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1)
- 2023(6408)
- 2022(5331)
- 2021(5346)
- 2020(4425)
- 2019(9972)
- 2018(9751)
- 2017(17110)
- 2016(9223)
- 2015(10780)
- 2014(10440)
- 2013(10445)
- 2012(10049)
- 2011(9458)
- 2010(9591)
- 2009(8981)
- 2008(8871)
- 2007(7936)
- 2006(7364)
- 2005(6896)
- 学科
- 济(43197)
- 经济(43045)
- 管理(22010)
- 业(19470)
- 方法(17705)
- 中国(16986)
- 企(15792)
- 企业(15792)
- 数学(13875)
- 数学方法(13772)
- 农(11638)
- 学(11203)
- 贸(10132)
- 贸易(10120)
- 易(9952)
- 业经(9516)
- 制(9280)
- 财(8889)
- 和(8234)
- 理论(8147)
- 教育(7640)
- 银(7520)
- 银行(7513)
- 行(7355)
- 农业(6986)
- 融(6563)
- 金融(6562)
- 关系(6531)
- 地方(6079)
- 发(6065)
- 机构
- 大学(140715)
- 学院(134058)
- 济(64588)
- 经济(63540)
- 研究(54022)
- 管理(47128)
- 中国(42979)
- 理学(39232)
- 理学院(38724)
- 管理学(38244)
- 管理学院(37965)
- 京(31039)
- 财(30050)
- 科学(28541)
- 所(26535)
- 研究所(23876)
- 中心(23823)
- 财经(23542)
- 经济学(22264)
- 经(21607)
- 北京(20864)
- 范(20387)
- 师范(20271)
- 江(20156)
- 经济学院(19791)
- 院(18670)
- 农(18417)
- 财经大学(17552)
- 师范大学(16886)
- 社会(16256)
- 基金
- 项目(82257)
- 科学(65932)
- 研究(64168)
- 基金(62343)
- 家(53726)
- 国家(53273)
- 社会(45397)
- 科学基金(44908)
- 社会科(41873)
- 社会科学(41863)
- 基金项目(31066)
- 教育(30175)
- 省(27095)
- 资助(26112)
- 自然(25301)
- 自然科(24750)
- 自然科学(24743)
- 编号(24660)
- 划(24513)
- 自然科学基金(24364)
- 成果(22981)
- 部(20921)
- 中国(20231)
- 国家社会(19764)
- 重点(18931)
- 教育部(18643)
- 课题(17700)
- 发(17622)
- 性(17077)
- 人文(17049)
共检索到223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新民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方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社会历史进程中时间空间交错形成的坐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国际环境,社会主要主要矛盾及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等多个方面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所形成的科学认识。历史方位的演变不是一个主观臆想,是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发展过程,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合力的结果。对历史方位的判断,是一个思维认识运动的过程,是一个对社会历史客观具体现象抽象、判断、推理的辩证过程。对历史方位的认识,是认识中主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这种关系在认识改造社会历史变迁中,就表现为理论逻辑与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方位 哲学思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炳林 储新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现代化建设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定位的思想旗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吕娉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就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经济思想有着内在的逻辑结构和鲜明特质,包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意蕴,这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所在,更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的自信所在。
关键词:
习近平 经济思想 哲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丽霞
中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通过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在社会发展中践行伟大的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其是通过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来大力发展与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践行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展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发生了主题的转变,从发展中的斗争哲学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哲学,哲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从根本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是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凤城
"站起来"的重要内涵和表征是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确立"小康"目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刻调整;"强起来"体现在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等诸多方面。从"革命外交""政治外交",到韬光养晦、先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再到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同的历史内涵标示出不同时代。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的改革开放,从动力、指导思想到实际样态的变化,也彰显着时代变迁。
关键词: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新时代 改革开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揽全局,思想深邃,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的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例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路波 张占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发展的新视野;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理论的新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内涵;贡献了具有全球性价值的中国新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扎根中国大地、总结实践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 习近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简新华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胡家勇研究员和武汉大学简新华研究员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远朋
习近平同志关于经济理论的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习近平的经济思想分布在他的著作和论文中,体现在他的报告和讲话中,主要集中于他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以下简称十九大报告)中。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怡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外两个大局,对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局面、新理念予以高度概括并提出了适应新常态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些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而生成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集合,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与深远的实践意义。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并结合新时代的特征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四者的统一体。因此,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不仅对构建系统化经济学说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厘清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杰刚 李志勇 智荣卿
基于历史背景与现实进程的重新考量,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绩效预算考评体系具有其必然性。绩效预算考评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一质的规定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绩效预算考评体系全新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改革推进的总体思路及在国家治理、预算管理、考评管理三层面的具体改革任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阶段。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其最伟大成果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思想(以下称:习近平扶贫思想)。打好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需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时代特征,需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需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扶贫思想引领形成的我国贫困治理新体系及其对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扶贫思想 贫困治理体系 脱贫攻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