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6)
2023(7313)
2022(6038)
2021(5980)
2020(4842)
2019(11262)
2018(11136)
2017(20073)
2016(10521)
2015(12629)
2014(12074)
2013(11918)
2012(10740)
2011(9859)
2010(9814)
2009(8832)
2008(8776)
2007(7624)
2006(6730)
2005(6075)
作者
(28508)
(23739)
(23632)
(22533)
(14951)
(11221)
(10593)
(9178)
(9071)
(8423)
(8239)
(7913)
(7720)
(7535)
(7389)
(7260)
(7157)
(6877)
(6723)
(6642)
(6117)
(5724)
(5703)
(5338)
(5313)
(5170)
(5165)
(5164)
(4714)
(4713)
学科
(43538)
经济(43490)
管理(30906)
(29437)
(23138)
企业(23138)
方法(18370)
中国(16564)
数学(16112)
数学方法(16002)
(14073)
(12100)
贸易(12091)
(11906)
业经(10143)
(8477)
(8472)
农业(8361)
(7481)
银行(7480)
(7299)
(7208)
理论(7188)
(7003)
供销(6998)
(6749)
金融(6747)
(6635)
(6518)
环境(6368)
机构
学院(149700)
大学(147985)
(69247)
经济(68215)
管理(55987)
研究(54499)
理学(47760)
理学院(47270)
管理学(46708)
管理学院(46432)
中国(43449)
(32138)
科学(30083)
(28857)
(26728)
研究所(24429)
中心(23767)
财经(23114)
(22976)
经济学(22183)
(21329)
北京(20892)
(20328)
经济学院(19895)
(19325)
业大(19159)
(19118)
师范(18966)
农业(18118)
财经大学(17182)
基金
项目(98150)
科学(77869)
研究(75602)
基金(71750)
(62576)
国家(62109)
科学基金(52880)
社会(49326)
社会科(46871)
社会科学(46859)
基金项目(36346)
(35886)
教育(35219)
自然(31414)
(30950)
编号(30739)
自然科(30734)
自然科学(30725)
自然科学基金(30219)
资助(30015)
成果(25101)
(23005)
重点(22422)
(21812)
中国(21717)
国家社会(21644)
课题(21643)
(20950)
教育部(20092)
创新(19732)
期刊
(74473)
经济(74473)
研究(46764)
中国(33062)
管理(22042)
(21935)
(21357)
教育(20019)
科学(19978)
学报(19633)
农业(16084)
大学(15623)
技术(15200)
学学(14436)
经济研究(13736)
(12954)
金融(12954)
业经(11992)
财经(11738)
(10351)
(10347)
(10321)
世界(10312)
问题(9735)
国际(9220)
技术经济(7143)
图书(6991)
(6811)
论坛(6811)
商业(6725)
共检索到227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宣珂  高海伟  
粮食可持续供应是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粮食供应链稳定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中国式现代粮食供应链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粮食供应链现代化、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综合生产能力有待增强;我国粮食收储总量充足,但整体效能有待提升;我国粮食物流能力不断提高,但粮食物流体系有待完善;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壮大,但加工水平有待提升;我国粮食销售市场活跃,但市场管理不尽完善,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为构建系统化、高质量中国式现代粮食供应链,推动我国粮食供应链实现新发展,应以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收储整体效能、确保粮食物流安全畅通、促进粮食加工水平提升、推动粮食销售提档升级为目标,着力促进粮食供应链协同发展、引领粮食供应链创新、提升粮食供应链风险承受能力、加强对粮食供应链的政策支持、深化粮食供应链国际合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岚  尚珂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低,产业化水平低,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粮食生产比较利益低,农业投资严重不足;粮食企业规模偏小,粮食深加工水平偏低,市场不健全,部门分割、地区封锁严重,粮食流通不畅;政府监管干预成效不大,对市场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文章提出,政府必须调整粮食行政管理体制,基于粮食供应链行使管理与调控职能;完善农业管理的法律体系,改革粮食管理制度,建立综合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粮食供应链信息网络,逐步建立粮食产量和产能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种植大户与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平等合格的粮食市场主体,促进农业中介组织的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明星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在外资加速进入我国粮食产业的背景下,仅仅着眼于粮食稳产增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拓宽视野,顺应全球粮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全链条化、巨头化、集聚化趋势,综合统筹粮食产业的生产、储存、运输、流通、加工和消费等诸环节,以构建粮食供应链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在主动利用外资而非被外资利用中积极防范外资进入风险,寻求一种更为综合、更为系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粮食产业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志华  胡非凡  
我国粮食产业链环节众多、人为分割明显,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既已形成的粮食供应链网络体系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在对现行大米供应链主要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以构建糙米增值供应链为核心内容的粮食供应链整合,并借此实行由以往的自营向基于物流中心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转化,取得了规模化、集约化与供应链一体化的良好效果,为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可供学习参考的一般范式,即抢抓转型机遇、搭建整合平台、实施共赢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倬  
管理和控制粮食供应链风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论文对粮食供应链风险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粮食供应链风险的多维性、传导性、扩散性和变异性特征,进而提出了粮食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机制:一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使粮食供应链在面对各种灾害征兆和危机诱因时,具备预警、矫正和免疫功能,包括日常监测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应急预案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包括制度、数据、决策、操作四个层次以及相应的应急流程和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艳  王蕾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网络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生存的信息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种背景下,粮食产销衔接效率问题受到了更多的挑战,粮食供应链协调问题也逐渐成了供应链管理研究中的一大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取本领域国内外24种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针对2000—2019年发表的988篇相关文献进行粮食供应链协调演进进展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9年国内外粮食供应链协调研究的文献呈平稳增长态势,粮食供应链协调问题在未来仍然存在极大的研究潜力与空间,但应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文献中理论研究较多,而理论与实证、文献综述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以"博弈定价协调"和"契约定价协调"两种研究方法为主。研究主题为信息问题、需求问题以及信息技术问题等居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倬  
