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8)
- 2023(11126)
- 2022(9349)
- 2021(8792)
- 2020(6762)
- 2019(15445)
- 2018(15444)
- 2017(26470)
- 2016(15478)
- 2015(17427)
- 2014(17222)
- 2013(15982)
- 2012(15037)
- 2011(13833)
- 2010(14538)
- 2009(12985)
- 2008(12630)
- 2007(11516)
- 2006(10601)
- 2005(10187)
- 学科
- 济(53801)
- 经济(53730)
- 管理(35413)
- 业(32630)
- 中国(25816)
- 企(24147)
- 企业(24147)
- 教育(22060)
- 农(19377)
- 地方(19110)
- 业经(14885)
- 理论(13768)
- 农业(13065)
- 发(12822)
- 方法(12360)
- 学(12295)
- 财(12234)
- 制(11786)
- 银(11526)
- 银行(11517)
- 行(11214)
- 融(10977)
- 金融(10976)
- 教学(10956)
- 地方经济(10339)
- 贸(10279)
- 贸易(10264)
- 发展(10149)
- 展(10022)
- 易(9843)
- 机构
- 学院(200982)
- 大学(197530)
- 研究(75723)
- 济(71717)
- 经济(69600)
- 管理(64393)
- 中国(55060)
- 理学(52287)
- 理学院(51516)
- 管理学(50361)
- 管理学院(49959)
- 京(45358)
- 科学(44268)
- 范(39500)
- 师范(39226)
- 所(38626)
- 财(36247)
- 教育(35908)
- 江(35606)
- 研究所(34053)
- 中心(33991)
- 师范大学(31427)
- 北京(30654)
- 农(30258)
- 技术(29286)
- 州(29219)
- 职业(27412)
- 院(27267)
- 财经(26281)
- 业大(24554)
- 基金
- 项目(118085)
- 研究(100323)
- 科学(92628)
- 基金(76492)
- 家(64271)
- 国家(63416)
- 社会(58561)
- 社会科(54994)
- 社会科学(54985)
- 教育(53852)
- 科学基金(53156)
- 省(50916)
- 编号(46253)
- 划(43247)
- 成果(41216)
- 基金项目(38430)
- 课题(36878)
- 发(32473)
- 年(32193)
- 资助(30694)
- 自然(29305)
- 自然科(28538)
- 自然科学(28534)
- 重点(28526)
- 自然科学基金(27949)
- 规划(27243)
- 项目编号(27006)
- 发展(26823)
- 性(26324)
- 展(26307)
- 期刊
- 济(97877)
- 经济(97877)
- 研究(75751)
- 教育(64029)
- 中国(60300)
- 农(30965)
- 财(27631)
- 管理(26647)
- 学报(25091)
- 技术(24354)
- 科学(24123)
- 融(22753)
- 金融(22753)
- 农业(21397)
- 大学(20430)
- 业经(18877)
- 职业(18825)
- 学学(17118)
- 经济研究(14932)
- 图书(12970)
- 坛(12929)
- 论坛(12929)
- 财经(12681)
- 技术教育(12464)
- 职业技术(12464)
- 职业技术教育(12464)
- 问题(12090)
- 发(11470)
- 经(11098)
- 业(10802)
共检索到348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跃东 梁建胜
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展现出一系列的发展新特征,集中表现在由传统的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由封闭式育人转向开放式育人、由立足国内转向面向国际。新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和要求,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当前职业教育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应加快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调整职业教育资源的区域布局,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托"一带一路"扩大职业教育开放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一带一路” 治理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新国 李灿军 彭瑛
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社会性呈现出鲜明的开放倾向,开放性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开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职业倾向,需要融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也具备相应的现实基础。根据融合进度、程度和效度的不同,可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归纳为“双轨模式”“并轨模式”和“系统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扬南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的决心。落实《方案》要求,需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定位,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根本转变;需要在政策保障下,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发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育人机制创新,通过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办学新格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盛煌
职业教育校企融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推动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发展,需要从宏观设计、中观控制以及微观实践三个层面来夯实基础,其中,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是前提、"企赢为先"是粘合剂、职业院校"主动出击"是突破口、政府"搭台牵线"是保障。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发展进程中,面临着职业院校吸引力不足、企业存在一定忧虑、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以及行业组织缺位等问题。对此,建议加快构建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建立校企融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增强政府引导力,提升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深化校企融合发展的精神内核,以破解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发展的难题。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校企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石伟平 郝天聪
新时代,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引起热议,亟待澄清误解。在走向工业4.0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仍有存在价值,并不会濒临消亡,而是将破茧重生;在升学热潮愈演愈烈之下,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改变单一的就业导向指导方针,做到就业导向与生涯导向协调共生;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过程中,必须摒弃传统的评估思路,明确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扮演主角而非配角;在走向教育2030过程中,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将会面临更大挑战,中等职业学校将变成服务社会的学习平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延杰 韦卫 李祥
