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19)
- 2023(13655)
- 2022(11405)
- 2021(10583)
- 2020(8401)
- 2019(19097)
- 2018(18631)
- 2017(33439)
- 2016(17823)
- 2015(19929)
- 2014(19193)
- 2013(18730)
- 2012(17901)
- 2011(16579)
- 2010(16820)
- 2009(15156)
- 2008(15058)
- 2007(13633)
- 2006(12247)
- 2005(11320)
- 学科
- 济(77958)
- 经济(77890)
- 业(52457)
- 管理(52442)
- 企(42735)
- 企业(42735)
- 中国(29286)
- 方法(24742)
- 农(22339)
- 地方(21540)
- 数学(20688)
- 数学方法(20512)
- 业经(19878)
- 技术(19763)
- 贸(16859)
- 贸易(16838)
- 易(16382)
- 制(15565)
- 农业(15123)
- 银(15109)
- 财(15094)
- 银行(15086)
- 行(14763)
- 融(14159)
- 金融(14159)
- 发(13623)
- 技术管理(13506)
- 学(12417)
- 环境(12390)
- 理论(12200)
- 机构
- 学院(248767)
- 大学(246482)
- 济(110731)
- 经济(108610)
- 研究(93748)
- 管理(93220)
- 理学(78238)
- 理学院(77294)
- 管理学(76339)
- 管理学院(75828)
- 中国(73465)
- 京(54027)
- 科学(52293)
- 财(48876)
- 所(46443)
- 研究所(41724)
- 中心(41554)
- 江(39120)
- 财经(37576)
- 农(37006)
- 北京(35552)
- 范(35117)
- 师范(34815)
- 经(34254)
- 经济学(34114)
- 院(33949)
- 州(31722)
- 业大(30781)
- 经济学院(30440)
- 农业(28370)
- 基金
- 项目(159177)
- 科学(126847)
- 研究(123639)
- 基金(113684)
- 家(98492)
- 国家(97622)
- 科学基金(83606)
- 社会(80168)
- 社会科(76110)
- 社会科学(76096)
- 省(62214)
- 基金项目(58621)
- 教育(57281)
- 划(52456)
- 编号(49514)
- 自然(49420)
- 自然科(48339)
- 自然科学(48325)
- 自然科学基金(47521)
- 资助(45139)
- 成果(41133)
- 发(40648)
- 创(39034)
- 课题(36875)
- 重点(36732)
- 部(35790)
- 创新(35566)
- 国家社会(33839)
- 发展(33633)
- 展(33054)
- 期刊
- 济(132959)
- 经济(132959)
- 研究(83770)
- 中国(63848)
- 管理(41364)
- 教育(38422)
- 农(36158)
- 财(35933)
- 科学(33998)
- 学报(32112)
- 融(27930)
- 金融(27930)
- 大学(25501)
- 农业(25309)
- 技术(24882)
- 学学(23258)
- 经济研究(22030)
- 业经(21799)
- 财经(18986)
- 经(16724)
- 问题(16697)
- 贸(15767)
- 业(15492)
- 国际(14685)
- 世界(14562)
- 坛(13573)
- 论坛(13573)
- 科技(13562)
- 技术经济(13489)
- 图书(13024)
共检索到40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陈晓英 田震
研究目标:遵循“让事实说话、让数据说话”的原则,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并对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展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基于全国、区域、省际等多个空间层面,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维度出发,采用描述性统计、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多维立体全面地展示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产出快速提升,创新效率明显改善,由2012年的0.48提高到2020年的0.77,累积增长61.05%。东部地区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同时涌现出多个创新发展领先省份,为新时期创新高地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上,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分布曲线右拖尾形态明显,创新高地快速崛起,创新效率分布曲线呈右移趋势,创新效率整体提升。随时间推移,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不断增大,呈现跨级跃迁特征。研究创新:将量化分析与新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实践相结合,真实立体展示新时代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历程与重大成就。研究价值: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学理支撑,为新时期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华军 邵明吉 孙东旭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思想演变,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发展的实践历程,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从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视角对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多维立体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研究发现:(1)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性不断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绿色发展的区域协调性不断增强。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充分引领中国绿色发展。(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的绿色发展水平逐渐由低水平集聚向高水平发散演变;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出逐渐向高水平发散的分布特征;中国绿色发展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向上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此外,本文对“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吕薇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结合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以及新时代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的新要求,应探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路径,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卢雷 沈伯平
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近年来,中国的创新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西方创新型强国相比,尤其在许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依然较为薄弱。因此,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由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前提下,必须做到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文化创新为催化剂,实现四者有机耦合,发挥合力使中国成为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玉民 刘海波 靳宗振 梁立赫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驱动对象、驱动方式和驱动力源泉三要素出发,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链条为坐标轴,构建了"四相模型",理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认识问题,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策略选择思考和策略选择路径,并对现阶段存在诸多阻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难题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8月1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提出4点意见。一是紧扣发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努力赶超,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国情出发确定跟进和突破策略,按照主动跟进、精心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我国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俊生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首先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的发展理念。工业文明以科学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工业文明的发展,建设了人类整个现代化生活。现在它的负面作用凸显,表明它需要转变的时刻到来。这种转变首先是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现在,主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学技术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我们以海水稻的培育和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例,讨论实施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向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道路。
关键词:
发展方式 技术创新 海水稻 高速铁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科学评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展,针对差距和问题改进政策措施,是更好促进创新发展的必要举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和建成创新型国家两个根本性目标。按照目前发展态势,从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看,基本可以实现2020年达到60%的目标,但距离发达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全要素生产率看,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情况看,已形成新的就业和增长点,基本能实现2020年初步建成创新型经济格局的目标。从创新指数看,不同研究均表明我国创新指数发展较快,尤其是从全球视角看,我国已进入高效创新者行列,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标志性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不协调、体制机制障碍、创新投入强度低和结构配置不合理、文化和教育中的消极因素阻碍创新等问题,需要加快企业为主体和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流动和评价制度,修订完善知识产权法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从教育着手培养创新文化基因和创新社会氛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伟
我国R&D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了2%的临界点,表明已进入创新驱动阶段的前期。但是,在产业、企业和政府层面,创新增长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为此,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垄断造成的创新抑制;对于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提高市场集中度,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将企业塑造成创新的第一主体;推进金融改革,鼓励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便利;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比重,通过激发激励促进效应,提高企业创新投入。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十三五”创新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欧阳宇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究成就背后蕴藏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困境与破局、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分析为主线,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构筑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理论逻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实现了制度破局、问题破局、治理破局和监管破局,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实践逻辑,造就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的破局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守蓉 欧阳宇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探究成就背后蕴藏的理论与实践逻辑,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以困境与破局、理论与实践双重逻辑分析为主线,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引领和科学指导,构筑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理论逻辑。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实现了制度破局、问题破局、治理破局和监管破局,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破局的实践逻辑,造就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突飞猛进的破局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储东涛
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立足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创立的又一重要经济理论,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江苏在全国较早提出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江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壁垒,创新路径,深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创新驱动 深度实施 创新路径 江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彦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可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初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取得重大成果。但是,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礼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从省情实际、阶段特征和长远目标出发,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蜀兴川方略: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工作指导思想,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创新驱动成为未来推动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述存
从表征看,当前我国经济的新常态是国内外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结果,但其实质则是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必然选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引擎"的作用。其中,政府应施力于创新政策体系,打造创业创新生态;市场应依托互联网平台,全面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第三方应着力于提升服务能力,开掘多元智慧。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三引擎 政府 市场 社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