粮食供应链的脆弱性分为结构型和胁迫型两种。结构型脆弱性由供应链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和网络一体化程度决定,胁迫型脆弱性则由供应链的风险承受弹性和风险发生概率决定。粮食供应链管理目标就是降低这两种脆弱性,形成"高效+安全"的粮食供应链。供应链整合是降低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探索组织创新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施信息共享技术和实行风险闭环管理等四个方面给出了整合思路,并提出了由政府、产业化龙头企业、商业流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导的四种可供操作的整合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存振  徐宣国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加大了国际粮食市场利用的难度,如何防范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稳定国际粮食供应链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面临着包括国际粮食供应风险、运输风险和需求风险在内的供应链内部具体风险及以粮价波动风险为主的供应链外部系统风险,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自然灾害频发及地缘政治冲突等诱发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愈发凸显。由于供应链不同环节风险间的关联性,加大了风险的应对难度,为有效应对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建议从加强全链条监测预警、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给、完善粮食储备机制、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扩展粮食运输通道等途径提升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治理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贺金霞  王文亮  
信任有助于企业间的合作,不同信任类型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合作效率。运用云模型对需求端粮食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度进行评价,帮助选择合适的信任类型。利用信任决策逻辑证明信任类型选择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加工方和粮食生产者的关系型信任处于较高信任等级,计算型信任处于较低信任等级,应选择关系型信任;粮食加工方和粮食经销方的关系型信任处于较低信任等级,计算型信任处于较高信任等级,应选择计算型信任。信任决策逻辑的分析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文龙  
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流通基本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物流和供应链建设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法规不完善、粮食供应链节点分散等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在政策、规划和投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资源配置、资金投入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积极实行市场化政策,同时要注意防止粮食流通中政府和市场双失灵。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倬  叶金珠  
供需不匹配成为当前我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个亟待弥补的"短板"。现阶段我国粮食供需脱节体现在数量、质量和价格三个方面。粮食供应链作为连接粮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供需链、企业链、时空链和价值链,供应链管理中的主要思维方法,如需求驱动、集成管理、快速反应和价值增值,为实现粮食供需匹配提供了解决之道。在粮食供需平衡问题上,要兼顾粮食安全的公共性与粮食产品的商品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粮食供应链变革既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又是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粮食供应链变革应以"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洪岚  安玉发  
目前,我国粮食产业链上企业间的供应链整合程度较低,大品牌粮食企业供应链整合尚不普遍。尽管国内一些品牌粮食企业受国内外同行影响,为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溯源的诉求,已经开始了供应链整合方面的实践探索,但遇到了不少困难。文章提出,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业界对粮食供应链认知不多,还处在学术与企业实践的初期探索阶段;二是物流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水平落后;三是大型粮食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缺少了解,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邵开丽  邱红丽  
针对粮食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信息采集存在数据误差及延迟的现象,将数据融合技术引入到粮食供应链信息系统中,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状态监测、粮食存储信息监测及质量管理、粮食加工过程监控及管理、粮食质量监控及追溯等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各节点企业快速、高效、准确地完成所需的评估和决策任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彩虹  
粮食供应链包含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三个环节,粮食供应链构建与优化对保障和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粮食生产环节,农业散户订单的风险管理是粮食供应链优化的首要任务。从供应链的纵向运转角度分析,维持粮食供应链正常运转的契约关系有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当双方的资产专用性都较强时,契约的稳定性较高,供应链也越稳定。通过粮食供应链管理方法,由粮食加工企业整合生产者、中间商、仓储企业等,形成利益分享的粮食供应链可以有效组织粮食流通网络,促进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顺利实现粮食生产的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凤廷  侯云先  
粮食供应链整合是主导企业对粮食供应链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分化的动态过程。为获取整合后的协同效应,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粮食企业供应链整合不应局限于企业或供应链的内部整合,而应侧重于主导企业供应链与合作企业供应链的交互整合。文章基于跨国粮商、中粮集团等大型粮食企业供应链的运作实践,引入主链、副链等新概念从一个全新视角对粮食供应链整合进行细分,并比较分析了链内整合、链间整合和交互整合的范围、条件和特点,最后提出一个概念框架阐释粮食供应链整合的运作机理以及整合过程、整合程度与整合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粮食供应链的构建及其运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