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9)
2023(7751)
2022(6349)
2021(6241)
2020(4915)
2019(11417)
2018(11176)
2017(20114)
2016(10678)
2015(12266)
2014(11882)
2013(11794)
2012(11116)
2011(10482)
2010(10603)
2009(9517)
2008(9562)
2007(8746)
2006(7976)
2005(6984)
作者
(29260)
(24525)
(24326)
(23339)
(15760)
(11584)
(10982)
(9475)
(9439)
(8737)
(8625)
(8094)
(7986)
(7937)
(7881)
(7579)
(7258)
(7082)
(6860)
(6637)
(6337)
(5997)
(5906)
(5563)
(5520)
(5515)
(5467)
(5224)
(4887)
(4887)
学科
(47811)
经济(47777)
管理(30531)
(26436)
(20933)
企业(20933)
中国(18475)
方法(17675)
数学(15301)
数学方法(15204)
(14357)
环境(11601)
(11469)
贸易(11459)
(11295)
业经(10664)
地方(10228)
(9386)
(9231)
农业(9162)
(8610)
(8531)
(8526)
(8129)
(8129)
(8110)
银行(8107)
(7939)
(7294)
金融(7294)
机构
大学(152528)
学院(151844)
(71397)
经济(70186)
研究(59748)
管理(56114)
理学(47195)
中国(47051)
理学院(46620)
管理学(46060)
管理学院(45749)
(34019)
科学(32815)
(31237)
(29005)
研究所(26353)
中心(25927)
财经(24326)
经济学(22887)
北京(22538)
(22381)
(22136)
(21977)
(21448)
(21113)
师范(20980)
经济学院(20442)
业大(18312)
科学院(18231)
财经大学(18131)
基金
项目(97984)
科学(78172)
研究(75945)
基金(72109)
(62858)
国家(62372)
科学基金(52803)
社会(50330)
社会科(47744)
社会科学(47735)
基金项目(36874)
(35072)
教育(34649)
自然(31036)
(30670)
自然科(30218)
自然科学(30212)
编号(29774)
自然科学基金(29715)
资助(29698)
成果(25037)
(23378)
重点(22929)
(22620)
中国(22109)
国家社会(21944)
课题(21889)
教育部(20355)
(20212)
(19234)
期刊
(83233)
经济(83233)
研究(50297)
中国(36217)
管理(22980)
(22231)
科学(21052)
(20260)
教育(20017)
学报(19718)
大学(15790)
(14780)
金融(14780)
学学(14383)
农业(14338)
经济研究(13756)
技术(13210)
财经(12599)
业经(12352)
(11299)
(11105)
问题(10976)
国际(10270)
世界(10222)
(8735)
图书(8580)
资源(8236)
(7620)
论坛(7620)
技术经济(7361)
共检索到24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标准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石性作用,地方政府在新时代创新性地提出生态文明标准化,现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探索和推行。它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趋势和新战略,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效、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和促进清洁美丽世界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为了在新时代高质量、高效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亟须从完善组织管理、营造实施环境、构建标准体系和加大试点推广等方面大力推动生态文明标准化,进而支撑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跨越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匡列辉  张明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战略目标和任务。认真把脉湖南农村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分析其根源实质,精准施策,通过新媒体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解决湖南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推进湖南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健全生态监管体制等措施,更好地建设好新时代湖南农村生态文明,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庄贵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也被赋予了新内涵、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从五个维度,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进行解读。在战略内涵上,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导向上,顺应社会变革,以人民为中心,把民生福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在制度优势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超越绿色资本主义,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动力机制上,寄望于提供优质生态产品,释放生态红利;在国际定位上,中国要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做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创新成果,破解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难题,对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作出了时代应答,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正确道路,为世界工业文明转型及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还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铁铮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林业专家学者中产生热烈反响。广大专家学者认真研读报告,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对报告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对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给予格外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继续提升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著名林学家沈国舫院士说,报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方略、目标和举措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姚丽娟  
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最关键的是在生产领域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专业化分工、创新机制和规模效应等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减少及污染物的有效控制等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支撑体系。本文以甘肃省为例,提出以产业集群生态化推动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谋划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这期间,从理念到实践的变化是彻底而深刻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这历史性的进步,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显旺  
<正>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面向未来,为寻求和维持持久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策划和谋略。企业战略管理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研究企业在竞争环境下,处理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管理问题。企业战略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由庞婷等所著的《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23年1月)一书结合我国企业内部的资源条件和外部的环境变化方向,对现代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其提供正确的战略参考和管理措施,从而促使企业在新经济形势下高质量健康发展。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靳利华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界外部性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外部环境,自然界的负外部性严重制约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应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的双向施力,力促自然界负外部性内部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陈秋红  
协调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关系进而实现和谐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本目标和行为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对"三生"及其协调发展的创新思想,既体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又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本文基于"三生"及其协调发展这一独特新视角的分析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既丰富了对生产、生活、生态内涵的认识,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刻理解了"三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为整个社会推进"三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出了系统的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实践要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子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绿色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格外重要。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才能发展好生态建设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发展中。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良  林永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我国区域政策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然而当前的区域协调发展仍然面临着行政壁垒束缚、协调机制不完善、规划尺度过大等现实挑战。小尺度、跨区域、精准化的都市圈建设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为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应当及时推进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建设。促进都市圈建设应当以促进要素流动、明确区域分工、加强城市治理和协调机制建设,形成都市圈"功能—产业—人口—空间—公共服务"相协调的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