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3)
- 2023(12342)
- 2022(10808)
- 2021(10241)
- 2020(8386)
- 2019(19550)
- 2018(19508)
- 2017(37030)
- 2016(20115)
- 2015(22442)
- 2014(22464)
- 2013(22137)
- 2012(20373)
- 2011(18395)
- 2010(18504)
- 2009(16687)
- 2008(16067)
- 2007(14085)
- 2006(12456)
- 2005(10818)
- 学科
- 济(82006)
- 经济(81923)
- 管理(58158)
- 业(56216)
- 企(46551)
- 企业(46551)
- 方法(35679)
- 数学(30672)
- 数学方法(30290)
- 农(24166)
- 中国(21018)
- 业经(20122)
- 财(19442)
- 地方(18691)
- 学(16661)
- 农业(16058)
- 贸(14698)
- 贸易(14692)
- 易(14261)
- 制(14115)
- 理论(13574)
- 技术(13525)
- 和(13080)
- 策(12937)
- 产业(12633)
- 环境(12611)
- 务(12007)
- 财务(11944)
- 财务管理(11924)
- 银(11569)
- 机构
- 学院(283180)
- 大学(282567)
- 管理(116723)
- 济(113693)
- 经济(111150)
- 理学(101298)
- 理学院(100248)
- 管理学(98682)
- 管理学院(98183)
- 研究(93713)
- 中国(68536)
- 京(59842)
- 科学(57351)
- 财(51283)
- 所(45878)
- 农(42607)
- 中心(42334)
- 研究所(41792)
- 业大(41273)
- 江(40988)
- 财经(40906)
- 范(38009)
- 北京(37958)
- 师范(37743)
- 经(37145)
- 院(34408)
- 州(33413)
- 农业(33152)
- 经济学(32770)
- 师范大学(30354)
- 基金
- 项目(195097)
- 科学(153704)
- 研究(146857)
- 基金(140301)
- 家(120474)
- 国家(119438)
- 科学基金(103279)
- 社会(91252)
- 社会科(86472)
- 社会科学(86452)
- 省(76590)
- 基金项目(74720)
- 教育(66640)
- 自然(66436)
- 自然科(64821)
- 自然科学(64809)
- 划(63821)
- 自然科学基金(63629)
- 编号(61347)
- 资助(57596)
- 成果(49874)
- 重点(43010)
- 部(42802)
- 发(42455)
- 课题(41879)
- 创(40775)
- 项目编号(37894)
- 创新(37833)
- 教育部(36824)
- 人文(36554)
- 期刊
- 济(125807)
- 经济(125807)
- 研究(84578)
- 中国(50458)
- 管理(42562)
- 学报(40641)
- 农(39294)
- 科学(39043)
- 财(36403)
- 教育(33122)
- 大学(31179)
- 学学(29204)
- 农业(27901)
- 技术(24794)
- 融(24136)
- 金融(24136)
- 业经(22255)
- 经济研究(19624)
- 财经(18888)
- 问题(16334)
- 经(16131)
- 图书(15811)
- 理论(14483)
- 科技(14253)
- 技术经济(14006)
- 现代(13539)
- 实践(13432)
- 践(13432)
- 业(13418)
- 商业(12725)
共检索到409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久文 苏玺鉴 闫昊生
产业政策一直贯穿于东北地区发展过程,实现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的产业政策演变,总结其中的得失,分析产业政策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偏差的原因。东北地区产业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政策工具较为单一,执行力度不足,作用客体范围较小,造成产业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完全实现。为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应设计更加系统、微观的产业政策,充分调动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资源,构建更加灵活、紧密的产业网络,最终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东北经济重新注入活力。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东北振兴 产业网络 城市质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谷成 盛敏玥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面临重大机遇。在现代国家治理背景下,税收能够通过保障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驱动经济总量与结构合理化以及促进政府与社会成员间有效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税收非中性效应和地方财力基础等现实因素的约束。针对既有税收政策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税收政策应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海军 张超 闫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根基和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历史贡献。20世纪9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历史包袱沉重,主导产业衰退,企业亏损严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为化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决策。2003—2012年是东北振兴第一个十年,东北地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集中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东北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3—2022年是东北振兴第二个十年,东北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敢于担当和作为,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
东北振兴 东北全面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俊华 王阳
目前,我国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优化调整农村产业政策是抓住乡村振兴发展机遇的关键,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以2013年1月—2021年7月中央层面发布的121份农村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的三维分析框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政策工具法和PMC政策效力评价模型,对农村产业政策的成效与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主体存在"局部聚集"现象;政策工具呈现"重环境型、轻需求型";政策效力整体处于良好及以上,部分政策在政策受众、政策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梳理政策退出、延续、升级、新增的优化调整清单,提出政策优化调整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优化调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陈丽佳 王子丹
分析英国《产业振兴战略》涉及的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及特点,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区域政策 评价 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经纶 杨梦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学术探索的焦点。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与依据,学者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发展等思想是理论基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现实依据;二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与特征,学者们主要围绕产业要素、产品结构、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体系等方面探讨其内涵,并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合理性、经营主体利益关系的协同性、产业经营体系的现代性等角度揭示其特征;三是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困境与路径,学界认为资金投入、现代化技术供给、城乡产业融合、乡村人才、规划、协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不足是当前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发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推动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开展乡村产业品牌创新等方面进行破解;四是国外乡村振兴有关经验与借鉴等方面,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进路对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经验、问题和启示等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边界,聚焦问题与对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张季 成丹 郭艳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推动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陆续出台多份重磅文件,采取了包括财政支持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东北振兴发展。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带动下,辽宁全面振兴成效明显,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理清财政支持全面振兴的路径,找准财政政策发力点,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辽宁全面振兴。为此,本文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视角,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支持辽宁全面振兴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简要总结,对辽宁全面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据此提出了财政支持辽宁全面振兴的前进路径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东北振兴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满林
该文利用中国271个地级市1994-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对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检验,重点分析东北振兴政策的短期刺激与长期失衡效应。结果表明:首先,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短期刺激效应明显;其次,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增强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恶化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长期失衡效应明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短期刺激 长期失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满林
该文利用中国271个地级市1994-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对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检验,重点分析东北振兴政策的短期刺激与长期失衡效应。结果表明:首先,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短期刺激效应明显;其次,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增强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恶化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长期失衡效应明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短期刺激 长期失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贾根良
主持人贾根良语:2017年3月,《南方经济》杂志社的万陆和雷比璐同志找到笔者,希望在其杂志上开辟"演化经济学与产业政策"的专栏,目的是为了在我国产业政策的争论中引入新思想并推动学术争论的深入。在这次见面中,我们都同意,是否需要产业政策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创新驱动是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以创新作为研究纲领的演化经济学理应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做出重要的贡献,因此,我们都感到有必要开设这个专栏,其目的是通过将演
关键词:
技术赶超 新结构经济学 经济学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正>编者按:2023年12月17~18日,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在吉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展开了研讨交流。在主旨演讲中,刘伟教授强调,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榛 肖金成 陈耀 王明利 宋冬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领航指向。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部署。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不负重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经济纵横》编辑部特邀请国内五位知名专家撰稿,针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宋冬林
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东北怎么办?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有新思路,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明确指出,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与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等形成了不同区域发展战略的着力点。那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