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2)
- 2023(15813)
- 2022(12773)
- 2021(11844)
- 2020(9686)
- 2019(21739)
- 2018(21571)
- 2017(40541)
- 2016(21867)
- 2015(24063)
- 2014(23855)
- 2013(22892)
- 2012(20344)
- 2011(18098)
- 2010(18616)
- 2009(17915)
- 2008(17929)
- 2007(16119)
- 2006(14676)
- 2005(13679)
- 学科
- 业(91573)
- 济(85794)
- 经济(85648)
- 企(82840)
- 企业(82840)
- 管理(81805)
- 方法(32224)
- 业经(31752)
- 财(31652)
- 农(30907)
- 制(25192)
- 中国(23918)
- 数学(22851)
- 数学方法(22554)
- 技术(22147)
- 务(22005)
- 财务(21960)
- 财务管理(21930)
- 农业(21740)
- 企业财务(20743)
- 理论(20035)
- 体(18605)
- 和(16386)
- 划(16254)
- 策(16242)
- 体制(15907)
- 银(15661)
- 银行(15645)
- 贸(15595)
- 贸易(15586)
- 机构
- 学院(308218)
- 大学(300765)
- 济(127147)
- 经济(124501)
- 管理(120993)
- 理学(102680)
- 理学院(101696)
- 管理学(100273)
- 管理学院(99687)
- 研究(96713)
- 中国(78055)
- 财(65375)
- 京(62611)
- 科学(54338)
- 财经(49745)
- 江(49307)
- 所(47113)
- 农(46194)
- 经(44896)
- 中心(44601)
- 研究所(41538)
- 业大(39873)
- 北京(39502)
- 范(39121)
- 师范(38762)
- 州(38749)
- 经济学(38496)
- 财经大学(36353)
- 农业(35582)
- 院(35183)
- 基金
- 项目(193158)
- 科学(153965)
- 研究(150610)
- 基金(138633)
- 家(118117)
- 国家(116954)
- 科学基金(102467)
- 社会(96912)
- 社会科(91748)
- 社会科学(91725)
- 省(77454)
- 基金项目(72288)
- 教育(70208)
- 划(62949)
- 编号(62900)
- 自然(62165)
- 自然科(60723)
- 自然科学(60709)
- 自然科学基金(59670)
- 资助(54534)
- 成果(51738)
- 创(44448)
- 课题(43769)
- 重点(43447)
- 制(42964)
- 部(42753)
- 发(42249)
- 创新(40655)
- 国家社会(40038)
- 业(40026)
- 期刊
- 济(154853)
- 经济(154853)
- 研究(96042)
- 中国(67952)
- 财(56023)
- 管理(52095)
- 农(45572)
- 教育(40934)
- 科学(39319)
- 学报(38548)
- 融(31963)
- 金融(31963)
- 技术(31578)
- 大学(31520)
- 农业(30822)
- 学学(29504)
- 业经(28092)
- 财经(25732)
- 经济研究(24180)
- 经(22321)
- 问题(18970)
- 业(18191)
- 技术经济(17041)
- 现代(15628)
- 财会(15621)
- 贸(15272)
- 商业(15207)
- 科技(14339)
- 世界(14185)
- 会计(14165)
共检索到480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新争 曹宇彤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螺旋动力,技术与制度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速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供给明显滞后于技术范式的转换,现行的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与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还不适应数字技术范式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是导致制造业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转型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多制度变革入手,通过调整传统的制度框架适应技术范式的转换,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的制度变革路径包括改变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取向、致力于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的制度变革、强化竞争导向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侧重促进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及聚焦动态能力的企业内部制度变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度进行改造。近期应加大对领导干部实质性解决信访问题的考核,而不是过于注重对领导接访台帐、文案等形式程序的考核;可以在接访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保持适当平衡,避免大接访制度过多冲击领导干部的常规业务工作;长期应在形成信访问题的根源上着力,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构建干部与群众良性对话、协商的平台。切实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只有这样大接访制度才可能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县委书记大接访 群众路线 信访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
关键词:
县委书记大接访 群众路线 信访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
关键词:
县委书记大接访 群众路线 信访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朱小艳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数字经济是构建信息时代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先导力量,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推力。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已显示出强大的科技优势、强劲的后发优势、领先的平台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优势,两者融合发展已初显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制度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需要构建转型生态体系、夯实转型基础支撑、优化转型制度环境、强化转型人才支撑,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转型 理论逻辑 现实基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工业互联网革命不断重塑国际制造业格局,推动制造业变革,提高制造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其会促使描述价值链环节经济特征的"微笑曲线"陆续丧失存在依据。为有效应对工业互联网革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更低要素成本的挑战,中国工业发展就其重点而言,在企业层面,应以陆续增强持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为基础,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发展针对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治理能力,且推动企业向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在政府层面,应对已有产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与转型,政策目标应由之前的"创新推动"逐渐转向"可持续创新能力构建与推动"转变,加快发展绿色制造、ICT智能制造、高效能制造以及基于新材料的制造,且尝试建立国家高效能运算研发中心与高效能运算服务中心,陆续突破高效能运算前沿技术。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价值链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工业互联网革命不断重塑国际制造业格局,推动制造业变革,提高制造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其会促使描述价值链环节经济特征的"微笑曲线"陆续丧失存在依据。为有效应对工业互联网革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更低要素成本的挑战,中国工业发展就其重点而言,在企业层面,应以陆续增强持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为基础,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发展针对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治理能力,且推动企业向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在政府层面,应对已有产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与转型,政策目标应由之前的"创新推动"逐渐转向"可持续创新能力构建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价值链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申文君 王田田
