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6)
2023(6828)
2022(5520)
2021(5111)
2020(4127)
2019(9651)
2018(9348)
2017(18372)
2016(9736)
2015(11238)
2014(10611)
2013(10928)
2012(10473)
2011(9713)
2010(9241)
2009(8180)
2008(8054)
2007(6896)
2006(6083)
2005(5663)
作者
(27190)
(22873)
(22719)
(21653)
(14449)
(10776)
(10293)
(8965)
(8706)
(8012)
(7920)
(7603)
(7481)
(7235)
(7172)
(7171)
(6967)
(6580)
(6523)
(6289)
(5874)
(5510)
(5405)
(5146)
(5137)
(5076)
(4839)
(4722)
(4688)
(4491)
学科
(50507)
经济(50465)
管理(25023)
(22340)
方法(20285)
数学(18032)
数学方法(17937)
(17220)
企业(17220)
中国(15109)
(12338)
贸易(12332)
(12121)
环境(11806)
(11186)
业经(10586)
产业(10179)
(9507)
地方(9176)
(7874)
(7643)
(7533)
技术(7261)
(7167)
农业(7121)
(7030)
(6980)
金融(6979)
(6847)
银行(6839)
机构
大学(145199)
学院(141863)
(73464)
经济(72581)
研究(55717)
管理(54870)
理学(47327)
理学院(46824)
管理学(46343)
管理学院(46074)
中国(41874)
(31258)
科学(30695)
(28742)
(27522)
研究所(25331)
经济学(24839)
中心(23906)
财经(23769)
经济学院(22491)
(21917)
(20748)
北京(20445)
(19779)
业大(18477)
(18420)
财经大学(17892)
(17654)
师范(17504)
科学院(17418)
基金
项目(97659)
科学(78971)
基金(74788)
研究(71744)
(65782)
国家(65421)
科学基金(55850)
社会(49887)
社会科(47667)
社会科学(47663)
基金项目(38651)
(34591)
自然(33803)
自然科(33059)
自然科学(33053)
自然科学基金(32513)
资助(30881)
教育(30683)
(30081)
编号(25771)
(23335)
(23335)
国家社会(22649)
重点(22295)
中国(22146)
(20924)
成果(20494)
教育部(20311)
创新(19783)
发展(19596)
期刊
(76192)
经济(76192)
研究(44524)
中国(26608)
科学(20810)
管理(20730)
学报(20415)
(19142)
(18630)
大学(15682)
学学(14752)
经济研究(14215)
农业(13588)
财经(11969)
(11745)
金融(11745)
(11036)
业经(10797)
(10659)
问题(10596)
技术(10574)
世界(10230)
教育(10210)
国际(9932)
(8555)
技术经济(7867)
统计(7245)
科技(6654)
(6492)
经济问题(6416)
共检索到210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传明  
国民经济是由多个性质迥异且相互依赖产业构成的复杂系统,科学识别产业碳排放关联传导结构对于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具有的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为此,首先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综合定义全碳足迹,基于能源消耗及生产服务修正直接消耗系数,创立函数改进容许性,及时更新投入产出表,夯实数据来源基础。再设计平衡性投入产出产业全碳足迹生命周期模型测算产业全碳足迹,基于WT指数法构建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复杂网络,继而从网络整体、节点地位、社团结构等角度分析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网络特征。经比较发现,构造的新旧常态中国产业全碳足迹复杂网络整体结构合理;较旧常态而言,新常态产业全碳足迹联系更为紧密,核心关键产业控制影响力更强,社团结构则总体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衡量产业全碳足迹、全面顾及个体及整体特征、重点关注核心关键节点和充分考虑产业社团特征的对策建议,以求更有效提升新常态中国产业协同减排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霞  杨传明  
针对国际日益严峻的碳减排形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论述当前产业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碳生产和消费视角,设定产业全碳足迹概念;通过修正直接消耗系数,构建平衡性投入产出的产业全碳足迹生命周期测算模型BEL-TCP;基于产业规模创立绝对碳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以归纳的中国27个产业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新旧常态下各产业全碳足迹流;以碳关联产业重要性构建散点图,分类提出差别性减排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传明  周霞  
应用修正投入产出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解构中国产业部门之间的全碳足迹关联关系,并分析该网络的整体、节点和社区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产业部门的全碳足迹通达性良好,呈现复杂的网络关联关系;(2)其中电热力生产及供应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等是产业全碳足迹网络的发散中心,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服务业、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网络集聚中心;(3)产业全碳足迹网络存在显著的社团结构,包含碳原因、碳内部作用、碳结果和碳中介4个社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传明  
基于文献综述确定了六种技术进步来源,探寻了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机制。选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对产业碳强度影响的测度模型。从中国整体产业及产业部门两个层面,运用模型测度了新旧常态下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产业碳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R&D、FDI水平溢出和FDI前向溢出三种来源的技术进步可降低整体产业碳强度,FDI后向溢出、进口溢出和出口溢出则会增加整体产业碳强度;相较旧常态时期,新常态时期六种来源的技术进步对于整体产业碳强度影响均展示了正面调整;新旧常态时期,R&D和FDI水平溢出降低了所有产业部门的碳强度,进口溢出和出口溢出则会提升所有产业的碳强度,FDI前向溢出和后向溢出影响不一;除FDI前向溢出和出口溢出外,其余来源技术进步对高碳强度产业部门碳强度的正面影响均差于所有产业均值。在此基础上,针对更好地利用不同来源技术进步降低中国产业碳强度提出了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蓉娟   单一丹  
