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54)
- 2023(20558)
- 2022(17666)
- 2021(16594)
- 2020(13949)
- 2019(32425)
- 2018(31963)
- 2017(60462)
- 2016(32748)
- 2015(37319)
- 2014(37432)
- 2013(37048)
- 2012(34331)
- 2011(31263)
- 2010(31357)
- 2009(29250)
- 2008(28838)
- 2007(25732)
- 2006(22564)
- 2005(20251)
- 学科
- 济(147477)
- 经济(147263)
- 管理(93665)
- 业(88396)
- 企(73710)
- 企业(73710)
- 方法(64658)
- 数学(55211)
- 数学方法(54546)
- 中国(38346)
- 农(36404)
- 财(34952)
- 学(31724)
- 业经(31131)
- 地方(28979)
- 贸(27156)
- 贸易(27142)
- 易(26335)
- 制(25805)
- 理论(24016)
- 农业(23928)
- 和(23008)
- 融(22326)
- 金融(22321)
- 银(21818)
- 银行(21765)
- 务(21671)
- 财务(21585)
- 财务管理(21539)
- 行(20810)
- 机构
- 大学(483330)
- 学院(478284)
- 济(202089)
- 经济(197894)
- 管理(185567)
- 研究(165560)
- 理学(160008)
- 理学院(158191)
- 管理学(155405)
- 管理学院(154541)
- 中国(125329)
- 京(102966)
- 科学(99689)
- 财(91573)
- 所(83880)
- 研究所(76210)
- 农(75472)
- 中心(74117)
- 财经(73547)
- 江(68977)
- 业大(68706)
- 经(66836)
- 北京(65865)
- 范(63528)
- 师范(62972)
- 经济学(62142)
- 院(59380)
- 农业(59084)
- 州(55786)
- 经济学院(55678)
- 基金
- 项目(317200)
- 科学(249126)
- 研究(231846)
- 基金(230983)
- 家(200744)
- 国家(199089)
- 科学基金(170503)
- 社会(147835)
- 社会科(139620)
- 社会科学(139581)
- 基金项目(121521)
- 省(121360)
- 自然(109841)
- 自然科(107263)
- 自然科学(107233)
- 教育(106896)
- 自然科学基金(105333)
- 划(102762)
- 资助(96142)
- 编号(93910)
- 成果(77393)
- 部(71063)
- 重点(71047)
- 发(67440)
- 创(64848)
- 课题(64719)
- 教育部(61231)
- 国家社会(60756)
- 科研(60609)
- 创新(60569)
- 期刊
- 济(224716)
- 经济(224716)
- 研究(144304)
- 中国(90549)
- 学报(75011)
- 财(70350)
- 科学(69105)
- 农(68778)
- 管理(68109)
- 大学(57101)
- 学学(53595)
- 教育(52021)
- 农业(47263)
- 融(43157)
- 金融(43157)
- 技术(41277)
- 财经(37089)
- 经济研究(36414)
- 业经(34138)
- 经(31901)
- 问题(29082)
- 贸(25050)
- 业(24995)
- 技术经济(24181)
- 图书(23934)
- 国际(22797)
- 统计(22636)
- 世界(22609)
- 理论(22459)
- 版(22119)
共检索到713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吕守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与国之间展开博弈的载体,尽管当前我国对外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部分领域西方国家的话语体系仍占主导地位。某些西方国家以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为由,拒绝中国加入一些国际贸易组织,对中国制定歧视性贸易政策和不公正的国际待遇。中国努力提升“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这一国际话语权,但已有研究因缺乏理论支撑而导致说服力不足。日本马克思主义制度调节学派,依据生物多样性理论、“时间可变性和空间多样性”方法论,提出了市场经济多样性理论,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诸多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类型,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立性、稳定性和优越性。因此,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道路自信、平等参与国际贸易、提升国际话语权等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邹升平 施庆
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不仅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也是新时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是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意义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受实践检验,基本内涵已经明晰,话语传播条件已经具备,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基础。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信和强化话语自觉,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破除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话语崇拜,借助多途径传播,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际话语权 话语权构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建锋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呈现出鲜明的特点: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思路,着力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市场;以促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为目标,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两个维度展开;以产权改革为主线,在产权界定、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改革不断触及深水区;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为鲜明特色,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强
国内学术界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或产权)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生动鲜活的所有制(或产权)实践,突出表现为实践中始终坚持并积极推动"公私结合"(两个"毫不动摇"和混合所有制),而理论探讨上却总是强调"公私对立"。文章认为,只有运用"对立统一"、"不同而和"的辩证思维,坚持"公效合一"的新型公平观,才能彻底打破公私对立的传统所有制(及产权)理论思维,反"资本至上"而不反"资本",剥夺"资本特权"而非剥夺"资本",坚持资本类型的多样性,坚持公有经济存在的结构性而非唯一性,坚持公有经济功能的主导性而非从属性,构建起"公私合一"的新所有制分析框架和新产权话语体系,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相匹配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所有制 产权 公平 效率 公私合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贤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资源配置既要考虑"资源稀缺",也要考虑"资源生成",而且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即政府在"资源生成"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将城市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非经营性资源"和"准经营性资源"。其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把"准经营性资源"作为新的"资源生成",深圳政府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解决其投资载体和资金运营问题,成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示范。深圳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市场运行中担当城市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产业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和民生福祉的主要提供者,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绝佳样本。现代市场机制着眼点不仅仅在产业经济的提升发展上,而且在城市经济的资源配置、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上,它将引领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鲜阳红 张尊帅
