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8)
2023(10124)
2022(8242)
2021(7482)
2020(5913)
2019(12646)
2018(12104)
2017(22754)
2016(12115)
2015(13046)
2014(12515)
2013(12258)
2012(10786)
2011(9778)
2010(9461)
2009(8721)
2008(8350)
2007(7351)
2006(6162)
2005(5341)
作者
(36106)
(30281)
(30235)
(28510)
(19057)
(14649)
(13492)
(11929)
(11314)
(10489)
(10309)
(9887)
(9528)
(9429)
(9383)
(9258)
(9109)
(9093)
(8793)
(8790)
(7760)
(7342)
(7122)
(6850)
(6800)
(6723)
(6650)
(6586)
(6135)
(6018)
学科
(47224)
经济(47183)
(42319)
管理(40413)
(33284)
企业(33284)
方法(22642)
数学(19900)
数学方法(19759)
(18330)
技术(14458)
(13238)
贸易(13234)
(13082)
(12949)
业经(12129)
中国(11720)
农业(11185)
(9409)
技术管理(8810)
(8623)
财务(8610)
财务管理(8601)
企业财务(8259)
环境(8007)
(7808)
产业(7334)
(7299)
(6819)
(6798)
机构
学院(176760)
大学(172835)
(73326)
经济(72158)
管理(69636)
理学(61997)
理学院(61385)
管理学(60427)
管理学院(60129)
研究(56101)
中国(40705)
(36485)
科学(36322)
(34663)
业大(31497)
(30022)
农业(29268)
(28203)
研究所(26177)
中心(25936)
财经(25288)
(24385)
(23169)
经济学(22318)
(20982)
北京(20927)
师范(20628)
经济学院(20465)
(20265)
经济管理(20158)
基金
项目(128283)
科学(101538)
基金(94719)
研究(88210)
(85214)
国家(84478)
科学基金(72318)
社会(58798)
社会科(55955)
社会科学(55938)
(50924)
基金项目(50564)
自然(48050)
自然科(47023)
自然科学(47010)
自然科学基金(46194)
(42659)
教育(40139)
资助(36813)
编号(33915)
重点(28860)
(28410)
(27763)
(27481)
创新(26552)
国家社会(25120)
科研(24910)
计划(24677)
(24320)
成果(24127)
期刊
(74675)
经济(74675)
研究(43492)
学报(32986)
(32675)
中国(29840)
科学(29044)
大学(24431)
管理(24089)
学学(23748)
农业(22685)
(22450)
技术(15767)
业经(14894)
教育(14425)
经济研究(13545)
(12500)
(12172)
金融(12172)
财经(12169)
科技(10497)
(10420)
商业(10187)
技术经济(10021)
问题(9647)
(9528)
业大(9232)
(8342)
农业大学(7854)
(7561)
共检索到239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章文光  葛玉良  
从产品价值和消费者技术偏好两个角度对Joseph Farrell和Garth Saloner(1985)的消费者预期协调模型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试验的方法模拟了新技术的市场扩散过程,并对新技术取代旧技术从而成功占有市场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新技术只有在初始网络达到一定规模(临界容量)时才具备自增强效应。其中,临界容量的取值以及达到该临界容量的速度取决于市场上消费者特征和企业策略。这为我国当前技术创新战略以及新技术商业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刘新民  蔺康康  王垒  
从消费者满意度出发,考虑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异质偏好,构建包含制造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和绿色度的敏感程度对消费者满意度以及厂商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产品的价格与价格敏感系数负相关,与绿色度敏感系数无关;消费者的异质偏好会影响自身的满意度水平,绿色消费者满意度水平最高,经济型消费者最低。对于厂商而言,当消费者敏感系数处于较低时,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量最少,厂商利润和消费者满意度均达到最低水平;"双高"消费者满意度水平最高,为最优消费群体,厂商利润达到较高水平,此时绿色产品价格较低且绿色度水平较高,能够实现三方主体的协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尚子琦  庞隽  刘晓梅  
近些年,市场经济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但是,与之相伴的产品信息过剩则增加了消费者的决策困难并引发非理性消费的风险。本文关注消费者在产品的愿望性属性和可行性属性之间的权衡,首次提出时间标志这一细微的环境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在两种属性之间的权衡结果以及最终的产品偏好。通过五个实验,结果证实:(1)开端时间标志使消费者赋予产品愿望性属性更高的权重并因此更加偏好在愿望性属性上表现更好的产品选项;(2)促进定向是上述影响关系的解释机制;(3)消费者的年龄在上述影响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不仅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了现有的时间标志文献,并且有助于企业选择正确的营销时点提升营销活动的效果,同时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影响其自身产品偏好的环境因素,增加理性消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波  李东进  谢宗晓  
基于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整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因素可以归为个人因素(道德认同中心性和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因素(规范信念和印象管理动机)两类,这两类因素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自我担当对消费者的绿色产品偏好产生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施玥  施娟  
对文化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文化企业的品牌市场运作,也有助于区域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从文化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入手,以品牌关系管理为研究视角,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消费者品牌偏好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存在结构差异;对不同品类的文化产品需求存在品牌偏好的差异;品牌偏好影响文化产品需求的程度按高低排序为舞台剧、电台广播、游戏产品及动漫、体育运动用品、图书及报纸杂志、旅游产品、影视、博览会消费品。本研究旨在为企业文化产品的品牌管理活动和政府管理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黎静仪  李先国  黄元豪  彭慧佳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脸识别技术已从科幻片中走出,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场景中,但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影响消费者对人脸识别技术接受意愿的前置因素,鲜有探讨此新兴场景对消费者行为的后效影响。文章基于自我觉知理论,研究人脸识别场景对消费者自我提升类产品偏好的影响。通过6个实验发现,经历人脸识别场景能增强消费者对自我提升类产品的偏好,在其中自我关注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自我接纳水平调节了人脸识别场景对消费者自我提升类产品偏好的影响。文章创新性地人脸识别场景作为环境线索引入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丰富了自我提升类产品领域的研究,也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了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郝放  庞隽  刘晓梅  陈欣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类型的社会排斥对消费者新产品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相对于被忽略的消费者,被拒绝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新产品而非现有产品。其心理机制在于被拒绝的经历比被忽略的经历在更大程度上威胁了消费者的自尊感,进而激发出他们对全新自我的渴望。选择新产品有助于他们产生全新自我的认知,所以被拒绝的消费者更为偏好新产品。我们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现有关于社会排斥、自我认知以及新产品采纳的文献,并对新产品推广和品牌排斥策略的使用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瑾  陈晨  陆娟  
