼出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时代特征、体系支撑、战略要求与工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财政理论加以拓展和提升,突出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之中国特色财政的新定位和新站位。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 财政发展 发展财政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胜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其主要包含国家治理是新时代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职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财政现代化路径在于完善预算、税收和财税体制等内容。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科体系、正确指导新时代中国财政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代欣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财政准确把握财政事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财政理论发展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财政在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成效卓著,未来应围绕支撑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目标任务,使财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 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靖国
凭借国家力量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发生部分质变的直接原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新判断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是对先进制度和公共产品的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不能以西方国家政府所承担的责任来框定我国政府的责任,也不能因为我国政府承担着特殊责任而否定普遍的经济和社会规律。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求我国政府更科学地运用市场体制,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财政居于交汇地位,发挥着基础和支柱作用。我国的财政理论和实践,需要在基本逻辑上实现分配逻辑与交换逻辑的有机结合,以更加坚定的市场经济思维,促进共容性社会机制和制度体系的形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幼桃
展望2010年,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江西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和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诸如: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耿有权
认为中国是一个有特殊国情又奋发有为的世界大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最高端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世界共性,更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要进一步强化有世界水平的特色内涵建设;从五个维度分析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需要面对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要始终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要扎根中国大地建构理论体系,始终保持中国特色制度底色,善于弘扬中国优秀教育传统文化,同时能够为世界提供优秀教育范本的鲜明观点。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苏明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深入分析了财政政策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全面揭示了我国财政改革的现状、问题及财政运行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 ,侧重围绕我国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发展战略与财政政策取向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相关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战略目标 政策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孙健夫
一、公共选择学派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公共选择学派是美国一个带有强烈色彩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起始于40年代,发展于50—70年代,自80年代起成为经济学界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布坎南。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分配。按照西方经济学理论,从消费性质来划分,整个社会的产品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大类。凡是在消费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的那类产品和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和集体进行消费;其余的产品和服务,则仅供个人消费,具有对抗性和排他性,因此称为私人物品。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基础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医疗设施、卫生防疫,甚至可以包括社会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明显的降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如何做到"两加大""一提高",使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助力经济稳增长?如何增强基层财政"三保"能力,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如何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明显的降费,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如何做到"两加大""一提高",使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助力经济稳增长?如何增强基层财政"三保"能力,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如何支持打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大预算投入,完善税收支持政策,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强化财政专项债券作用,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强力支撑了“三农”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稳住农业基本盘,要从我国农业基础尚不稳固的现实国情出发,围绕完善财政政策设计、聚焦精准性和有效性、强化财政与金融联动几方面持续加力。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三农” 金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弯海川
中央支持西部特别是支持新疆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疆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财政部门责任重大,财政发展改革任务艰巨。抓住发展机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财政领域的最新体现,是财政理论的创新。财政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着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保障每个公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享有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实现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较强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并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