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3)
- 2023(11236)
- 2022(9314)
- 2021(8984)
- 2020(7430)
- 2019(16708)
- 2018(16133)
- 2017(29350)
- 2016(15509)
- 2015(17506)
- 2014(16671)
- 2013(16433)
- 2012(15279)
- 2011(13769)
- 2010(13837)
- 2009(12719)
- 2008(12929)
- 2007(11414)
- 2006(9991)
- 2005(8734)
- 学科
- 济(64909)
- 经济(64744)
- 管理(50884)
- 业(48429)
- 企(42618)
- 企业(42618)
- 方法(28910)
- 财(27642)
- 中国(23279)
- 数学(23051)
- 数学方法(22901)
- 农(17655)
- 技术(16607)
- 业经(16390)
- 制(14354)
- 理论(13575)
- 贸(13198)
- 贸易(13187)
- 财政(13083)
- 易(12906)
- 务(12721)
- 财务(12713)
- 财务管理(12669)
- 学(12369)
- 技术管理(12225)
- 企业财务(12126)
- 银(11184)
- 银行(11163)
- 和(11162)
- 农业(11016)
- 机构
- 大学(221174)
- 学院(217634)
- 济(100027)
- 经济(98446)
- 管理(84698)
- 研究(76229)
- 理学(73437)
- 理学院(72619)
- 管理学(71769)
- 管理学院(71326)
- 中国(59172)
- 财(52293)
- 京(46208)
- 科学(41945)
- 财经(38337)
- 所(36761)
- 经(35045)
- 中心(33196)
- 研究所(33023)
- 经济学(32663)
- 江(31055)
- 北京(29749)
- 农(29477)
- 经济学院(29274)
- 财经大学(28456)
- 范(28407)
- 师范(28223)
- 业大(27010)
- 院(26727)
- 商学(23879)
- 基金
- 项目(142754)
- 科学(115595)
- 研究(109287)
- 基金(106778)
- 家(91983)
- 国家(91198)
- 科学基金(79359)
- 社会(75592)
- 社会科(70852)
- 社会科学(70832)
- 基金项目(55907)
- 省(53221)
- 教育(50674)
- 自然(47051)
- 自然科(46085)
- 自然科学(46075)
- 自然科学基金(45385)
- 划(44951)
- 资助(41928)
- 编号(41914)
- 创(35737)
- 成果(35553)
- 部(33718)
- 国家社会(32518)
- 创新(32439)
- 重点(32314)
- 发(30537)
- 教育部(30083)
- 课题(29635)
- 中国(28709)
共检索到336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华 董艳玲
2019年5月18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探索与创新"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探索与创新。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石绍宾副教授主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志华研究员、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邢占军教授、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先后致辞。首先,傅志华研究员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财政学理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力的学理支撑,期待研讨会推动理论创新,为繁荣中国学术注入新的学术资源,为丰富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提供智力支持。山东大学校长助理、人文社科院院长邢占军介绍了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和人文社科学术会议精神,以及推动山大人文社科学科振兴、打造"山大学派"的举措和取得的进展。最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曹廷求在致辞中回顾了山东大学财政学科的发展历程,对各位专家学者对山东大学财政学科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表示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现有财政学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物本范式,由此在逻辑起点、核心概念、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缺陷与偏差。而通过财政学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以人为分析对象,以制度分析为框架来构建人本范式的财政学,既可以解决物本范式财政理论现存的缺陷,又能在不同社会科学间建立起可通约的研究范式。"人本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主题和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的时代命题与时代特征,在对古今中外学术资源兼容并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合创新。本文选择财政学若干重要问题对其在人本范式下进行了分析,由此表明"人本范式"财政学具有较强解释能力和良好的应用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具有视野的深广性与时代课题的鲜明性、问题的导向性与奋斗目标的坚定性、理论的真理性与精神状态的自信性、价值的人民性与发展的规律性、方法的唯物辩证性与语言的朴实通俗性相统一的特点。对其分析与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艺明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财政领域的最新体现,是财政理论的创新。财政不仅在经济层面发挥着配置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和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保障每个公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享有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实现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较强的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并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三常 田玉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具有五方面创新:在把握社会主义一般发展规律与特殊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逻辑与中国历史发展逻辑的高度统一下设定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过程性与阶段性高度统一的基础上作出新时代历史方位的判断;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从规律性认识出发的原则下分析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在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胜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其主要包含国家治理是新时代财政理论的逻辑起点,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职能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和国家长治久安,财政现代化路径在于完善预算、税收和财税体制等内容。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学科体系、正确指导新时代中国财政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松仁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是人类文明学说的新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运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综合的科学理论体系,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精华,坚守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追求,发掘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新思想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诠释治国之道、修身之道、人与自然关系、全面从严治党与大国外交方略的文化底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炳林 储新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现代化建设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定位的思想旗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即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子荣 段龙龙
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蕴含的丰富内容及深刻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重新梳理和澄清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本文在深刻揭示市场经济的"基因缺陷"、"机制缺陷"和深入剖析高度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被"大国"操控而发生变异的基础上,阐明建立以"国家治理"为要旨的财政学说的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为认识起点,按照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要求,探索治国理财之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财政制度,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区别国际国内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认识国企改革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