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65)
2023(7209)
2022(5892)
2021(5545)
2020(4477)
2019(10217)
2018(10052)
2017(18742)
2016(9797)
2015(11599)
2014(11464)
2013(11628)
2012(11519)
2011(10901)
2010(10879)
2009(10482)
2008(10355)
2007(9345)
2006(8688)
2005(8089)
作者
(30056)
(25352)
(25185)
(24248)
(16445)
(12090)
(11299)
(9871)
(9687)
(9009)
(8890)
(8348)
(8294)
(8174)
(8106)
(7787)
(7612)
(7257)
(7167)
(6794)
(6641)
(6080)
(6072)
(5770)
(5757)
(5718)
(5360)
(5202)
(5132)
(4978)
学科
(71064)
经济(71009)
管理(26520)
方法(23731)
数学(21386)
(21338)
数学方法(21213)
中国(18067)
(16186)
企业(16186)
地方(16045)
地方经济(12267)
(12185)
贸易(12177)
(11947)
(11944)
(11856)
业经(11060)
(9977)
(9805)
环境(9102)
(9040)
金融(9040)
(8557)
银行(8551)
(8368)
(8315)
关系(8163)
(8118)
农业(7789)
机构
大学(163007)
学院(158997)
(85574)
经济(84297)
研究(64306)
管理(55415)
中国(50582)
理学(46664)
理学院(46088)
管理学(45436)
管理学院(45137)
(35836)
(35313)
科学(34659)
(32610)
经济学(29709)
研究所(29320)
财经(28650)
中心(27300)
经济学院(26498)
(26169)
北京(23394)
(22522)
(22398)
(22211)
财经大学(21143)
(20408)
师范(20255)
科学院(20063)
业大(18433)
基金
项目(96297)
科学(76676)
基金(73466)
研究(70691)
(63969)
国家(63531)
科学基金(53530)
社会(49828)
社会科(47422)
社会科学(47412)
基金项目(36964)
(32544)
资助(31585)
教育(31204)
自然(31107)
自然科(30420)
自然科学(30411)
自然科学基金(29901)
(28272)
编号(25256)
(23428)
国家社会(22806)
中国(22648)
(22140)
重点(21837)
成果(21715)
教育部(20582)
(19234)
人文(19148)
经济(19059)
期刊
(101762)
经济(101762)
研究(56662)
中国(32474)
(26336)
管理(23332)
学报(22851)
科学(22633)
(20970)
经济研究(18133)
大学(18088)
学学(17074)
(16426)
金融(16426)
财经(16424)
(14502)
农业(14456)
(13556)
问题(13550)
技术(13405)
世界(12635)
国际(12502)
教育(12305)
业经(11488)
技术经济(10303)
统计(9699)
(8272)
经济问题(8250)
(7905)
决策(7373)
共检索到258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玲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四个误区前一段,某些方面对中国经济判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对中国债务情况在评级中看得过重。忽视了中国政府债特别是地方债的实际情况。有时借债以后会形成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这些有效资产和优质资产还会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有的债务会变成应收款,其中大部分债务会变成有效资产。比如,一般地方债务会形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这些软设施,形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江淮  宋建  张玉昌  郑玉  姜青克  
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增长动能呈现出新的变化。本文从需求侧、供给侧及结构转换视角,探寻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构建了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同源的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指数。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论述,揭示了现阶段"新动能"的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至2015年历史低谷时,经济增长动能指数在累积中已出现回升,但仍处于原有前沿下规模效率增长阶段;(2)"新动能"指数已于2013年超越"常规动能"指数;(3)供给侧动能2008年前后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增长明显不足的需求动能与2011年进入停滞的结构转换动能,限制了供给侧动能的作用,并导致部分就业"迷失";(4)开放型发展动能在持续上升,对TFP增长率下降起到了逆向调节的作用,但是出口产品空间上创新与升级动能由升转降;(5)创新动能、直接融资动能和金融发展效率动能处于低水平,有金融资源禀赋优势的上市公司增长动能趋缓;(6)持续上升的增长动能已转到要素、企业、居民等微观主体动能上。顺应资源再配置动能变化趋势和要求,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决定作用,激发居民消费升级、要素替代与企业创新的动能,深化开放型动能,面向出口产品空间中高技术复杂度产品领域的开放、技术及知识创新与扩散,应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策重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近一段时期,国家大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出现了积极转换,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情况。未来应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统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新旧动能转换,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冯明  钟春平  
2020年,全球经贸形势在边际上会有所好转,世界经济增速和全球贸易额增速相比2019年会有所抬升。但美国大选年的政治不确定性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潜在风险仍需高度警惕,另外,英国脱欧程序落地以及法国、巴西、智利等地的社会不稳定事件也可能产生外溢风险。从内部来看,我们认为2020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具有四方面典型特征:一是中国经济仍然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结构调整期。旧动能增长潜力收窄,新动能尚不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梅若  
