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3)
2023(7785)
2022(6291)
2021(6058)
2020(4730)
2019(10921)
2018(10417)
2017(18934)
2016(9950)
2015(11331)
2014(11105)
2013(11230)
2012(10765)
2011(10461)
2010(10649)
2009(9985)
2008(9804)
2007(9106)
2006(8329)
2005(7397)
作者
(28275)
(23927)
(23792)
(22664)
(15314)
(11426)
(10589)
(9253)
(9114)
(8493)
(8453)
(7881)
(7842)
(7758)
(7530)
(7294)
(6877)
(6846)
(6695)
(6465)
(6255)
(5699)
(5649)
(5516)
(5447)
(5371)
(5226)
(4937)
(4837)
(4761)
学科
(50144)
经济(50099)
(30194)
(26176)
管理(25090)
(20144)
企业(20144)
中国(18551)
方法(17803)
农业(17137)
数学(15341)
数学方法(15245)
业经(13946)
(11833)
贸易(11823)
(11649)
(11418)
(10212)
地方(9683)
(9623)
(9104)
(8828)
银行(8827)
(8627)
发展(8238)
(8231)
(8213)
(7978)
金融(7977)
农业经济(7701)
机构
大学(157400)
学院(156399)
(74585)
经济(73296)
研究(58750)
管理(56485)
理学(47654)
理学院(47076)
中国(46702)
管理学(46571)
管理学院(46227)
(33441)
(32757)
科学(30921)
(28368)
财经(26031)
研究所(25568)
中心(25503)
(25465)
经济学(24713)
(23787)
(23121)
师范(23033)
(22590)
经济学院(22086)
北京(21784)
(20169)
财经大学(18985)
师范大学(18604)
农业(18525)
基金
项目(95780)
科学(76969)
研究(75725)
基金(72017)
(61616)
国家(61054)
社会(52390)
科学基金(51804)
社会科(49466)
社会科学(49457)
基金项目(36488)
教育(33955)
(33702)
编号(30239)
(29090)
资助(29072)
自然(28502)
自然科(27869)
自然科学(27864)
自然科学基金(27409)
成果(26409)
(23352)
国家社会(23092)
(22212)
中国(21989)
重点(21591)
课题(21461)
教育部(20694)
(20142)
人文(19714)
期刊
(91815)
经济(91815)
研究(54046)
中国(34291)
(30876)
(23604)
科学(22846)
学报(21566)
管理(21401)
农业(20394)
大学(17919)
教育(17897)
(17371)
金融(17371)
学学(16664)
业经(16276)
财经(14721)
经济研究(14370)
(12920)
问题(12606)
(11699)
技术(11520)
世界(11265)
国际(10304)
农村(8849)
(8849)
(8782)
农业经济(8776)
(8321)
社会(8182)
共检索到249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相比,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不仅体现在字面的调整上,更体现在内涵的深化上,可以说是其升级版。在城乡二元结构仍较为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跟上国家现代化步伐,必须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两大原则。要抓好"人、地、钱"三个关键,促进乡村人口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结构优化,加快建立乡村振兴的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体制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惠敏  
正确认识乡村振兴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遵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以文明对接、城乡融合和中外互鉴作为基本导向,从历史、现实和比较的维度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向度、实践路径和场景模式,并尝试回答乡村振兴"为何提出""如何操作""以何为鉴"等问题。中国乡村振兴具有自身独特的实践基础,必须在传统与现代文明对接过程中,合理借鉴乡村振兴的域外经验,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改善乡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陈小锋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正面临着人口与劳动力外流带来的结构与形态的巨变,乡村"空巢社会"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社会的新常态。乡村振兴虽是在城镇化、现代化大背景下推进的,但需要跳出城市中心主义及现代性的陷阱,重新认识乡村的社会生态价值,修复和重建乡村社会文化系统的功能。振兴乡村不同于城市化,因而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复制,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地探寻和发现多样性的道路,但可以朝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方向努力。在振兴乡村的路径选择问题上,还需要处理好国家意志与农民主体性、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等方面的关系问题,既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国家"三农"发展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让乡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着恰当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德睿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走农业扩大再生产之路;强化新兴科学技术在农业的应用,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走集体经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走“三农”协调联动发展之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  王木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共享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完成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历史任务和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问题的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共享的政治安排和战略行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基本逻辑上以历史延续性、中国现代性、人民主体性的共享发展为历史基点;在行动向度上以"主体、产业、环境、家园"四位一体的共享建设为核心要点;在推进策略上以发展政策、权责关系、服务机制、家园文化的共享治理为实施路径。通过全民共建、全域共治和全面共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是未来"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线。乡村振兴战略是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破现代化进程中乡村衰落铁律、深化城乡发展规律、破解城乡二元格局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独特的内在机理,生态文明、四化协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庞大的农村人口和独特的二元体制等基础,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和核心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原则是生态立本、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系统思维,核心路径是实施城镇化协同推进战略、乡村土地改革和乡村治理改革战略以及乡村教育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战略六位一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婷婷  
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是关键。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文化存续断层、文化发展滞后、文化传承无力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以文化强村战略为核心,坚持文化强村战略、经济强村战略、人才强村战略以及生态强村战略的有机统一,促进乡村文化健康顺利发展,为新时代乡村建设铸造灵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洁  
<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扩展,乡村战略以及农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农业水土专业领域中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也得到了持续完善。基于此,农村经济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由王立胜、张弛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的《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书,是农村经济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使用专业的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进行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总体战略思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实践案例等内容,能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玉华  
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是我国依据城乡关系所具有的变化特征所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而要想振兴乡村,就必须基于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所以,应采取对制度进行改革、对机制进行完善的方式,使城乡之间进行双向流动。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土地制度的相关改革以及投融资相关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村资源和城市资源的相互流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和激励机制,留住农村人才,引入城市人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平志军  
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祖先们数千年的乡土耕作孕育了厚重灿烂的农耕文明。不论是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还是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风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统领性文件,与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四十年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发端的。深入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改革最好的纪念。本文就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抓住窗口期、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内容。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
关键词: 振兴战略  
[期刊] 求索  [作者] 蒋永穆  刘虔  
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充分发挥小农户的作用有利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要求。充分发挥小农户的积极作用,必须科学认识小农户发展面临的生产弱势、市场弱势、资本弱势和政策弱势,优化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技术形态、组织形态、人力形态、制度形态、服务形态、产业形态等"六大形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进一步延伸。高职院校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还面临院校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师""生"两侧的双重性薄弱、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办学模式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需改变院校供给侧结构以发展乡村教育,提升"师""生"侧吸引力以储备乡村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以提升教育质量,改革办学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温涛  何茜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加快改造农村人力资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环节。为此,政府应该充分保障农村人力资本改造的战略性投入、实施激励现代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的科技政策、大力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针对性地促进剩余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改造、依托合作社文化建设加快农业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逐步激励社会创新和地区特色,最终公平传递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农民,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连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乡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围绕乡村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习近平乡村振兴思想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可以概括为以农民为中心的立场论,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愿景的目标论,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全党工作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关系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稳中求进总基调和自力更生原则的定力论,党建引擎、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和乡贤齐心合力共推共建的动力论,乡村振兴目标、格局和途径注重整体协同的系统论,"三步走"的阶段论,政治、文化和物质多维支撑的保障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