资源稀缺是指个体对所拥有的资源少于自身需求资源的主观感知,资源稀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本研究将资源稀缺引入绿色消费研究领域,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两项实验研究,揭示了资源稀缺对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影响的内在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稀缺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这是由于资源稀缺的消费者在购买绿色产品时感知到决策信心降低,进而产品购买意愿受到负面影响,然而上述影响仅在消费者有较低的经济流动性感知时显著,当消费者感知经济流动性水平较高时,资源稀缺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负面影响将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丰富了资源稀缺在绿色消费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缓解资源稀缺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企业在实践中更深层次地理解资源稀缺对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影响,为绿色产品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海英  余小敏  刘潜  
随着独居群体人数的攀升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新独居时代正逐步到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独居群体赖以缓解压力和孤独的群体仪式受限,个人仪式异军突起,而以往的研究更多揭示群体仪式效应,鲜有结合人数效应对比群体仪式与个人仪式对消费者产品偏好影响的研究。基于自我觉知理论,本文运用实验法探讨了仪式人数对消费者后续产品偏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参与个人仪式(vs.群体仪式)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小众产品(vs.大众产品)。原因在于当消费者在个人仪式体验中提高私我觉知后,他们更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倾向于选择小众产品。此外,假想观众会调节仪式人数对消费者产品偏好的影响,对于低假想观众的消费者,个人仪式比群体仪式更能增加小众产品偏好,而对于高假想观众的消费者,该效应则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自我觉知理论,拓展了仪式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企业设计与产品定位相符的仪式营销提供了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卫海英  余小敏  刘潜  
随着独居群体人数的攀升和年龄结构的变化,新独居时代正逐步到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独居群体赖以缓解压力和孤独的群体仪式受限,个人仪式异军突起,而以往的研究更多揭示群体仪式效应,鲜有结合人数效应对比群体仪式与个人仪式对消费者产品偏好影响的研究。基于自我觉知理论,本文运用实验法探讨了仪式人数对消费者后续产品偏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参与个人仪式(vs.群体仪式)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小众产品(vs.大众产品)。原因在于当消费者在个人仪式体验中提高私我觉知后,他们更关注自身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倾向于选择小众产品。此外,假想观众会调节仪式人数对消费者产品偏好的影响,对于低假想观众的消费者,个人仪式比群体仪式更能增加小众产品偏好,而对于高假想观众的消费者,该效应则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自我觉知理论,拓展了仪式在营销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企业设计与产品定位相符的仪式营销提供了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瑾  陈晨  陆娟  
资源稀缺是指个体对所拥有的资源少于自身需求资源的主观感知,资源稀缺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本研究将资源稀缺引入绿色消费研究领域,通过二手数据分析和两项实验研究,揭示了资源稀缺对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产生的负面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影响的内在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稀缺会显著降低消费者的绿色产品购买意愿,这是由于资源稀缺的消费者在购买绿色产品时感知到决策信心降低,进而产品购买意愿受到负面影响,然而上述影响仅在消费者有较低的经济流动性感知时显著,当消费者感知经济流动性水平较高时,资源稀缺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负面影响将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丰富了资源稀缺在绿色消费领域的研究,并提出了缓解资源稀缺负面效应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企业在实践中更深层次地理解资源稀缺对消费者绿色产品偏好的影响,为绿色产品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戚海峰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有关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相关研究作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综述,在此基础上就该需求对消费者独特产品/品牌偏好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本土消费者在对独特性需求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产生与中国文化的集体导向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处于转型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这种特殊性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独特产品/品牌的偏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思根  
情境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普遍存在,但证据多来自于即时启动实验和不充分产品知识的决策比较。引入充分知识和延时启动实验,结果显示情境启动效应在充分产品信息的购买决策中依然存在;情境效应随启动刺激和目标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而衰退;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属性层面,受到启动的消费者则表现出对不同维度的一致性偏好。营销实践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提高启动时间的精准性和启动情境的匹配性,在消费者属性偏好序列中准确定位,以提高促销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晓东  
跨境电商是全新的贸易和销售方式,直接面对世界各地不同背景和多元化的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具有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与独特的创造愿望,能够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意资源。通过价值共创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成为了跨境电商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产品设计与产品营销两个阶段、创意共创与创意选择两大体系,建立了跨境电商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的四种类型对品牌偏好的影响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意选择体系主要影响品牌识别,创意共创体系主要影响品牌形象,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都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杨海洪  胡小建  张艳丽  丁海宁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针对消费者策略行为在两个制造商生产两种低碳水平不同且可替代产品的情况下,应用博弈论方法研究了两个制造商的定价模型。假设消费者对产品的估价是异质的,且服从均匀分布,通过消费者剩余效用构建消费者剩余函数,得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还分析了消费者低碳消费偏好对产品定价的影响。最后通过构造政府盈余函数,给出在满足政府效用最大化时的产品低碳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