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57)
- 2023(3659)
- 2022(2987)
- 2021(2525)
- 2019(4428)
- 2018(4272)
- 2017(8083)
- 2016(4078)
- 2015(4665)
- 2014(4734)
- 2013(4845)
- 2012(4893)
- 2011(4788)
- 2010(5005)
- 2009(4867)
- 2008(4498)
- 2007(4110)
- 2006(4049)
- 2005(3803)
- 2004(3438)
- 学科
- 济(46031)
- 经济(46013)
- 地方(13877)
- 地方经济(11342)
- 方法(10753)
- 管理(10597)
- 学(9841)
- 数学(9617)
- 数学方法(9595)
- 中国(7713)
- 业经(6622)
- 业(6603)
- 经济学(6005)
- 环境(5103)
- 企(4967)
- 企业(4967)
- 农(4732)
- 发(4497)
- 融(4424)
- 金融(4424)
- 产业(4418)
- 和(4236)
- 体(4136)
- 制(4056)
- 资源(4000)
- 总论(3915)
- 信息(3759)
- 财(3670)
- 及其(3641)
- 理论(3609)
- 机构
- 大学(73736)
- 学院(72634)
- 济(42843)
- 经济(42183)
- 研究(30136)
- 管理(24349)
- 中国(21648)
- 理学(20027)
- 理学院(19767)
- 管理学(19546)
- 管理学院(19392)
- 财(16828)
- 科学(16035)
- 所(15379)
- 经济学(15154)
- 京(14870)
- 研究所(13753)
- 财经(13370)
- 经济学院(13261)
- 中心(12249)
- 经(11986)
- 江(11249)
- 院(10199)
- 范(9904)
- 师范(9840)
- 财经大学(9673)
- 北京(9670)
- 科学院(9467)
- 社会(9267)
- 经济研究(8857)
- 基金
- 项目(41132)
- 科学(32392)
- 研究(30817)
- 基金(30130)
- 家(25578)
- 国家(25392)
- 社会(22310)
- 科学基金(21397)
- 社会科(21208)
- 社会科学(21203)
- 省(15471)
- 基金项目(15004)
- 教育(13304)
- 资助(12586)
- 划(12276)
- 自然(11370)
- 济(11176)
- 编号(11114)
- 经济(11082)
- 自然科(11053)
- 自然科学(11050)
- 自然科学基金(10843)
- 发(10618)
- 国家社会(9951)
- 成果(9640)
- 重点(9472)
- 发展(9287)
- 展(9183)
- 部(9161)
- 课题(8223)
共检索到122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代弛鹏
一、主流经济学形成的基础 1.自然科学基础。主流经济学指的是从边际效用学派开始,由马歇尔继承,后取得统一数学基础的阿罗—德布鲁体系。在18、19世纪以线性时间可逆、永恒统一、简单化论的均衡为特征的牛顿力学占据了科学的统治地位,热力学、化学、生物学均处于从属地位,牛顿力学塑造了人们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普遍范式。边际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物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玉卓
西方规制经济学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其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规制原因研究——为什么要规制;规制定价研究——如何设计规制方案;规制机构研究——规制的政治学;规制福利分析——规制定价是否偏离帕累托最优基准。文章基于上述四个方面问题,从西方经济学说史与科学方法论两个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了规制经济学范式转换与比较研究的一些认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美伯 徐霜北
安倍经济学,是安倍政府2012年底上台后为重振日本经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机动的财政政策和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的"旧三支箭"经济政策,以及以发展经济、支持育儿和完善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新三支箭"经济政策。研究日本当前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首先要了解日本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经济政策,"新旧三支箭"着重要解决哪些结构性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经济工作部署的科学指导方针。本文概括了习近平新旧动能转换重要论述作为重大经济理论命题和新发展理念与当前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从供给和需求相互关系的视角,论证了新动能的实质是新需求和新供给的结合,并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总结了新供给和新需求结合下的先进制成品、数字产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共享经济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特征;探讨了三类新供给和新需求交易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的结论是:培育高水平供需关系的新兴市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理论逻辑和内涵;它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玲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四个误区前一段,某些方面对中国经济判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对中国债务情况在评级中看得过重。忽视了中国政府债特别是地方债的实际情况。有时借债以后会形成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这些有效资产和优质资产还会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有的债务会变成应收款,其中大部分债务会变成有效资产。比如,一般地方债务会形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这些软设施,形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成晓
两种“范式”之争与中国经济学的构建●金成晓樊纲博士和崔之元博士分别对“苏联范式”与“西方范式”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范式危机”论,由此引发了两种“范式”的争论。虽然表面看来,两种“范式”之争仅涉及两种经济体系的价值判断,但其实质却在于中国经济学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虎涛
在演化经济学阵营中,围绕着维特所提出的连续性假设和霍奇逊等人所提出的普遍达尔文主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论。这种争论最初起因于经济学使用生物学隐喻的合理性,但在论战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争论。在对生物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本体论一致性的认识上,以及生物领域与经济领域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就生物领域与经济领域如何产生因果关联,两者则存在分歧。维特的连续性假设无意中吻合了普遍达尔文主义的"诸事有因",而就意向性问题,普遍达尔文主义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试论“克林顿经济学”与美国的预算之争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刘杰预算之争是9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大辩论的焦点。如何平衡联邦政府预算开支,减轻高达49万亿美元的国债负担,这是“克林顿经济学”的一项重要环节。但经过4年的努力,问题不但未能缓解反而日趋激化,在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汪浩瀚
在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大厦和方法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自始至终体现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这种争论的本质涉及到个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问题 ,因为社会产生于个人的行为 ,而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近年来 ,这种传统的二分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出现某种整合的趋势。
关键词:
方法论 个人主义 整体主义 整合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洪易易
沙合河是明清时期福州府城内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内河,当地官民围绕其下游治理中新旧河道的选择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数百年之久的争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随着福州城市格局的变化、地方社会经济的推进,旧河优势逐渐消失,新港地位不断上升,当地官民对待沙合河下游河道治理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此个案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尽管从中央战略决策的角度而言,明清时期的福州、乃至整个福建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为国家安全的需求让路,但在实际的地方公共工程建设中,由于乡绅、宗族势力在其中话语权的提升等原因,经济利益仍是左右最终决策的根本动因。
关键词:
福州府 沙合河 社会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江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争议 经济学范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柯凯鈇
现行《劳动合同法》自2006年立法征求意见、审议通过和2008年生效实施,已经走过10年的历程,也是政、商、学各界争议不断的10年。争议的实质是劳动与资本权利义务关系,表现形式是立法选择的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关系问题。其实,引起争议的关键根源在于劳动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还是劳动力,其背后的理论渊源是经济学范式问题。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争议 经济学范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明志 铁瑛 林娟
本文分析了校准方法兴起的背景,基于方法论的角度厘清了校准方法与估计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探讨了校准方法与估计方法争论的本质及其融合发展的趋势。分析表明,校准方法和估计方法的出发点是完全背离的,二者对模型优劣的评判标准和对模型现实性的看法大不相同。校准和估计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也面对共同的难题。校准和估计方法都在努力寻找支配经济现象背后的运行规律,但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正是对经济运行规律寻求方式的不同导致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从发展趋势上看,校准和估计方法将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获得更为深入的融合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哲 王明姬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动态演进的长期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置换,新旧动能交替更迭,为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动能释放不充分、置换不彻底、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亟须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置换经济增长动力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应挖掘内需动能潜力,重塑外需动能引擎,全面优化生产结构,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创新等政策工具,释放新动能发展活力。
关键词:
新动能 动能转换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