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0)
- 2023(12420)
- 2022(10650)
- 2021(10345)
- 2020(8558)
- 2019(20169)
- 2018(20067)
- 2017(36914)
- 2016(20420)
- 2015(23407)
- 2014(23592)
- 2013(23096)
- 2012(21822)
- 2011(20000)
- 2010(20368)
- 2009(18735)
- 2008(19234)
- 2007(17674)
- 2006(15660)
- 2005(14171)
- 学科
- 济(84493)
- 经济(84402)
- 管理(55694)
- 业(51707)
- 企(42525)
- 企业(42525)
- 方法(35295)
- 数学(30545)
- 数学方法(30281)
- 中国(27881)
- 农(24799)
- 财(22170)
- 制(20763)
- 业经(18790)
- 贸(18079)
- 贸易(18067)
- 易(17627)
- 地方(17386)
- 学(16158)
- 农业(15574)
- 银(14895)
- 银行(14872)
- 行(14283)
- 体(14258)
- 理论(13612)
- 和(13550)
- 融(13505)
- 金融(13503)
- 务(12361)
- 财务(12318)
- 机构
- 大学(290389)
- 学院(289147)
- 济(122822)
- 经济(120160)
- 研究(105329)
- 管理(105050)
- 理学(88063)
- 理学院(86981)
- 管理学(85617)
- 管理学院(85018)
- 中国(82007)
- 京(63610)
- 科学(60668)
- 财(59091)
- 所(53468)
- 研究所(47867)
- 中心(47726)
- 农(46544)
- 江(46067)
- 财经(45211)
- 北京(41418)
- 经(41009)
- 范(40521)
- 师范(40188)
- 经济学(38512)
- 业大(38154)
- 院(37806)
- 州(36444)
- 农业(36116)
- 经济学院(34580)
- 基金
- 项目(178244)
- 科学(138783)
- 研究(136965)
- 基金(126598)
- 家(109490)
- 国家(108526)
- 科学基金(91102)
- 社会(85392)
- 社会科(80699)
- 社会科学(80675)
- 省(68109)
- 基金项目(65311)
- 教育(64812)
- 划(58105)
- 编号(57504)
- 自然(55148)
- 自然科(53757)
- 自然科学(53741)
- 自然科学基金(52806)
- 资助(52498)
- 成果(49443)
- 课题(41362)
- 重点(41149)
- 部(41108)
- 发(39695)
- 创(36648)
- 性(35897)
- 教育部(35447)
- 国家社会(35398)
- 大学(34671)
共检索到462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牟盛辰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宏观战略导向的顶层设计基础、区域蓝色强省的试点发展基础和尖端海洋技术的深蓝创新基础,但也存在陆海统筹之协调性、新旧动能之接续性、法治海洋之滞后性三大问题。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建设应处理好供给侧与需求侧、大陆域与大海洋、强硬件与优软件、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关系,系统建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陆海保护体系、深蓝创新体系、国际治理体系,协调推进近岸、深海、远洋、极地开发,统筹推进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海洋强国 历史源流 战略向度 治理改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于维栋
广泛增强海洋意识大力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的战略选择于维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且越来越快。有关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平均每年递增17%,90年代以来达到20%,远高于全国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明
十九大报告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部分提到"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贸易强国建设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形势下,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要以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保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破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铁律、深化城乡发展规律、破解城乡二元格局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生态文明、四化协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庞大的农村人口和独特的二元体制等基础,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和核心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是生态立本、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系统思维,核心路径是实施城镇化协同推进战略、乡村土地改革和乡村治理改革战略以及乡村教育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战略六位一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越芬 孙健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重大的发展战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不断丰富和发展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改善民生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新时代要在坚持陆海统筹的基础上,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着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兼顾维稳与维权大局四个方面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关键词:
新时代 海洋强国 战略思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晓彪
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探析赵晓彪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ance)是指一组联结并规范所有者(股东)、支配者(董事)、经营者及劳动者之间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即我们常说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利益格局调整最终必然落实到领导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方略,不仅重点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的基本问题,而且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的发展目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等各方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以表达人民群众的绿色发展意愿,贯彻依靠全民力量的绿色发展路线,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前景,深化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以发展思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制度的绿色化为根本着力点,旨在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实现绿色栖居的美好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力,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夏杰长 魏丽
交通运输事业是兴国之利器、利国之基石、强国之先导。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交通运输事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交通运输理论、借鉴国内外交通发展史、结合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自身强"与"强国家"为基本内涵的交通强国思想。建设交通强国,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施策: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战;服务好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创新型交通运输业;发展绿色交通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强化交通运输法治部门建设等。
关键词:
交通强国战略思想 交通运输业 理论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以人民为中心"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价值遵循与目标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成熟的科学概括与总结,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进行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根本遵循。理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对于新时代指导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霞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论述了增强国民海洋意识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在培养国民海洋意识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进而提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具体路径:编写海洋意识教育通识教材;海洋意识教育进课堂;对教师进行海洋意识专项培训;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海洋意识教育;联合社区和社会团体共建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配合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学生社团中增加海洋意识主题活动,以期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国民海洋意识 海洋强国战略 航海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关键词:
教育强国 中国特色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靖宇 张晨瑶 任洨燕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表明中国今后要以海洋强国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为了逐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全面"经略海洋":注重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强国奠定物质基础;注重海洋社会进步,为海洋强国铸就前沿阵地;注重海洋生态文明,为海洋强国开发示范基地;注重海洋创新驱动,为海洋强国强化战略支撑;注重海上通道安全,为海洋强国拓展扬帆远航;注重捍卫海洋权益,为海洋强国维护发展空间;注重海洋军事保障,为海洋强国进程保驾护航;注重海洋国际合作,为海洋强国提供广阔舞台。
关键词:
海洋强国战略 推进构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新华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和国家利益的层次性,以及战略的重要程度,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论揭示:以中国为圆心,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西太平洋地区、印度洋和北冰洋在中国海洋战略中的战略地位逐渐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具体而言,西太平洋地区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海洋战略优先考虑的海域,中国宜实行主导控制型战略;印度洋地区涉及到中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海洋利益,中国宜在印度洋地区保持力量存在,以实力寻求均势,建立战略平衡;北冰洋地区则属于中国的一般利益,中国宜建设性地积极参与北极地区秩序的建构,享有一定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贵斌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从发展全局和长远角度对我国发展做出的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部署。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到强国的新高度,由此进入大战略引领的新阶段,这对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