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8)
2023(8580)
2022(6156)
2021(5327)
2020(4012)
2019(8376)
2018(8593)
2017(14721)
2016(8228)
2015(9309)
2014(8673)
2013(7821)
2012(6875)
2011(6344)
2010(6279)
2009(5813)
2008(5479)
2007(5252)
2006(4710)
2005(3819)
作者
(20887)
(17025)
(16974)
(16331)
(10755)
(8031)
(7950)
(6615)
(6457)
(6266)
(5903)
(5599)
(5453)
(5255)
(5202)
(5152)
(4977)
(4976)
(4881)
(4879)
(4273)
(4145)
(4124)
(3910)
(3871)
(3853)
(3792)
(3716)
(3560)
(3488)
学科
(25309)
经济(25293)
管理(22100)
(14452)
业经(12356)
(11817)
企业(11817)
中国(11270)
图书(10675)
书馆(10133)
图书馆(10133)
产业(8763)
(8719)
信息(8556)
工作(8556)
总论(8132)
信息产业(8089)
教育(6728)
地方(6536)
(6268)
农业(5755)
理论(5689)
教学(5601)
(5452)
方法(5266)
(5102)
(4850)
贸易(4846)
(4691)
(4582)
机构
大学(102550)
学院(100923)
管理(35912)
(31065)
研究(30148)
经济(30041)
理学(29262)
理学院(28910)
管理学(28155)
管理学院(27933)
中国(22579)
图书(21928)
(21561)
书馆(21396)
图书馆(21395)
科学(18735)
(18162)
师范(18014)
(17360)
(15598)
(15360)
中心(15017)
技术(13500)
师范大学(13461)
业大(13341)
(13323)
北京(13248)
(12996)
职业(12293)
研究所(11931)
基金
项目(67142)
研究(57032)
科学(51588)
基金(43476)
(36298)
国家(35920)
社会(33981)
社会科(32042)
社会科学(32034)
科学基金(31171)
(28779)
编号(28008)
教育(26836)
成果(24911)
(22653)
基金项目(22233)
课题(18611)
项目编号(18243)
(17639)
自然(16734)
自然科(16320)
自然科学(16317)
自然科学基金(15955)
(15898)
资助(15541)
(15160)
研究成果(14808)
重点(14744)
(14536)
规划(14138)
期刊
(38814)
经济(38814)
图书(30186)
研究(29030)
中国(26731)
书馆(24368)
图书馆(24368)
教育(24011)
学报(15335)
(12465)
管理(12340)
(12219)
大学(11764)
科学(10294)
技术(9588)
农业(9050)
(8985)
论坛(8985)
业经(8770)
情报(8467)
学学(8159)
职业(7427)
(7307)
金融(7307)
经济研究(6480)
图书馆学(5109)
财经(4941)
高等(4802)
建设(4685)
科技(4570)
共检索到168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日娜  薛玉  马翠嫦  王蕾  叶湄  
随着新文科发展大潮与数字人文研究热潮汇聚,图书馆如何发挥资源、组织与服务优势,以数字人文为切入点推进新文科建设,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热点。文章以中山大学数字人文建设发展规划编制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为基础,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经验与规划建议,遵循现状梳理——理论构建——提出规划的思路:首先对新文科与数字人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厘清新文科与数字人文的关系,主要聚焦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共同性、以人为本的共通性、以学科融合发展为目标的一致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导向的新文科发展规划理念、要素与框架,进而从人文科学研究基础资源平台、特产文献资源数字人文平台、数字人文研究实验室、学者机构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规划内容。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成林  肖可以  黄凯健  
本文以40所具有一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欧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对被调研高校的支撑部门、人员配备、教学支持、科研支持四个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和特点总结。国外高校数字人文中心主要有以下四点特色:建设主体多样性、图书馆定位明确,多元化、专业化的人员配备,系统化的数字人文教学支持和全方位的数字人文科研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找准定位,注重校内合作和跨机构合作,建设数字人文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数字人文教学支持体系,打造"一站式"数字人文科研服务平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董智慧  
新文科背景下建筑空间的设计发展如何创新,如何在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的基础上融合拓展,对于人们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提高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从目前环境来看,街区图书馆空间的设计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建筑设计“万紫千红春意闹”的良性进步发展,通过需求带动知识文化为主的街区图书馆空间设计,将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的知识诉求和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探求欲也越来越高,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新文科建设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新文科的发展,数据逐步成为人文学科关键研究要素和基础资源,在数字化发展及用户需求的推动下,数据服务已逐步成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之一。本文从新文科背景下面向人文研究的嵌入式数据服务出发,对其内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中国故事征引与阐释”嵌入式数据服务实践,对面向新文科的嵌入式数据服务中的数据建设、数据管理及学科研究服务等进行了论述。新文科背景下的嵌入式数据服务不但延伸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数据服务模式,也拓展了新的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面向新文科的数据服务能力,在新的数据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也面临角色转变、数据服务的升级以及专业关系的重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邵安华  
图书馆与数字人文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新文科建设为图书馆向数字人文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图书馆吸纳数字人文的人文理性和价值思考,实现数字人文、信息与技术的相互升级,为图书馆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鼓励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图书馆数字人文高质量建设工作。图书馆数字人文是新时代新文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如今图书馆数字人文相关研究已经在图书馆事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作用。文章针对当前图书馆数字人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调整图书馆工作重点、探索数字技术应用、加大数字人文资金供给、深化人才体系建设来推进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菲菲  张思思  
在新时期,我国文科实验室建设呈现出应用场景扩大、体系化设计、全方位布局的特征。该文基于文科实验研究方式和方法趋向“数据化”和“智能化”、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细化”和“具化”、参与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和“网络化”、平台功能发展趋于“场景化”和“智库化”的特点,提出:实验室建设需要不断丰富建设内涵、创新建设形式、规范组织运行,以文科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文彬   陈洪侃   孟凡   步一  