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计算了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间接碳足迹,构建了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复杂网络,并对碳足迹重点产业部门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城镇居民直接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汽油和液化石油气,间接碳足迹网络的核心产业部门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广东省城镇居民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为间接碳足迹,对所构建的碳足迹网络进行整体结构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分析发现,城镇居民间接碳足迹网络的通达性逐年向好,但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同碳关联关系的发挥尚有提升空间。(3)根据产业部门在碳足迹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相关指标将其划分为碳核心社区、碳中介社区、碳边缘社区,在对碳核心社区的结构分解分析中发现,碳排放强度效应均为减碳因素,消费水平效应、城镇化水平效应、人口效应为增碳因素,且消费水平效应的增碳贡献率最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传明  
在综述已有产业部门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从直接及间接两个角度组合定义产业部门全碳足迹。再就能源消耗及生产服务两个过程修正直接消耗系数,拓展构造BEL-TCP全碳足迹分析模型。为了保障模型数据来源质量,设计DCE-WLS函数修正投入产出表,经比较证明该函数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继而以中国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生产服务视角的直接碳足迹和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的间接碳足迹,并对直接和间接碳足迹最多的电热力生产供应业及建筑业进行部门间关联性解析。再依据三个碳足迹强度将产业部门分为五个类别,依据各类不同特点提出差别性碳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传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研究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综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52个产业部门碳足迹的流动情况。该年中国产业部门完全碳足迹为71.0亿tCO2,其中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分别为52.5亿与18.5亿tCO2;支持本国终端消费发生的碳足迹为47.0亿tCO2,支持出口发生的碳足迹为24.0亿tCO2。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碳足迹是赤字的,赤字幅度达5.5亿tCO2,占本国源碳足迹总量的10.5%。产业部门之间的碳足迹流动非常活跃,82.3%的完全碳足迹发生了产业部门再分配。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1组)与直接碳足迹流活跃组(B2组)的产业部门是中国碳足迹流动的主体部门,也是碳足迹管理的核心对象。B1组部门的间接碳足迹是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武  常燕  李云峰  
文章首先对2009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接着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足迹的国际比较,继而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的国际比较情况。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雄伟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运用我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建立反映产业结构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网络的特征,并引入复杂网络指标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龙雄伟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运用我国2012年投入产出表建立反映产业结构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网络的特征,并引入复杂网络指标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传明  
为了提升复杂产品供应链碳足迹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文章构建复杂产品供应链碳足迹三维分析模型明确原始数据采集拣选源。通过原始数据收集、数据信息列表编辑阶段规范数据,在数据分配合并基础上,综合考虑数据获取质量和相关性,设计矩阵表模拟数据概率分布。创建HQMC法量化数据不确定性,改进Spearman系数法分析灵敏性,构建二级象限图辨析需改进关键数据。经电力能源实例验证,该方法可有效评估与控制复杂产品供应链碳足迹的数据质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传明  李晓峰  邵举平  
结合复杂网络及多重不确定环境理论,分析节点无限扩展的分散控制逆向供应链碳足迹过程。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寻找EPR下苏州电子废旧品逆向供应链特点,发现影响其碳足迹系统协调性的问题,提出能优化配置逆向供应链中各种资源、大幅度提高多级多周期逆向供应链一体化计划决策效率和效益的建议,实现复杂不确定环境下逆向供应链的多阶碳足迹优化,对于促进逆向供应链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均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明媚  张海亮  董洋  
【目的】从复杂系统的视角揭示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对中国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对于防止经济运行风险进一步积聚具有现实意义。【方法】基于供给成本驱动角度分析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波动传导过程,并构建滞后1—4期的双层复杂网络模型,将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空间传导过程与产业链垂直传导过程进行连通分析,同时测算了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对产业链的传导效应。【结果】(1)国际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波动可以在短期内传导至国内产业链下游大部分行业。(2)价格波动传导过程中,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发挥波动溢出者、中介者作用的有色金属关键期货种类或重点行业会发生变化。(3)有色金属价格上涨10%的情况下,中游行业随之上涨,而下游行业以下跌为主。上下游行业一直存在价格传导阻滞,上游行业成本压力并未得到有效释放。【结论】国际有色金属期货价格波动明显增加了国内有色金属产业链关联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的成本管控压力,要警惕有色金属价格传导受阻引发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建议在有色金属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从前期、后期对有色金属关键期货种类和重点行业实施动态化监管,以及激励更多受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影响的关联企业使用期货工具对成本进行管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