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1)
2023(7762)
2022(6380)
2021(6171)
2020(5048)
2019(11404)
2018(10979)
2017(19532)
2016(10156)
2015(11677)
2014(10549)
2013(10532)
2012(9958)
2011(9256)
2010(9244)
2009(8505)
2008(8301)
2007(7129)
2006(6274)
2005(5791)
作者
(27565)
(23117)
(22971)
(21837)
(14693)
(11029)
(10288)
(8919)
(8739)
(8080)
(7893)
(7760)
(7575)
(7383)
(7197)
(7063)
(6888)
(6698)
(6690)
(6273)
(5881)
(5433)
(5384)
(5270)
(5193)
(5158)
(5055)
(4791)
(4674)
(4517)
学科
(43892)
经济(43852)
管理(28558)
(27458)
(22543)
企业(22543)
方法(18073)
中国(16470)
数学(15677)
数学方法(15581)
(13152)
贸易(13143)
(12937)
技术(12207)
(10142)
(9460)
金融(9460)
技术管理(9441)
(9441)
(9172)
银行(9164)
(8990)
(8977)
业经(8953)
(8592)
(7148)
关系(7061)
环境(6713)
(6363)
农业(6327)
机构
大学(146264)
学院(142489)
(71438)
经济(70499)
研究(57763)
管理(52577)
中国(46640)
理学(44769)
理学院(44222)
管理学(43766)
管理学院(43461)
(31587)
科学(31226)
(31088)
(28308)
研究所(25927)
中心(24889)
财经(24695)
经济学(24196)
(22943)
经济学院(21770)
(21107)
北京(20842)
(19084)
(18990)
(18761)
财经大学(18688)
师范(18642)
科学院(17468)
业大(16419)
基金
项目(95077)
科学(77077)
基金(72712)
研究(71150)
(64289)
国家(63865)
科学基金(54212)
社会(49063)
社会科(46764)
社会科学(46754)
基金项目(37462)
(32344)
自然(32322)
自然科(31667)
自然科学(31660)
教育(31485)
自然科学基金(31145)
(29140)
资助(28948)
编号(25652)
(22960)
(22725)
中国(22634)
国家社会(22512)
重点(22295)
创新(21686)
成果(21615)
(21384)
教育部(20116)
人文(18569)
期刊
(75029)
经济(75029)
研究(49616)
中国(30287)
(21706)
管理(21561)
科学(20915)
学报(19566)
(16699)
(15658)
金融(15658)
大学(15477)
教育(14436)
学学(14391)
经济研究(14243)
国际(13413)
(12965)
财经(12669)
农业(11744)
(11157)
技术(10862)
世界(10854)
问题(10248)
业经(9282)
(8397)
技术经济(7619)
科技(7531)
(6557)
论坛(6557)
资源(6240)
共检索到224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祺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向国际社会塑造和展示出全新伟大形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担当、坚强领导,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向世界各国分享治党、治国和全球治理经验,塑造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新特征:在治党方面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理;在治国方面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在全球治理方面负责任有担当、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饶武元  刘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是在党的奋斗实践中生成、淬炼和塑造出来的,它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始终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建设蕴含着主体自塑与客体他塑的统一、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平衡和国家实力与国际权利的协调三重内在逻辑。在不断提升党的国际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国际话语权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无私为民的执政者、胸怀天下的奋斗者和全球治理的引领者等大党国际形象建设经验。新时代,伴随中国共产党走近世界舞台聚光点,需要进一步统筹"两个大局",夯实党的国际形象的客观呈现;坚持国际主义,完善党的国际形象的主观建构;强化舆论引领,提升党的国际形象的传播效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张艺伟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民生为关怀的基本立场,以及形成一种理论化、历史性和制度化的民生观叙事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通过提升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的研究拓展能力,而且要以新史学、新史料丰富民生建设方面的历史素材,用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体系去为民生观叙事与民生建设建立制度背书,去在理论、历史和法律制度方面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的系统展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群   杨芸伊  
调查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调查研究已成为势所必至、时所必需,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力举措。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其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一脉相承,着力推动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深度融通,努力实现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互动升华。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持续聚焦实践、优化制度、提升效能,推进调查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立群   杨芸伊  
调查研究是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调查研究已成为势所必至、时所必需,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的现实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力举措。立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其精髓要义主要体现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一脉相承,着力推动优良传统与时代要求的深度融通,努力实现群众路线与调查研究的互动升华。奋进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推进调查研究的守正创新,持续聚焦实践、优化制度、提升效能,推进调查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海霞  白惠东  
