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6)
- 2023(4031)
- 2022(3214)
- 2021(3156)
- 2020(2281)
- 2019(5563)
- 2018(5726)
- 2017(9774)
- 2016(5624)
- 2015(6516)
- 2014(6912)
- 2013(6387)
- 2012(5878)
- 2011(5318)
- 2010(5619)
- 2009(5028)
- 2008(5364)
- 2007(4932)
- 2006(4387)
- 2005(4078)
- 学科
- 济(18484)
- 经济(18448)
- 管理(15694)
- 业(13019)
- 企(12018)
- 企业(12018)
- 理论(8439)
- 方法(6495)
- 中国(6010)
- 教学(5991)
- 财(5816)
- 学(5628)
- 教育(5594)
- 业经(5582)
- 农(5460)
- 制(4704)
- 和(4185)
- 学法(4054)
- 教学法(4054)
- 数学(3969)
- 数学方法(3843)
- 银(3817)
- 银行(3814)
- 务(3778)
- 财务(3768)
- 财务管理(3749)
- 农业(3621)
- 行(3599)
- 企业财务(3500)
- 融(3416)
- 机构
- 学院(78563)
- 大学(77296)
- 济(26009)
- 管理(25998)
- 经济(25070)
- 研究(23420)
- 理学(20952)
- 理学院(20683)
- 管理学(20225)
- 管理学院(20068)
- 中国(19444)
- 京(17031)
- 财(15161)
- 江(14533)
- 科学(13901)
- 范(12758)
- 师范(12640)
- 州(12158)
- 所(11494)
- 中心(11372)
- 技术(11290)
- 财经(11142)
- 职业(10990)
- 北京(10984)
- 经(9860)
- 研究所(9836)
- 师范大学(9834)
- 农(9087)
- 院(8793)
- 教育(8674)
- 基金
- 项目(42766)
- 研究(36768)
- 科学(32098)
- 基金(27224)
- 家(22382)
- 国家(22080)
- 社会(20248)
- 教育(19377)
- 社会科(18847)
- 社会科学(18844)
- 科学基金(18717)
- 编号(18037)
- 省(17942)
- 成果(16302)
- 划(14363)
- 基金项目(13498)
- 课题(13198)
- 年(11864)
- 资助(11266)
- 项目编号(10863)
- 自然(10379)
- 性(10214)
- 自然科(10081)
- 自然科学(10079)
- 重点(9921)
- 自然科学基金(9902)
- 规划(9288)
- 大学(9199)
- 部(9062)
- 创(9015)
共检索到13209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蕙馨 焦勇
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创新驱动、推动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从世界范围看,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是世界经济演进的客观规律,也是新技术革命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内发展看,新旧动能转换是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考察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和模式,进而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二维视角分析新旧动能转换的动态演进。新旧动能转换包含要素、企业、产业和社会四个层面的着力点。新旧动能转换存在从政府主导走向政府引导、从经济领域走向社会领域、从重点示范走向全面推进、从要素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渐进式革新走向颠覆性创新等多条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玲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四个误区前一段,某些方面对中国经济判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对中国债务情况在评级中看得过重。忽视了中国政府债特别是地方债的实际情况。有时借债以后会形成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这些有效资产和优质资产还会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有的债务会变成应收款,其中大部分债务会变成有效资产。比如,一般地方债务会形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这些软设施,形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美峰 吴青龙 张超
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区域未来的发展潜力,文章通过2012—2018年我国2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从新动能增长和培育以及传统动能发展的角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并测算了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结果表明:传统产业技术和研发投入对新动能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传统要素投入对传统动能的影响越来越小。我国的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急剧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水平 指标体系 统计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的多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更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所致。从根本上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填补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汉权 姜江 盛朝迅
(一)改革发力破除体制壁垒和政策障碍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关键在于体制改革。要围绕制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制度供给,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汉权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创业创新引领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传统动能焕发新活力;产能过剩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地方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不断深入。但仍存在新产业、新动能发展规模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导致的动能衰退缺口;传统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偏低,优化升级任务艰巨;一二三次产业优化发展不平衡,第一、二产业相对滞后;基础薄弱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缓慢,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等问题。现阶段,进一步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需扫除多方障碍,包括市场准入壁垒较多、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尚未建立适应新经济发展的监管新模式等体制机制障碍,以及经济发展尚未完全脱离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政策的设计制定和贯彻落实缺乏统筹性、协调性,高端要素对新旧动能转换支撑力不足等障碍。为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应注重培育壮大新产业和新动能、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以激活旧动能、做优质量做强品牌。同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有利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引领作用;构建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新型监管模式;强化科技、人才、信息等高端要素的支撑力;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一洪
近十年来,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以及行业监管日趋严格等因素影响,城商行步入了规模增速放缓、结构持续调整、资产质量承压以及盈利能力下降的发展阶段。推动城商行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由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模式向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型,是新常态下城商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动能转换过程中,城商行面临着人才吸引力不足、科技支撑较为薄弱、业务结构和资本补充渠道较为单一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为此,城商行未来发展的重点应从以劳动力及资本投入为主的规模扩张路径转移到结构优化、注重可持续的稳健发展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从要素供给结构优化、技术与创新供给强化以及制度与管理机制完善等维度探索发展动能的转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衣明卉 吴慧香 张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阶段。而推进供给侧改革必须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我国政府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仍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加强政府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政府 内部控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元军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地方政府合理利用政府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参股方式扶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地方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产业引导基金 地方政府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樊祥成 徐晓梅
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的又一个全新课题。它的提出,表明我国对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更加深入。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要从培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手,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农业,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我国农业实现更大发展。
关键词:
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内在逻辑 思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哲 王明姬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动态演进的长期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置换,新旧动能交替更迭,为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动能释放不充分、置换不彻底、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亟须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置换经济增长动力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应挖掘内需动能潜力,重塑外需动能引擎,全面优化生产结构,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创新等政策工具,释放新动能发展活力。
关键词:
新动能 动能转换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璐璐 曹薇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时空分布、地区差异和收敛趋势。研究发现: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水平逐年波动上升,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不平衡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相比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不平衡分布的主要来源。同时,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σ、空间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趋同演进态势,在空间β收敛趋势下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在空间俱乐部收敛趋势下高——低集聚区的收敛速度最快。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改革
[作者]
盛朝迅
"十四五"时期是国际经济秩序重塑的关键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由孕育发展向形成高潮的关键过渡期、我国跨过高收入门槛的关键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意义重大,是我国转换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体制机制转型的重要途径。必须深化对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和特征的认识,厘清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活力;培育主体,做优做强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加快集群建设,形成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高地;创新优化要素支撑,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空间。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启峰
高校继续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客观分析新旧动能转换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的影响的基础上,以山东省地方高校为例,提出了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应坚持的原则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继续教育 教育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元 齐天成 马永凡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新旧动能指数,并研究了政府干预、金融发展与新旧动能转换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实现整体提升,且呈现出东部较优、中西部次之的空间分布格局;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金融发展对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形态;政府干预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旧动能推进。因此,一方面要统筹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进行,积极培育金融新动能;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明确其干预金融发展的有效边界。
关键词:
政府干预 金融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