债转股是我国民营企业破产重整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制度和理论层面还缺乏明确的指引,这也导致债转股法律性质存在“债权出资抵销说”“代物清偿说”“财产分配说”的争议。在重整实践中,债转股还面临着启动规则模糊、转股后法律效力不明、新股东行权不畅、股权退出机制不健全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债转股功能价值及规范逻辑的分析,界定其实质上具有双重法律属性,进而从债转股启动、实施到退出的全流程入手,深入探究民营企业重整中适用债转股的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思路,以期全面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破产重整 债转股 制度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敬伟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受到政府、市场、院校和教师等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各参与主体受到各自所遵循的制度逻辑所约束。不同的制度逻辑间的冲突导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陷入了困境。转型中的各行为主体需要统筹协调、相互协作才能帮助地方高校转型走出困境。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邢菲 刘晓
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席卷全球,在此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线技能型劳动力需求量骤减的现象,岗位能力要求也由单一性转向复合性,与此同时,由于制造业企业转型速度不一,所以转型较快的企业呈现出一线技能型员工需求比重下降,创新研发型员工需求比重上升的趋势。上述变化致使现代学徒制在新环境的发展中问题频出:如单一能力的人才培养标准与技术密集型岗位能力标准存在偏差、学生学习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以及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对象的对接效率有待提高等。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学校通过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升级 现代学徒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传喜
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洗牌、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制造业结构调整加速以及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等。"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主要有制造业面临新的市场发展变化、传统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不够等。文章提出我国要在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认证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不断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制造业 新常态 产业布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传喜
文章认为,"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全球制造业面临洗牌、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制造业结构调整加速以及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等。"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主要有制造业面临新的市场发展变化、传统制造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投入不够等。文章提出我国要在产业布局及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品认证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不断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制造业 新常态 产业布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莉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畅通供需循环。从供应链着手,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挖掘制造业企业需求,而且能够畅通流通渠道,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是畅通供需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制造业规模、质量持续提升,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着低成本优势减弱、产业链不够完善、产品被低端锁定等严峻挑战,应从提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定制造业供应链、打造中国制造产业知名品牌着手,切实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富伟
独立学院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从政策变迁的角度看,它具有"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公办型独立学院"和"民办型独立学院"两种基本类型,但中央政策一直试图将其作为民办教育的一种类型来进行规范管理,两者之间的逻辑差异致使独立学院一直未能成为一种稳定的制度模式。本文借助组织分析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理论框架试图对此进行解释。本文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基本制度背景下,政府、市场、家庭和教育多重制度逻辑的动态变迁以及相互作用造成了独立学院的制度化困境,应从高等教育多样性的角度重新思考包括独立学院在内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制度化困境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覃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孕育演进背景下,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主流趋势,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我国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整体水平不高、行业不均衡、区域不均衡、意识能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等制约因素。面向未来,必须坚持精准化、协调化、融合化、开放化、长效化五个方向,根据制造业企业类型实施差异化转型升级路径,打造"平台+企业"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促进官、产、学、研、企资源整合创新,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融合,增强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动力变革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