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2)
2023(11142)
2022(9134)
2021(8910)
2020(6967)
2019(15834)
2018(15651)
2017(28037)
2016(15198)
2015(17278)
2014(16723)
2013(15760)
2012(14221)
2011(12919)
2010(12926)
2009(11810)
2008(11342)
2007(9901)
2006(8930)
2005(7808)
作者
(38757)
(32197)
(32061)
(30845)
(20289)
(15289)
(14558)
(12340)
(12243)
(11472)
(11001)
(10880)
(10115)
(10106)
(10098)
(9954)
(9453)
(9361)
(9328)
(9221)
(8119)
(7787)
(7702)
(7335)
(7292)
(7219)
(7146)
(7098)
(6517)
(6344)
学科
(54433)
经济(54372)
管理(34790)
(28560)
(22283)
企业(22283)
中国(21724)
方法(19363)
(17629)
数学(17244)
数学方法(16877)
(13901)
业经(13361)
(13229)
贸易(13219)
(12970)
(12675)
教学(12424)
农业(11020)
地方(10896)
理论(10750)
教育(10305)
(10154)
银行(10149)
(10147)
(9894)
(9535)
金融(9531)
(9215)
(9032)
机构
学院(198252)
大学(195226)
(82188)
经济(80552)
研究(73723)
管理(66281)
中国(56234)
理学(55674)
理学院(54986)
管理学(53825)
管理学院(53443)
(42362)
科学(41860)
(38864)
(35984)
中心(32764)
研究所(32446)
(31188)
师范(30906)
财经(29556)
(29465)
(28014)
北京(27788)
(27137)
(26960)
经济学(26386)
师范大学(24738)
业大(24093)
(24003)
技术(23845)
基金
项目(128183)
研究(102505)
科学(100029)
基金(89542)
(77620)
国家(76940)
科学基金(64810)
社会(63552)
社会科(60051)
社会科学(60035)
教育(50633)
(49347)
基金项目(45362)
编号(43664)
(41820)
自然(37682)
成果(37379)
自然科(36769)
自然科学(36761)
资助(36405)
自然科学基金(36085)
课题(32572)
重点(30049)
(29172)
(29138)
(28144)
国家社会(26960)
(26893)
(26750)
中国(26087)
期刊
(96966)
经济(96966)
研究(68240)
中国(50260)
教育(42607)
(29158)
(27620)
管理(26921)
学报(26901)
科学(25519)
大学(21740)
技术(20691)
学学(19496)
农业(19262)
(19218)
金融(19218)
经济研究(17264)
业经(15824)
财经(14999)
职业(13331)
(13265)
(12547)
问题(12221)
国际(11223)
世界(11072)
(10496)
图书(10493)
(10155)
论坛(10155)
(8634)
共检索到318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增宝当周  钟进文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是中华文学多元一体的重要表现,对了解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机遇,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要以彰显中国多民族文学特色、创新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价值引领功能为目标。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和加强课程管理的基础上,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更要在专业融合趋势中不断探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科际整合课程建设路径。借助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打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姜美玲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教学必须实现价值转型,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模式——思维型教学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婉婷  
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文章以《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围绕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要求,首先,探讨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供应链管理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并以供应链管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最后系统提出新文科背景下供应链管理思政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晓婷  
当前,中国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新文科建设为学科融合性新专业带来了发展契机。文章结合教育部发展新文科的精神,从金融科技专业设立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制约金融科技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围绕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金融科技专业发展提供思路,助推新文科建设。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柯平  刘旭青  贾朝霞  
新文科给图书馆学专业发展以新的机遇,也给目录学等传统专业课程的生存以极大的挑战。探索适应新环境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一直是目录学课程的一个重点,阅读推广进课堂是新文科背景下目录学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和方向。该文总结了阅读推广进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从推荐书目、读书志、书评、索引、阅读照片、献给父母的书等六个方面梳理阅读推广进课堂的实践探索,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图书馆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肖磊   田梦杰  
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内在要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为克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在全面总结罗斯托夫地区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包含学生学业负担最优化和教师教学过程最优化两个方面,最终指向学生身心的合理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与我国“双减”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精神实质相契合。当下的教学改革应着手于目标的协同化、内容的合理化、方式的科学化、资源的优质化以及评价的多维化等,建构适合于我国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体系,进而实现减负提质的政策目标和社会预期。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家层面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8次。总体上来说,前7次课程改革过于注重传承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相对忽略。这次新课程改革,找到了实现这两种文化传承有机整合的途径和机制。在课程改革的文化观上,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在课程改革的方法论上,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雨  
<正>新农科建设理念的提出,是回应新时代农业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面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必须加快新农科建设,摒弃过时的办学定位、僵化的办学体制、陈旧的办学格局,打造新乡村、新农业、新农民三要素耦合的新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远超过往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的改革成果。其中,英语作为在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在不断结合学科本位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培  刘艳平  
在新文科推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进程中,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运用多元化载体和多模态传播策略等形式,从课堂文化、校园文化、思政元素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旨在优化多学科重组融通,加强文化渗透路径的建设,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为国家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赫灵华  
当前,新文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应用型高校在内的各类高校正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是新文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如何使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符合新文科建设要求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吉林动画学院积极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打造"大通识+小通识"的通识教育体系,建立了以通识教育为中心的跨专业、跨学院、跨学科协调育人机制,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江涛涛  王文华  
传统商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新文科建设是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积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方面。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曙霞  
文章结合高校本科段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教学现状,针对经管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本位",职业性不强,课程设置不讲特色,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滞后等问题,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及措施进行探讨,具体的措施有: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实战型卓越师资队伍,完善学分制,增加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块等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玉莲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州工商学院财会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例,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思路、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步骤、跨专业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进行剖析,从而推进新文科背景下财会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姚小烈  
"互联网+教育"最核心的价值是基于信息对称的师生关系的重构和因此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领域,只有推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创新少数民族汉语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学习服务,才能实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敏  王银屏  李昂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新技术+专业”式的新型专业和方向正在兴起,推动高校与实务界联合教学的融合性教学模式快速发展。本文以智能会计方向的核心课程“大数据审计”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融合性课程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指出融合性课程设计中应注意处理好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调动高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积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