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8)
2023(12366)
2022(10725)
2021(10390)
2020(8527)
2019(20107)
2018(19881)
2017(37290)
2016(20061)
2015(22786)
2014(22530)
2013(22369)
2012(20523)
2011(18738)
2010(18414)
2009(16787)
2008(16269)
2007(13779)
2006(11989)
2005(10739)
作者
(56640)
(46921)
(46421)
(44401)
(30009)
(22334)
(21130)
(18554)
(17865)
(16514)
(16013)
(15959)
(14832)
(14617)
(14484)
(14297)
(13976)
(13657)
(13367)
(13187)
(11621)
(11448)
(11128)
(10564)
(10426)
(10398)
(10252)
(10145)
(9357)
(9170)
学科
(84109)
经济(84015)
管理(55378)
(51678)
(43086)
企业(43086)
方法(39678)
数学(34070)
数学方法(33740)
中国(24299)
(20748)
(18716)
(18307)
业经(18093)
(17297)
贸易(17288)
(16876)
理论(14576)
地方(14471)
(14205)
(13874)
农业(13725)
环境(12905)
(12551)
银行(12519)
(12047)
金融(12046)
(12026)
技术(11977)
教育(11902)
机构
大学(290900)
学院(284804)
(120029)
经济(117695)
管理(114614)
理学(99900)
研究(99568)
理学院(98797)
管理学(97300)
管理学院(96792)
中国(74263)
(62985)
科学(59889)
(52153)
(48996)
研究所(45110)
中心(43264)
财经(42730)
(41089)
北京(40649)
业大(40146)
(39188)
(38542)
师范(38267)
(37689)
经济学(37052)
(36163)
经济学院(33330)
农业(32228)
财经大学(32109)
基金
项目(197396)
科学(155835)
研究(146853)
基金(145149)
(126051)
国家(125041)
科学基金(107269)
社会(93424)
社会科(88523)
社会科学(88501)
基金项目(76773)
(72901)
自然(68363)
教育(66823)
自然科(66755)
自然科学(66740)
自然科学基金(65561)
(62751)
资助(59967)
编号(59150)
成果(48760)
(44993)
重点(43924)
(41753)
(40826)
课题(40444)
教育部(39003)
国家社会(38978)
创新(38073)
大学(37638)
期刊
(126920)
经济(126920)
研究(87456)
中国(50960)
学报(43361)
管理(41524)
科学(41494)
(37023)
(36974)
大学(33165)
教育(32858)
学学(30835)
农业(26636)
技术(23298)
(22138)
金融(22138)
经济研究(21206)
财经(20908)
业经(18584)
(17892)
问题(16626)
图书(16146)
理论(14330)
(14262)
(14228)
技术经济(13725)
世界(13454)
科技(13442)
实践(12890)
(12890)
共检索到410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艳秋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魏建良  朱庆华  
当前,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服务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当前服务科学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内容涉及服务科学的内涵、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等),并且讨论了服务科学发展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锋  
发轫于20世纪初的"史界革命"是近代中国史学史乃至文化史的一个里程碑。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的史学转型始于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梁启超在著作中号召建立新史学,对中国旧史学大张挞伐,论证史学的重要性,并引入进化论,倡导"史界革命"。但是,两部著作却明显带有较强的政治意味,存在难以逃避的主观性,并陷入社会进化史观的误区,这导致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带有缺憾。然而,20年后,当梁启超淡出政界,潜心治学之后,其史学观发生变化,对传统史学评价变得客观,并对早年的新史学思想做了若干反思与修正。这种转变在客观上体现出学者的政治主张对其学术思想与价值取向的影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崇玲  
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资源。高校应通过新中国成立70年辉煌成就的全面介绍、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把新中国成立70年辉煌伟业的历史价值,转化为新时代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行动自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银兴  
"互联网+"正在开辟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并且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挑战。"互联网+市场"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提供重要平台和技术条件。"互联网+"所具有的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服务功能可提供充分且可信的信息,打破市场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假说。"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创新功能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支持。利用互联网平台人人都可成为创客。"互联网+"的功能需要得到充分认识和挖掘,还需要对其有效运行加以规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倪波  施云  
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评《现代情报学理论》倪波施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10093)近年来,信息技术正冲击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意识正不断深入到人们的观念与思想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家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彭修义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无论就理论研究或实际工作,都需要进展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知识研究的层次。在图书馆理论方面,刘国钧时代的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范围内的整体综合,十年改革开放期间的图书馆学着力于文献的研究,现在需要我们适时地转入知识的研究,以便为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论综合准备条件。在图书馆实践领域,一方面一文献的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使图书馆工作不能再停留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明  李彦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正从对外投资大国加快向对外投资强国迈进,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不仅中国企业需要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世界各国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和表现也有更高的期待。2019年,中俄两国关系被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两国经济合作也迎来新的挑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对俄投资面临的挑战,提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俄投资的建议与展望,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推进双边务实合作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代明  覃剑  丁宁  
缘于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压力,上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兴起了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反思,"恒态经济学"应运而生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论争。融合生态学,伦理学、物理学及系统论等多学科成果和方法,恒态经济学强调地球生命的有限性、其资源环境耗损的不可逆性和人类经济系统的从属性,认为只有在"恒态"条件下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增进人类福祉。恒态经济学是当代可持续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实践上也已成为当前全球最新环发战略、政策和制度设计的依据之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胡昌平  
本文通过对信息服务社会化与信息组织网络化机制的分析,探讨了情报学的新进展和面向新世纪的学科理论建设问题;并针对信息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化,提出了以新的实践为基础,组织学科理论研究和完善学科理论体系的设想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璟桉  
美国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不由得有人惊呼“新经济”时代来临了。作为新经济,它的出现与传统理论是怎样的关系,在美国基本上可以为分两大营垒:一是认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释新的经济现象,如菲利普斯曲线已失灵;二是认为完全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之中解释所谓“新经济”。本文试图对它进行解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晶晶  
在社会发展中史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史学传播既能推动史学研究发展,也能让史学的传承、借鉴及教化功能得到更好发挥,研究中国史学传播途径对于了解中国史学文化意蕴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史学的重要性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文化娱乐需求的增加、史学教育与通俗史学的发展都推动了史学传播的发展与史学传播途径的扩大。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圆  
2019年11月9—10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厦门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融合与创新:新中国史学研究七十年"为主题,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历程,提倡跨学科研究与学术创新。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总结新中国史学七十年发展成就论坛中多篇文章回顾新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涉及近代史、经济史、社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陆亚东  
为了推动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对国际上主流的管理和组织理论进行了梳理,从原创性和应用性两方面总结了现有中国管理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局限性,并提出了若干特别适用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管理理论研究的新方法。最后,为了鼓励中国管理学者深入开展管理理论研究以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推动其对主流理论的贡献以及加强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的相关性和价值性,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构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新的理论视角,包括制度复杂观、大双元理论、合理论、共演理论、中国式追赶理论、新集体主义观、主心骨领导观、动态能力理论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知津  
自人类诞生之初,情报活动与情报工作便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但情报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仅有60余年的历史。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等外在环境的迅速变化,情报学在广泛吸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新鲜"血液"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该学科的形成正是为了解决二战后所引发的"信息爆炸"问题。不可否认,情报学在诞生之初便带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因此,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情报学是一门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