从经济哲学角度分析了《资本论》,并简要介绍了其中的商品货币理论。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其历史变迁及商品货币理论中价值规律、劳动二重性、劳动分工等理论,从企业管理、政府干预、经济均衡三个角度,分析了商品货币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意义;从进步性、局限性、与时俱进性评价了商品货币理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包炜杰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从理论上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市场经济论""国家资本主义论""国进民退论"(私企退出论)等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揭示和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即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两个方面优势以及坚持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针对美国在贸易战中对我国的污名化指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我们认为,应当摆脱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的语词之争,从现代化经济体制层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避免西方话语陷阱,积极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建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的有机融合体,是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重逻辑: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抽象的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的融合体,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客观的生产关系特殊与生产关系一般的融合体;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性质与市场经济体制本质的相互嵌入、交叉渗入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与体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机融合的融合体;三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导更好地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迟方旭 王志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的完善阶段和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之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治对经济基础的保障功能和经济基础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的推动作用的理论论断,对新时代法治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冯璐 李皎
文章对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探索阶段的理论创新、政策践行及绩效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层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认识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其全局引领,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则是在这一全局引领下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理论拓展。在践行层面,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思为指导的"六个体系、一个体制"的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政策践行。这些政策践行是理论创新的现实体现,同时又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源泉,两者之间动态互动,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宋欣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以计划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制度僵化、计划无法与实际需求匹配等问题。针对经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围绕如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若干次尝试性的探索,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不仅帮助我国从实践的挫折中快速恢复,而且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悦 丁林峰
文章将1978年至1992年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觉探索阶段"。通过综合分析该阶段体制改革思想的变化路径和理论逻辑、各项具体政策的推进过程以及经济绩效,阐明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在思想轨迹方面,改革目标的市场化取向不断增强,经历了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等在内的成体系的指导理论。在政策实践方面,经历了农村经济、国有企业、非公有经济和价格机制改革等具体改革过程,摸索和总结了正确有效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绩效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与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内在关联性,从而阐明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莺 杨柔 徐文斌
文章将1992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探索阶段,并对这个时期从理论思想、政策践行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在理论思想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发展历程。其次,在政策践行方面,从宏观、微观、市场体系和国际四个层面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经济绩效方面,从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发展四方面对我国在全面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绩效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
全面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文静 任洲鸿
市场经济内在地包含着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表现为使用价值生产对价值生产的从属性地位,资本逻辑统治下的社会生产始终孕育着阶级对立和两极分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有制经济和公有资本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民立场,价值生产仅仅是使用价值生产的手段,使用价值生产始终居于社会生产的主导性地位,且以使用价值“质”和“量”的有机结合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能够不断促进使用价值的社会积累,调整优化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分配以逐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桂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学习和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时,对于什么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展开了讨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标题下,习近平总书记一共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属于现代化经济体系里的内容,还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手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