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0)
2023(15328)
2022(13080)
2021(11900)
2020(10042)
2019(22866)
2018(22596)
2017(44041)
2016(23725)
2015(26484)
2014(26135)
2013(26315)
2012(23933)
2011(21294)
2010(21166)
2009(19597)
2008(19389)
2007(17005)
2006(15032)
2005(13375)
作者
(69298)
(57679)
(57335)
(54210)
(36739)
(27480)
(26093)
(22602)
(21827)
(20473)
(19783)
(19525)
(18312)
(18275)
(17535)
(17519)
(17252)
(17207)
(16417)
(16391)
(14323)
(14013)
(13879)
(13079)
(12871)
(12836)
(12764)
(12630)
(11487)
(11393)
学科
(102960)
经济(102849)
(91916)
(81311)
企业(81311)
管理(80884)
方法(46818)
数学(37452)
数学方法(37090)
(31826)
业经(31429)
(28934)
中国(23967)
农业(22472)
地方(21736)
(21425)
财务(21362)
财务管理(21341)
企业财务(20203)
技术(20018)
(18695)
(18542)
(18473)
理论(18357)
(17443)
贸易(17435)
(16827)
(16695)
环境(15523)
(15275)
机构
学院(342889)
大学(339638)
管理(142335)
(138151)
经济(135236)
理学(123354)
理学院(122054)
管理学(120224)
管理学院(119593)
研究(109288)
中国(83336)
(72392)
科学(68893)
(61416)
(59018)
(54727)
业大(52840)
(50753)
研究所(49890)
财经(49721)
中心(49694)
农业(46451)
(45210)
北京(45195)
(43031)
师范(42654)
(41015)
经济学(40262)
(39737)
商学(37570)
基金
项目(235642)
科学(186570)
研究(172824)
基金(171438)
(149115)
国家(147787)
科学基金(128396)
社会(109663)
社会科(103984)
社会科学(103953)
(93111)
基金项目(91647)
自然(83711)
自然科(81776)
自然科学(81758)
自然科学基金(80345)
教育(77319)
(77082)
编号(70921)
资助(69641)
成果(55660)
重点(52129)
(51004)
(50953)
(50938)
课题(47246)
创新(46931)
(45333)
国家社会(44899)
科研(44694)
期刊
(153796)
经济(153796)
研究(97710)
中国(61405)
管理(54309)
(53870)
学报(51815)
科学(49067)
(47722)
大学(39296)
农业(37887)
学学(36999)
教育(33081)
技术(30909)
业经(28249)
(26762)
金融(26762)
经济研究(23821)
财经(23724)
(21655)
(20333)
图书(20171)
问题(19759)
技术经济(19122)
科技(16888)
商业(16887)
现代(16802)
理论(16359)
资源(15583)
(15221)
共检索到496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勤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流通服务业是否能跟随动能结构变动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关键命题。本文根据Jorgenson增长核算框架对流通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索罗模型增长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三种动能组合,分别为需求侧动能、供给侧动能及结构转换动能,而供给侧动能和结构转换动能的加总则为流通服务业的"新动能"水平。本文研究表明,2016年我国流通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达到0.457,新动能指数达到0.068,两者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与我国总体国民经济水平保持了相同的增长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本文利用中间服务投入模型证明使用进口服务比例增大能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服务进口对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俊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本文利用中间服务投入模型证明使用进口服务比例增大能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利用我国2004-2013年的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服务进口对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同的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同。信息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延明  王建东  
在我国服务业的研究中缺乏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很多学者仅仅关注于服务业的区域差异,但研究发达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具有实质意义。文章应用DEA的Malmguist指数法对广州服务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变化进行深入的战略分析,以给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一些思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展  
文章运用中国经济行业生产率数据,采用Jorgenson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和比较工业和服务业的TFP增长率,并探索资源再配置效应对两者TFP增长率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1980-2016年,服务业TFP增长率大幅低于工业,分别为-2.61%和3.66%。资本和劳动投入在工业内部的再配置效应均促进工业TFP增长,其中资本再配置效应起主要作用。劳动在服务业内部的再配置效应更为明显,并优于工业,但是仍然不足以扭转资本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致使服务业的资本和劳动投入的综合再配置效应低于工业,分别为-0.56%和0.47%。从中国整体经济角度来看,资源跨行业流动发挥了工业和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缓解了服务业内部资本错配带来的效率损失,并增强了服务业利用劳动的效率。行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进一步放大了上述正向传导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建军  曾秀兰  
我国服务业已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研究服务业升级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5-2017年间的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的产业升级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服务业的效率改进和结构优化主要体现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要素投入占比的增加。基于应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得到的行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投入结构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结构的影响显著但较为微弱,而资本要素的结构变化无显著影响,提升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生产率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户艳辉  
文章首先利用1998~2009年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非参数Malmquist方法,分析了秦皇岛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点。然后基于四种理论假设,选取10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9个指标的关联度较高,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聚集经济、产出规模对秦皇岛市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廷干  吴开尧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改善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举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04—2014年上海市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两个驱动因素即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运用Tobit模型,具体解析了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各类指数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廷干  吴开尧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改善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举措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通过收集整理2004—2014年上海市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上海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将其分解为两个驱动因素即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进而运用Tobit模型,具体解析了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各类指数的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唐静  冯思允  
本文基于2008—2020年沪深A股服务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且这一影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另外,对处于东部地区、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的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降低交易成本、扩大规模经济效应是数字化转型作用于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忠安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非径向SBM超效率——Malmquist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之后构建包含城市化、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水平和金融发展在内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以探析其相关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忠安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非径向SBM超效率——Malmquist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之后构建包含城市化、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信息化水平和金融发展在内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以探析其相关效应,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勇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文献入手,综述并总结出测算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公式,并利用历年统计数据得出中国1952~2006年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借助科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产出率的贡献进行了纵向的时序分析,并与国外经验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服务业产出的贡献在1980年前波动较大,1980年后渐趋平稳,但总体水平偏低,以要素(资本)推动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与中国居民的低收入状态不相适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将城市化作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城市化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具体来说,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前,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城市化程度越过门槛值之后,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以人均GDP作为门槛变量后发现,当人均GDP未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人均GDP越过门槛值时,城市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中国正在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启示:应坚持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导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丽娟  刘茜铭  
基于2003—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系统高斯混合模型(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时间异质性检验表明,与2003—2014年相比,该促进作用在2015—2019年显著增强,符合我国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预期;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全链条创新驱动、交易成本降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科技服务业集聚影响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中介途径。基于以上结论,从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以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