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9)
2023(6368)
2022(5127)
2021(5092)
2020(4003)
2019(9316)
2018(9020)
2017(15482)
2016(8207)
2015(9504)
2014(9129)
2013(9045)
2012(8662)
2011(8212)
2010(8162)
2009(7373)
2008(7336)
2007(6560)
2006(5892)
2005(5126)
作者
(22705)
(19031)
(18947)
(18201)
(12032)
(8970)
(8481)
(7364)
(7341)
(6766)
(6712)
(6305)
(6144)
(6073)
(6065)
(5907)
(5563)
(5544)
(5302)
(5095)
(4895)
(4568)
(4561)
(4319)
(4299)
(4247)
(4198)
(4004)
(3862)
(3806)
学科
(37765)
经济(37740)
管理(20799)
中国(15613)
(15155)
方法(14492)
数学(12805)
数学方法(12753)
(11101)
(10789)
企业(10789)
环境(10574)
(9375)
贸易(9367)
(9242)
业经(7877)
地方(7554)
(7366)
(7151)
农业(7008)
(6674)
(6470)
(6362)
(6139)
(6113)
银行(6110)
(6018)
生态(5988)
关系(5924)
(5875)
机构
大学(118504)
学院(116677)
(56361)
经济(55510)
研究(48379)
管理(40687)
中国(38227)
理学(34059)
理学院(33618)
管理学(33179)
管理学院(32960)
(27053)
科学(26835)
(23652)
(23526)
研究所(21533)
中心(20980)
经济学(19042)
财经(18711)
北京(18247)
(17790)
(17403)
(17207)
经济学院(17093)
(16820)
师范(16713)
(16269)
科学院(15267)
业大(14502)
财经大学(14018)
基金
项目(77336)
科学(61475)
研究(60191)
基金(56998)
(50132)
国家(49763)
科学基金(41607)
社会(40262)
社会科(38121)
社会科学(38114)
基金项目(29285)
教育(27113)
(26881)
(23908)
自然(23841)
自然科(23178)
自然科学(23171)
资助(23157)
编号(22948)
自然科学基金(22784)
成果(19323)
中国(19108)
(18677)
重点(18348)
国家社会(18057)
(18026)
课题(17057)
教育部(16112)
(15766)
发展(15250)
期刊
(64248)
经济(64248)
研究(39155)
中国(29031)
科学(16623)
学报(16487)
教育(16331)
(16144)
(16138)
管理(15658)
大学(13089)
农业(11830)
学学(11813)
经济研究(10903)
(10781)
金融(10781)
技术(9868)
财经(9761)
(9090)
世界(8767)
业经(8704)
(8674)
问题(8595)
国际(8332)
(7585)
图书(7253)
资源(7242)
书馆(5721)
图书馆(5721)
(5661)
共检索到187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贵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五个维度,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进行解读。在战略内涵上,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导向上,顺应社会变革,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福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制度优势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超越绿色资本主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动力机制上,寄望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释放生态红利;在国际定位上,中国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丽丽  张安强  
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已逐步有序开展,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是必然趋势。通过总结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实践经验及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可以明确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具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特色,具有“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具有“立足本来、扎根中国”的定位逻辑,具有“主动创新、不断超越”的发展特质。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分析,必须健全基于目标达成的动力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行机制、创设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效机制,从而切实推进中国特色高层次学徒制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技术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制定了2035年与2050年美丽中国目标,并将引领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周  
本文从整体论的角度分析了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互补的重要性。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作为文明体系中最重要的两个维度,前者引发了人类文明第一次质的飞跃,后者引发了人类文明又一次质的飞跃,其他文明是文明体系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此外,从认识理念、建设理念和投入机制三个角度对我国生态文明实践的进展作了梳理,对培育生态文明的任务和策略作了粗略的思考。最后,讨论了现实中较为重要的三个问题:重视具有乘数效应的公共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不宜采用末端治理方式;生态系统不宜走滥用和禁用两个极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稼琼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这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丁桂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从客观现实出发,从世情国情出发,创新思维,勇于探索,于理论创构与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深刻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本质规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内涵。其中,立足于当代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构的发生逻辑、坚持法治思想,确立"最严格"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路径的实践逻辑、坚守民生福祉的执政担当,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民生的价值逻辑,共同构成其理论体系的三大逻辑内涵,为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现实展开提供强大的逻辑力量和内源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本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体系、实践品质和国际特征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系统完整,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本文从八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品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吸收养分,总结提炼,升华为理论,指导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不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放眼世界,站在国际的视角上,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贡献出了卓越的中国智慧,彰显出鲜明的世界意义与国际特征,对于促进全世界共同携手建设美好地球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红波  
把握"四个特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应然和关键。把握政治特性,掌控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航向;把握历史特性,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使命;把握文化特性,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灵魂;把握治理特性,洞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学的运行规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许宁生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国家为使命,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的概念、范式、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实现从跟踪追赶向跨越引领转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推动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松仁  
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是人类文明学说的新突破,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运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达,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白瑞雪  白暴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为建设新时代生态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总结、提炼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以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文明智慧,消化吸收我国古代科学思想,古为今用,连绵发展;吸收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思想结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兼容并蓄、海纳百川。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深刻把握其核心内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程艳敏  白瑞雪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它蕴含着宽广的全球视野,对于凝聚全球共识、推动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经济价值目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经济关系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经济系统治理思想,"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生态经济实践路径,"国际社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生态经济全球共建思想等,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内涵,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为解决全球生态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在其指引下,我国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实践示范,为推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型提供了方向引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菁薇  王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和继承以往党中央领导人有关乡村治理思想的基础上,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理念的转型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中面临着的一系列新问题的背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实事求是地提出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乡村治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乡村治理体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