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96 8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速达7%。应当说,这一增速超出多家机构预期。尽管难以与此前十余年高达9%~10%的增速相媲美,但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升级的大背景下,7%的半年度经济增速不仅意味着中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也为完成全年7%左右的经济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的多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更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所致。从根本上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填补生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文哲   王明姬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动态演进的长期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置换,新旧动能交替更迭,为经济增长注入了不竭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动能释放不充分、置换不彻底、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亟须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置换经济增长动力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应挖掘内需动能潜力,重塑外需动能引擎,全面优化生产结构,保障新旧动能平稳转换,综合运用改革、开放、创新等政策工具,释放新动能发展活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经济工作部署的科学指导方针。本文概括了习近平新旧动能转换重要论述作为重大经济理论命题和新发展理念与当前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从供给和需求相互关系的视角,论证了新动能的实质是新需求和新供给的结合,并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总结了新供给和新需求结合下的先进制成品、数字产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共享经济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特征;探讨了三类新供给和新需求交易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的结论是:培育高水平供需关系的新兴市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理论逻辑和内涵;它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莹  史惠文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积极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依托能源、资源优势,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积极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内蒙古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如煤炭、煤电等传统能源产业)分化裂变、升级换代、跨界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陈尧俊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从全国以及区域角度对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实施不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环境规制监督由于效率问题从而不利于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的环境规制结果有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2)环境规制实施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源的挤占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而环境规制监督效率低下问题在西部地区更显著。(3)地方政府竞争在环境规制监督、实施以及结果三个环节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中均产生带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成莲  
为有效发挥金融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本文以江西省新余市钢铁、新能源、光电信息三大行业及其重点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金融在支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约束因素。最后,本文从金融监管与创新、政府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净  
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内涵、特征及目标,从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经济结构、拓展空间4个方面构建动能转换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测算,以青岛市为例进行新旧动能转换评价。结果表明:创新性和效率性对动能转换的推动力较大,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空间的拓展的推动力次之;创新投入、高技术人才、金融支持、新经济水平、信息化程度等具体因素对动能转换影响较大。青岛市科技创新引领带动能力相对薄弱,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面临诸多挑战,动能转换整体上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必须推动技术变革以激发创新活力,优化产业结构以打造经济新增长点,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拓展发展空间以挖掘动能转换潜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李军  王婧倩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及中国—东盟新一轮开放合作的有利契机下,要针对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过程的问题和短板,通过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东盟金融业开放门户,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等措施,加速广西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其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张藤  
文章基于2003—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综合指数,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集聚和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关联机制,并检验了政府干预在传导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新旧动能转换对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存在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但间接路径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干预强化了新旧动能转换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且随干预水平提高正向调节作用不断增强;当政府干预处于低水平时,产业专业化集聚间接效应占比高;当政府干预处于高水平时,产业多样化集聚间接效应占比提高;当政府干预水平位于均值-0.33与-0.02个单位区间时,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同时促进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推动双循环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国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过去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动力亟待由旧转新。绿色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