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1)
- 2023(13062)
- 2022(10639)
- 2021(9700)
- 2020(7744)
- 2019(17647)
- 2018(17595)
- 2017(33432)
- 2016(18259)
- 2015(20655)
- 2014(20820)
- 2013(20644)
- 2012(18895)
- 2011(17194)
- 2010(16933)
- 2009(15160)
- 2008(14694)
- 2007(12949)
- 2006(11495)
- 2005(9661)
- 学科
- 济(76632)
- 经济(76564)
- 管理(52819)
- 业(45752)
- 企(38143)
- 企业(38143)
- 方法(32316)
- 数学(27793)
- 数学方法(27493)
- 中国(21090)
- 业经(20705)
- 地方(20112)
- 农(19400)
- 学(17348)
- 财(15877)
- 和(13343)
- 农业(13220)
- 理论(12504)
- 产业(12498)
- 环境(12449)
- 贸(11576)
- 贸易(11570)
- 技术(11442)
- 易(11164)
- 信息(11106)
- 教育(11055)
- 图书(11012)
- 制(10879)
- 地方经济(10712)
- 书馆(10425)
- 机构
- 大学(260088)
- 学院(255822)
- 管理(105205)
- 济(94687)
- 经济(92315)
- 理学(91010)
- 理学院(89947)
- 管理学(88414)
- 管理学院(87915)
- 研究(82920)
- 中国(60137)
- 京(55874)
- 科学(53747)
- 财(41653)
- 所(40344)
- 业大(38204)
- 中心(38012)
- 农(37885)
- 江(37316)
- 范(37176)
- 研究所(37118)
- 师范(36880)
- 北京(35277)
- 财经(33885)
- 州(31907)
- 院(31058)
- 经(30792)
- 师范大学(29671)
- 农业(29502)
- 技术(28002)
- 基金
- 项目(182705)
- 科学(143090)
- 研究(136884)
- 基金(130234)
- 家(112694)
- 国家(111738)
- 科学基金(96280)
- 社会(84634)
- 社会科(80130)
- 社会科学(80110)
- 省(72064)
- 基金项目(69887)
- 教育(61686)
- 自然(61635)
- 划(60240)
- 自然科(60119)
- 自然科学(60108)
- 自然科学基金(58973)
- 编号(58413)
- 资助(51901)
- 成果(47560)
- 重点(40309)
- 发(39400)
- 课题(38900)
- 部(38872)
- 创(37834)
- 项目编号(36439)
- 创新(35189)
- 科研(34612)
- 国家社会(34281)
- 期刊
- 济(101695)
- 经济(101695)
- 研究(72151)
- 中国(48145)
- 学报(41872)
- 管理(36181)
- 科学(35967)
- 图书(35182)
- 农(33645)
- 教育(32866)
- 大学(31044)
- 财(28898)
- 学学(26947)
- 书馆(26541)
- 图书馆(26541)
- 农业(24214)
- 技术(22960)
- 融(18003)
- 金融(18003)
- 业经(17623)
- 经济研究(15452)
- 情报(15130)
- 财经(15092)
- 坛(13840)
- 论坛(13840)
- 理论(13403)
- 科技(13051)
- 问题(12981)
- 经(12723)
- 实践(12671)
共检索到37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邵安华
图书馆与数字人文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新文科建设为图书馆向数字人文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图书馆吸纳数字人文的人文理性和价值思考,实现数字人文、信息与技术的相互升级,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鼓励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图书馆数字人文高质量建设工作。图书馆数字人文是新时代新文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如今图书馆数字人文相关研究已经在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文章针对当前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调整图书馆工作重点、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加大数字人文资金供给、深化人才体系建设来推进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文科 图书馆 数字人文 人文服务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成林 肖可以 黄凯健
本文以40所具有一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欧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对被调研高校的支撑部门、人员配备、教学支持、科研支持四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特点总结。国外高校数字人文中心主要有以下四点特色:建设主体多样性、图书馆定位明确,多元化、专业化的人员配备,系统化的数字人文教学支持和全方位的数字人文科研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找准定位,注重校内合作和跨机构合作,建设数字人文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数字人文教学支持体系,打造"一站式"数字人文科研服务平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潇娜 龚蛟腾
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存在定位多维分裂、课程积习难改、培养方式单一、人才供需脱节等问题,其发展趋势是培养多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多维度开拓的创新型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的崇德型人才、引领知识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构建协同共享的培养方式、探索需求导向的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的教育体系、建立注重实效的管理机制,是新文科建设潮流中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日娜 薛玉 马翠嫦 王蕾 叶湄
随着新文科发展大潮与数字人文研究热潮汇聚,图书馆如何发挥资源、组织与服务优势,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推进新文科建设,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文章以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基础,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经验与规划建议,遵循现状梳理——理论构建——提出规划的思路:首先对新文科与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厘清新文科与数字人文的关系,主要聚焦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共同性、以人为本的共通性、以学科融合发展为目标的一致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导向的新文科发展规划理念、要素与框架,进而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资源平台、特产文献资源数字人文平台、数字人文研究实验室、学者机构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芳 余望枝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多,其应用领域日趋丰富。目前国内外多所高校设立了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国际上也已成立多个数字人文研究联盟。这些数字人文研究联盟多以高校和图书馆为依托,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媒体研究、数字艺术和其他相关领域,为各类数字人文研究项目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持续的资金支持、机构间的协同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培训服务。文章通过调研数字人文中心网络(CenterNet)、人文中心和研究所(CHCI)和数字人文组织联盟(ADHO)及国内相关机构数字人文项目的建设情况,提出数字人文环境下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小林 曹如中 向洪 郭华
