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4)
2023(2411)
2022(2053)
2021(1861)
2020(1449)
2019(3738)
2018(3700)
2017(7014)
2016(3423)
2015(3929)
2014(4230)
2013(4049)
2012(3905)
2011(3791)
2010(3874)
2009(3624)
2008(3863)
2007(3334)
2006(2966)
2005(2850)
作者
(9683)
(8332)
(8212)
(7694)
(5362)
(3912)
(3850)
(3314)
(3066)
(2954)
(2699)
(2670)
(2630)
(2599)
(2598)
(2537)
(2457)
(2416)
(2337)
(2306)
(2061)
(1983)
(1940)
(1934)
(1799)
(1794)
(1768)
(1682)
(1621)
(1607)
学科
(17766)
经济(17747)
(15680)
贸易(15673)
(15185)
管理(9081)
方法(8128)
(7959)
(7797)
企业(7797)
数学(5505)
理论(5479)
数学方法(5442)
(5425)
关系(5149)
(5028)
出口(5027)
出口贸易(5027)
(4714)
中国(4063)
业经(4024)
国际(3744)
贸易关系(3491)
(3370)
概况(3205)
进出(3145)
进出口(3145)
进出口贸易(3145)
各国(3124)
(3092)
机构
大学(59846)
学院(57848)
(29975)
经济(29531)
管理(21183)
研究(19823)
理学(18546)
理学院(18353)
管理学(18128)
管理学院(18034)
中国(14117)
(12642)
(12212)
财经(10351)
经济学(10098)
科学(9661)
(9545)
(9385)
(9354)
经济学院(9149)
研究所(8362)
(7981)
师范(7958)
北京(7794)
中心(7718)
(7716)
财经大学(7712)
(7284)
商学(6873)
国际(6799)
基金
项目(33842)
研究(26806)
科学(26631)
基金(25268)
(21115)
国家(20962)
科学基金(17726)
社会(17724)
社会科(16855)
社会科学(16852)
基金项目(12865)
教育(12359)
(11488)
编号(11259)
资助(10462)
自然(10234)
自然科(9978)
自然科学(9976)
(9832)
自然科学基金(9806)
成果(9684)
(8424)
教育部(7735)
重点(7708)
人文(7553)
国家社会(7423)
(7375)
中国(7349)
社科(7254)
(7218)
期刊
(32891)
经济(32891)
研究(19737)
(10480)
国际(9060)
(8665)
中国(8447)
管理(8212)
经济研究(6738)
学报(6569)
教育(6442)
科学(6028)
问题(5718)
大学(5474)
(5435)
贸易(5435)
学学(5000)
财经(4877)
业经(4738)
国际贸易(4586)
(4361)
(4316)
商业(4240)
世界(4229)
经贸(3881)
技术(3829)
(3617)
金融(3617)
经济学(3231)
农业(3123)
共检索到88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君丽  吴建环  
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外包和 FDI 的大量出现要求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以更好地解释贸易和投资模式的变化及跨国界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经济学家把研究的中心集中在单个企业的行为选择上,运用产业组织等经济理论和企业的异质性解释企业的国际化选择,这被称为新新贸易理论,以区别于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新新贸易理论的研究更微观,研究的中心是企业的国际进入决策和企业的国际化决策,本文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了综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隋福民  饶鹏  
长期以来,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各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这一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因此,本文从狭义的贸易利益与广义的贸易利益,真实的贸易利益与潜在的贸易利益,贸易利益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贸易利益与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四个角度作了一些评述。本文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之下,一国才可以从开放的国际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最终实现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目标,如政府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采取适当的贸易政策、在开放贸易情况下补偿受损人群的利益、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斌  
本文介绍了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充鲁格曼为主要代表于近二三十年间创建的国际贸易新理论,从该理论的诞生与发展脉络、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适应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着重分析了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这两个当代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显著特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孔欣  宋桂琴  
国际贸易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四个发展阶段。以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和Antras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异质性研究入手,分析了单个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和全球生产组织模式选择,从微观层面来剖析国际贸易产生、贸易利得与分配、资源配置等问题,使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具有了坚实的微观基础。虽然新新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做出了突破性贡献,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海军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新新贸易理论是在评判的继承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异质性企业模型和内生边界模型两个理论分支,以此解释了异质性因素和组织制度对企业贸易模式的影响,本文对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樊瑛  
21世纪初诞生的新新贸易理论突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以产业为对象的研究范畴,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以异质企业的贸易投资作为研究重点。企业异质性有两种形式,由于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以及企业组织形式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性,这两种异质性紧密相连。新新贸易理论通过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阐明了现实中只有部分企业选择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建立和拓展,将产业组织理论和契约理论的概念融入贸易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公司内贸易模式,并在企业全球化生产研究领域进行了理论创新。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海斌  
新新贸易理论是以企业异质性、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为特征的国际贸易理论。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梳理以往贸易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之后将贸易自由化对新新贸易理论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通过跨企业的再分配效应,贸易自由化在提高总生产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最后提出新新贸易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建民  
产业内贸易理论是70年代末期兴起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支,主要是研究与揭示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能解释的在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相近国家之间发生的同一产业部门内某一种产品双向流动的原因、性质、效果以及利益。学习与借鉴西方产业内贸易理论,对于制定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雯  
规制经济学自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和发展以来,已经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非常正式的研究领域。有关如何选择能够达到规制目标的政策措施、应当如何设计规制本身,以促进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及规制与市场的范围等问题已有浩瀚的文献加以论述。本文在介绍规制理论与流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简要地评述,力图使人们对规制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斌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外经济学界重新兴起了对技术变化问题的探讨,与此同时,在关于发达国家贸易和增长绩效的实证研究中,技术变化同样也被作为解释差异的一个重要因子。但上述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提高上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在此情况下,近年来国际经济学界兴起了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technological capabili-ty)的理论研究。技术能力理论在解释发展中国家的追赶和产业竞争力提高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该学科领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牛津大学的拉尔(Sanjaval Lall)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阿姆斯丹教授(Alice Amsdam)以及韩国汉城大学的金仁秀(Lim L...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祝凤梧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为了纠正管理会计研究中严重脱离实际的偏差,以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致力于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研究,迎来了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管理会计时代”,有关作业成本管理的争论在西方会计界展开。本文对争论的部分观点进行了评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柴忠东  施慧家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基于企业同质化的前提假定,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而,近年来以Melitz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在其规模、生产率以及工人的工资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提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称为新新贸易理论,其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和产业层面转向企业和产品层面,以生产率差异作为企业主要特征,从微观层面详细剖析了企业的出口、投资以及国际化生产组织行为,为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提供了新的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智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及其相关实证研究,是最近10余年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重要进展。本文介绍近五六年来该理论与相关实证研究中出现的三个新的发展方向:(1)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解释经典Melitz(2003)模型所不能解释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一些发现;(2)与企业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研究企业贸易产品的范围、组合与转换、广度与深度,及其他相关问题;三是与企业内贸易相结合,研究企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及其与企业间贸易的区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