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2)
- 2023(8048)
- 2022(6720)
- 2021(6438)
- 2020(5349)
- 2019(12131)
- 2018(11588)
- 2017(20782)
- 2016(11661)
- 2015(13464)
- 2014(13771)
- 2013(12990)
- 2012(11879)
- 2011(10654)
- 2010(11136)
- 2009(9871)
- 2008(10413)
- 2007(9663)
- 2006(8703)
- 2005(7821)
- 学科
- 济(43891)
- 经济(43844)
- 管理(29465)
- 业(24262)
- 企(20189)
- 企业(20189)
- 中国(14400)
- 地方(14330)
- 学(13677)
- 财(12295)
- 农(12076)
- 方法(11667)
- 理论(10968)
- 教育(9619)
- 业经(9354)
- 教学(8827)
- 数学(8779)
- 数学方法(8602)
- 地方经济(8180)
- 务(8063)
- 财务(8032)
- 财务管理(8002)
- 农业(7970)
- 制(7638)
- 和(7353)
- 企业财务(7341)
- 银(6839)
- 银行(6825)
- 融(6738)
- 金融(6736)
- 机构
- 学院(156745)
- 大学(152068)
- 济(54488)
- 研究(53005)
- 经济(52875)
- 管理(51387)
- 理学(41706)
- 理学院(41077)
- 中国(40702)
- 管理学(40131)
- 管理学院(39798)
- 京(33947)
- 科学(32333)
- 财(31260)
- 江(28349)
- 所(27176)
- 范(25555)
- 师范(25344)
- 中心(24866)
- 研究所(23615)
- 技术(22857)
- 州(22751)
- 财经(22512)
- 农(22094)
- 北京(21701)
- 职业(21324)
- 经(20048)
- 师范大学(19904)
- 院(19620)
- 业大(19032)
- 基金
- 项目(93664)
- 研究(77084)
- 科学(72056)
- 基金(61292)
- 家(53070)
- 国家(52081)
- 社会(44433)
- 科学基金(43535)
- 社会科(41610)
- 社会科学(41598)
- 省(40016)
- 教育(38900)
- 编号(35663)
- 划(32518)
- 基金项目(31635)
- 成果(31284)
- 课题(26722)
- 自然(25506)
- 自然科(24802)
- 自然科学(24794)
- 资助(24619)
- 自然科学基金(24301)
- 年(23166)
- 重点(22446)
- 发(21478)
- 项目编号(20970)
- 性(20586)
- 部(19896)
- 规划(19550)
- 创(19282)
共检索到2646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运舒 张晨
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会计带来了挑战,也给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本文基于新文科视域,在充分吸收一流会计建设现有研究成果和国内外高校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新文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关系以及赋予会计一流专业建设的历史使命。按照新文科要求,结合工科院校特点,提出“‘双新’驱动、分层分类构建专业创新教育生态以及立足会计专业本质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工科院校一流会计专业建设的战略定位,并以合肥工业大学会计专业为例,分析工科院校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的路径和举措。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红杰 白静
在大智移云物等技术浪潮的驱动下,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会计消亡论和会计重生论各执一词,会计行业究竟何去何从?会计专业教育如何发展?业界均在奋力探索。在"双一流"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为会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契机。文章首先对"双一流"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政策进行了梳理,进而通过"回归初心"的思考提出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会计高等教育不能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来替代会计专业本身的能力建设。最后以郑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建设为例,从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构建"三融合一连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双循环多主体"的人才培养路径、重构课程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会计专业能力提升的探索,期望对后续"双万计划"中的会计学一流专业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统建
新工科视域下的林业院校正面临着一场持续、全面而深入的教育治理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析了当前国内林业院校本科教育遭遇的现实困境;根据新工科提倡的专业建设新理念、新思维、新方式和新方法。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林业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总体思路。借鉴新工科建设的核心理念提出"新林科"概念,从专业结构交叉融合、课程新体系构造和实验实践教育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工科 林业院校 一流本科教育 新林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传里
地方本科院校需转变观念,提高文科实践教学的地位;设计适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系统性,强化综合能力培养;整合全校相关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管理;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开展会计模拟仿真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以促进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其阳 陈骏
以高校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阐述新文科背景下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然向度,并指出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然问题,建议从加强德育教育统合、推动课程体系耦合、强化师资队伍整合和促进组织跨界聚合等方面实现审计专业人才高质量培养。
关键词:
新文科 审计专业 人才培养 新探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必荣
新文科建设及其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如何重塑文科育人育才理念,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紧迫之需。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为例,聚焦思政视角,阐释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架构,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师资队伍和考核评价等层面剖析传统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以需求导向为引领,演绎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思路和框架结构,构建思政引领下的多元育人平台、课程教学机制、多重保障等完善措施,旨在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路径实现。
关键词:
会计学 思政引领 新文科 人才培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阴瑞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的外语教学正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新时代外语类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文科"、"大外语"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日语要如何改革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和人才的需要已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的日语研究和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课程的创新上,通过加强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强日语专业教材建设、丰富日语专业评价手段,来推进高校日语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以促进和推动日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由窦硕华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发行的《新文科视角下的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个案研究》一书,正是主动回应国家、对接社会需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在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中,进一步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该书以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为案例,围绕对日语人才的培育,基于调查问卷和采访调查,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规律,探讨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对日语专业的在校生提供职业规划借鉴,向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建设性意见,并在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因地制宜的主张以及具体的建设路径和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琳琪
工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应紧跟时代步伐,突出特色导向,推进交叉新专业和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融合"金课",加强师资建设,推动新文科建设下的课程提质和模式创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工科院校外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
工科院校外语专业 改革 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秀凤 吴祝武 李桂娥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跨界整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行业特色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实验教学体系滞后、实验教学方式单一、实验队伍力量不足等问题,该文从更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打造开放共享平台和强化队伍协同支撑四个方面探讨新时期公共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举措,以期为高水平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金彬 代娆 曹明才 漆婉霞 赵蓓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高等院校的责任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对接会计职业社会需求,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自觉要求与现实选择。文章对成都大学会计学专业开展近十年会计教育改革,尤其是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索与实践应用及其取得的良好成效进行简要总结,期望能为正在开展会计教育改革探索、完善会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高等院校与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虹 赵海洪
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如何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德育功能是专业课思政建设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会计学原理》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第一课。文章分析了该课程的思政教学痛点,并从明确思政教学目标、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增加思政教学考核四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及实践,从而更好地落实课程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
会计学原理 思政建设 教学方式 教学实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潇娜 龚蛟腾
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定位多维分裂、课程积习难改、培养方式单一、人才供需脱节等问题,其发展趋势是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多维度开拓的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崇德型人才、引领知识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构建协同共享的培养方式、探索需求导向的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建立注重实效的管理机制,是新文科建设潮流中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利 董必荣
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学生投入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包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成果、课程、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度、师生互动水平、专业环境支持度、持续改进机制等八个维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中影响学生投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框架的各维度及质量标准强调了学生投入理论和OBE理念等先进教育理念,突出了一流专业的学业挑战度和高阶认知学习,以及各维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印证关系,体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应落实到学生学习上,从学生投入的视角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投入理论及其实践应用NSSE(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和CCSS(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工具为框架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学生投入 一流专业 成效评价框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仪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开始同经济发展实现密切结合。其中,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专业,在教学中应当与时俱进,对专业教学进行创新,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本文在对高职院校设置财税一体化课程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了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高职会计专业财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就高职院校财税一体化课程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建议,以期对会计学专业财税一体化课程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财税一体化 课程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新文科背景探索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的创新路径——评《中国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发展》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
新工科视域下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环境变化与制度变迁的经济后果:会计理论探索与实践证据——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综述
阅读推广进课堂:新文科背景下目录学教学改革探索
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普通高师院校“大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师范大学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为例
协同视角下会计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来自工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课程建设中地方工科院校专业实验室的4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