意识形态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至关重要。自我党成立至今,由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问题不同、任务不同,自然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全面改革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不断增多,意识形态工作也越发重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针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一些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客观分析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者,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切实为人民谋幸福。当今新时代,我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我党要居安思危,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任务。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明伟  
习近平同志对"红船精神"的定位和阐述,与毛泽东等亲历者有着高度的契合,从中我们可以悟出"红船精神"的本质,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特质。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既可以使我们不忘党启船时的初心,更能够从中获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续前进的力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单鑫  张放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世界其他落后国家与地区提供了新的通达现代化的实践参照。新时代的中国话语要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关键在于寻找或者创造知识的重合地带,从而创造平等对话交流的可能性。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自我革命精神的延续、独立自主的方法论原则与国际视野下的大国担当,成为了国外观察者刻画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形象的四个侧面。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为故事线索,客观公正地看待对外传播与受众反馈之间的内在张力,方能为中国建构具有广泛解释力与包容力的国际话语体系提供参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毕学进  马金华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多措并创,赋予财政“基础说”与“支柱说”的历史新定位,适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矛盾,让财政嵌入“五位一体”变革中,形成财政治理新体系,同时围绕“两个积极性”构建财政管理新体制,“以数治财”形成财政管理新手段,生成新时代中国道路的财政之治。其治理实践,既有历史财政智慧的现代化创新,也有外来财政理论的中国化创新,还有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治理的集成化创新,从而形成基于中国语境的财政治理之智。新时代财政的中国之治与中国之智,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史、新中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还是在中华文明史,亦或是全球史中,都具有重要历史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陈金芳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两大教育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教育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不断回答与探索什么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发展教育等重大理论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教育主张,不断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为理论支点,以建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基本背景,以各时期教育建设的现实问题为实践空间,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在最高思维层次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贵秀  
中国共产党学习制度作为我们党百年奋勇前行、取得胜利的制胜法宝,作为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制度保障,是现在甚至更长远的未来,各级党政干部以及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本质内涵上,学习制度是一种历史性存在、社会关系结构以及制度规则体系;基本特性上,学习制度具有政治性、中介性、稳定性、传承性以及层次性;功能作用上,学习制度为开展党的学习教育活动发挥着规范导向作用、为提升党的自身建设发挥着政治强化作用、为奋进新征程发挥着凝心聚力作用、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发展治理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段治文  张帅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百年来,不同的政治派别都对五四运动进行了不同的历史解读和形象建构。中国共产党建构的五四运动形象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占据着主导性地位。中国共产党运用革命话语、阶级话语与建设话语建构了五四运动的世界性面相、革命性面相、群众性面相与现代化面相,其中,前三种面相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基本稳定,而最后一种面相萌发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定型。中国共产党对五四运动形象的建构不仅彰显了与其他党派的政治区别,展现了自身的政治合法性,而且在革命与建设的动员、文化整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和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星  李哲  于水  
基于建党百年来城市工作的史料梳理,发现城市工作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并受制度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和领导者因素的共同驱动,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其中领导者对环境的判断是影响城市工作变迁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党的城市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手段逐步健全,内容日益丰富,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立足于城市工作变迁特征和当前挑战,提出未来的城市工作应将城市发展普遍规律与地区异质性相结合,将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数字化转型、区域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冠清  
本文以经济史料为基础,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支撑,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发展道路的探索及其历史性成就进行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发展理念是破解新时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党对经济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探索对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