职业教育评价事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的必然。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既能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但在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仍存在职教高考制度不完善,缺乏起点入学机会的评价;学校评价体系少特色,缺乏学习过程平等的评价;用人环境导向难扭转,缺乏学习结果公平的评价等问题。因此,需要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建立起点入学机会的评价机制;加强职校分类评价,推动学习过程平等的评价改革;改善用人评价环境,促进学习结果公平的评价氛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茂波 王思言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公民,积累匹配产业结构调整的技能资本。我国职业教育面临校企合作主体内生动力不足、全面育人功能缺失、相关利益主体权责不清、合作领域单一的发展困境。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需要社会转型、产业升级、政策引导、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等动力驱动,从建设校企一体化育人平台、明晰相关利益主体所需承担的权责利、扩宽校企合作领域、构建多元融合的评价标准四方面来加以实施。
关键词:
新时代 职业教育 校企深度合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景红 李国权
职业教育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逻辑基点,职业教育依托技能人才培养、科教融汇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教化育人实践和开放合作办学等赋能县域城乡要素流动、产业融合、社会公平、文化交融与治理协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发挥职业教育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中的赋能作用,需要聚焦当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文化传播、开放合作领域的现实梗阻,以育人体系完善、科教融汇深化、资源配置优化、文化场域构建、开放格局打造为路向,推动县域城乡人才、产业、服务、文化和治理的多维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楚金华
政府的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定位、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取向、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理路。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质是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衍生变化。明晰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形成机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发端于企业创新,服务企业科技力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着力点,深化评价改革和加强职业研究是其发力点。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动态调整办学定位,推行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强化知识库、师资队伍和育人文化的核心地位,创新课程任务、培养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与科研组织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落实内部评价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兵
在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女子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顺应时代需求,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实践,通过兴办女子职业学校,在普通女子学校设立职业科,广设各种妇女传习、职业指导、升学指导机关等,不仅将职业教育面向在校女生,而且面向社会年长失学、失业的妇女。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妇女以家庭为中心的家事教育论调逐步左右了女子职业教育的方向,使女子职业教育演变成为单一的女子家事教育,民国女子职业教育走进了作茧自缚的狭窄之路。
关键词:
民国 女子职业教育 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兴国
当今世界,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日益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把它作为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天津的职业教育具有历史传统和良好基础。多年来,我们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与国家教育部共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探索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发展路子。第一,推动经济转型,核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天津是个老工商业城市,经济转型的任务很重。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本质、最核心、最持久、最重要的是人的职业素质的提高。我们正在构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需要有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本锋
2014年6月以来,习近平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发展需求和发展路径。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习近平在十九大前后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精髓,阐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概括适性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职业学校的定位与错位发展、职校教师的共性与差异发展、职校学生的多元与分层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习近平 职业教育论述 职教思想 适性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尤莉 李大伟
2019年初,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师资供需、质量标准、职业生涯和外部环境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详细解决措施,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 教师发展 战略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聂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提到"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聚焦到中等职业教育,要求提高发展水平。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层级,中等职业教育既深深植根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等宏观背景中,也与地方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供给密切相关,还受学生家长价值取向和教育选择的直接影响。它不单单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