数字化时代图情档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图情档学科必须在理论、方法与发展方向上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向数字人文转型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文章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运用理论研究方法,阐述了数字人文的产生机理及其理论内涵,分析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契合关系,探讨了数字人文对图情档学科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价值坚守和逻辑进路,认为图情档学科与数字人文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新文科建设为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图情档学科可以通过融合创新向数字人文转型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新文科建设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新文科的发展,数据逐步成为人文学科关键研究要素和基础资源,在数字化发展及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数据服务已逐步成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之一。本文从新文科背景下面向人文研究的嵌入式数据服务出发,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中国故事征引与阐释”嵌入式数据服务实践,对面向新文科的嵌入式数据服务中的数据建设、数据管理及学科研究服务等进行了论述。新文科背景下的嵌入式数据服务不但延伸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数据服务模式,也拓展了新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面向新文科的数据服务能力,在新的数据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也面临角色转变、数据服务的升级以及专业关系的重组。
关键词:
新文科 人文研究 数据服务 嵌入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欧阳剑 彭松林 李臻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迎春
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藏资源建设,伴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都开始将馆藏的特色资源数字化。但是,大多图书馆仅是通过简单扫描或建成数据库的形式供用户检索和利用,只有少数图书馆将数字人文理念结合进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分析和研究。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确定了以数字化的特色馆藏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以后,将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为突破口,把"原版民国时期文献"和建国后出版的"新版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编校、再版和影印出版)结合起来,建设一个能充分揭示民国时期文献及整理成果子目内容的目录数据库——"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不仅有效促进人文学者对民国文献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为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和采集的有章可循提供依据。
关键词:
数字人文 特藏资源 数字化 民国时期文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丹 蔡迎春 何秀全
为了适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对数据素养和服务的新要求,图书馆开展了以学术训练营为主要模式的新探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围绕数据素养和数据服务为主题的学术训练营在目标、内容、形式、成效等方面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加强馆际合作协同、创设跨学科现实应用场景、促成产学研一体化、打造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学员数据素养的效果评价等优化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洁纯 许鑫
“第三空间”理论为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场景构建和服务模式等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但仍存在问题亟须解决,而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的集大成者,对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具有启示意义,使元宇宙建构的虚拟空间也能发挥场所作用。文章总结元宇宙蕴含自由、平等、个性化、多元化、社交属性、展示自我的“第三空间”理念,变革原有不彻底、不成熟、不够人性化的建设思路,增强人本意识;提出利用元宇宙技术重塑参考咨询服务、教育体验、内容生产、数据保护和社交五大图书馆“第三空间”场景,充分发挥技术的力量;探讨当元宇宙成为真正的“第三空间”时,实现元宇宙图书馆的两种方案。
关键词:
元宇宙 第三空间 图书馆 虚拟空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涛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当知识转移时便产生了知识复用。数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图像应纳入数据流通环节,成为一种“活”的资源。论文从描述层面、组织层面和内容层面3部分构建了图像知识语义模型,分别对应图像的元数据复用、图像复用和内容复用。其中,内容层面的语义模型又涉及对象目标的内容、标签、方位和语义关联4个维度。在图像知识语义模型基础上,论文从“图像复用”“标注复用”和“混合复用”3方面构建图像知识复用链。案例分析部分从“图像复用”“研究独立”和“知识传承”3个角度探讨了图像知识复用的优势,尽可能为图像资源的数字人文应用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可操作路径。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刘艳
早期阅读源于幼儿心理发展需要,是幼儿开始终身学习的"启蒙"。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分析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意义、影响早期阅读的因素,认为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的阅读环境、优化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开展分级阅读指导与服务、加强与家庭及幼儿园等的合作是图书馆开展早期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
儿童心理 早期阅读 阅读推广 图书馆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王磊 吕鹏辉
[目的/意义]从爬取的海量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出发,对微信推送文章的外部特征及高传播指数推文的文本内容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从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角度为国内图书馆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利用Python语言编写爬虫系统及各种计算脚本,将获取的58个图书馆的12446条推文作为数据样本,结合微信传播指数WCI、单篇推文传播指数WACI以及高频词共现网络,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文现状、内容及问题。[结果/结论]各图书馆应主动应对微信公众号推文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从制定考核指标、需求挖掘、创造热点等方
关键词:
图书馆 微信 数据爬取 文本挖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易斌 刘颖 袁小斌 陈淑文
图书馆作为典型的公共场所,具有空间的开放性、管理的秩序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公益性等特性,但不能因此而忽视甚至排斥读者的隐私权。保护读者的隐私必须确立尊重读者人格、公共利益优先、采纳最小侵害、排除特殊要求、控制知情范围的原则,以此规范现实中的电视监控、拍摄和人身检查等情形,使读者的隐私权得到切实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