“交叉融合”是“新文科”建设中的重要关键词。随着“新文科”的提出,图书馆学需要从自身原有的范式进一步衍生出“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范式。新范式并不是取代传统范式,是相互并存、促进和补充,利用新范式指导图书馆学的创新,更好地发现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点。为此,该研究首先梳理范式的概念,并从观念范式、规则范式和操作范式三方面总结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的范式,最后以“图书馆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法学”和“图书馆学+理工”为例深入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的范式。该研究指出,在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变”与“不变”:“变”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中的方法、策略和手段(方法论),“不变”的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归宿(认识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蝶  曹如中  熊鸿军  郭华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图情档工作环境与职业场景发生巨变,图情档学科面临转型发展。文章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分析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发展的契合关系,探讨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机理,给出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新文科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奠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基础和技术支持,图情档学科在新文科和数字人文的引导下完全可以得到正向发展,未来图情档学科应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数字人文专业人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小林  曹如中  向洪  郭华  
数字化时代图情档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图情档学科必须在理论、方法与发展方向上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向数字人文转型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文章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运用理论研究方法,阐述了数字人文的产生机理及其理论内涵,分析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契合关系,探讨了数字人文对图情档学科转型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价值坚守和逻辑进路,认为图情档学科与数字人文之间存在着内在契合。新文科建设为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政策支持,图情档学科可以通过融合创新向数字人文转型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欧阳剑  彭松林  李臻  
[目的/意义]数据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础和核心之一,图书馆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不但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拓展图书馆人文数据服务,可极大地促进数字人文科学的发展,也是图书馆知识型专业服务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供更高层次领域的服务。[方法/过程]分析数字人文研究中的人文数据特点及人文学者研究对人文数据的需求,认为图书馆需从人文数据的完整性、可计算性、可用性及重用性、可发现以及获得性等角度出发进行人文数据组织与重构。[结果/结论]要克服人文数据碎片化带来的零散、不系统的弊病,必须采用数据复原与重构的方式恢复或重建人文数据所蕴含的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数据化、数据融合、数据关联及发布等手段,最终实现知识单元的精细粒度化、知识组织的语义化、知识呈现的可视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阴瑞  
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的外语教学正在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新文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新时代外语类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文科"、"大外语"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日语要如何改革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和人才的需要已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的日语研究和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课程的创新上,通过加强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加强日语专业教材建设、丰富日语专业评价手段,来推进高校日语课程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日语人才,以促进和推动日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由窦硕华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发行的《新文科视角下的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个案研究》一书,正是主动回应国家、对接社会需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契机,在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中,进一步培养人才的具体方案。该书以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为案例,围绕对日语人才的培育,基于调查问卷和采访调查,分析我国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的规律,探讨日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对日语专业的在校生提供职业规划借鉴,向毕业生提供专业的建设性意见,并在结合国家教育政策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型、因地制宜的主张以及具体的建设路径和方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丹  蔡迎春  何秀全  
为了适应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对数据素养和服务的新要求,图书馆开展了以学术训练营为主要模式的新探索。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围绕数据素养和数据服务为主题的学术训练营在目标、内容、形式、成效等方面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定问题。在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加强馆际合作协同、创设跨学科现实应用场景、促成产学研一体化、打造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学员数据素养的效果评价等优化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颖  赵萌萌  王旋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为数据源,检索"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相关研究文献,对所得文献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对于这一课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图书馆顶层规划研究较少;资源建设经验性研究比较多,缺少有效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对于改革和创新缺少系统化评估的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邱汉琴  杜莹莹  
科学技术和跨界融合趋势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深化“四新”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强拔尖人才培养~((2))。数字文旅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的培养创新与实践是推动旅游产业实践发展的重要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怡妃   左清富  
法学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关键环节。当前,新文科建设对应用型高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法学作为应用型高校的常设性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学科融合不够深、课程设置需求度不够、师资队伍薄弱、实践教育难落实等问题。文章提出应当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与自身实际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