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9)
- 2023(11830)
- 2022(9709)
- 2021(8812)
- 2020(6911)
- 2019(15253)
- 2018(14899)
- 2017(27705)
- 2016(14696)
- 2015(16284)
- 2014(15940)
- 2013(15636)
- 2012(14725)
- 2011(13518)
- 2010(13660)
- 2009(12783)
- 2008(12250)
- 2007(10990)
- 2006(10113)
- 2005(9346)
- 学科
- 济(70293)
- 经济(70233)
- 业(38430)
- 管理(36898)
- 企(28528)
- 企业(28528)
- 农(24775)
- 地方(24392)
- 中国(23263)
- 业经(19836)
- 方法(19254)
- 农业(16818)
- 数学(15660)
- 数学方法(15502)
- 发(13363)
- 地方经济(13114)
- 制(12617)
- 财(12565)
- 产业(12516)
- 贸(11962)
- 贸易(11949)
- 融(11866)
- 金融(11864)
- 学(11661)
- 银(11625)
- 银行(11614)
- 易(11440)
- 行(11400)
- 环境(11076)
- 技术(10934)
- 机构
- 学院(209649)
- 大学(202142)
- 济(87954)
- 经济(86056)
- 研究(77541)
- 管理(76215)
- 理学(64031)
- 理学院(63266)
- 管理学(62202)
- 管理学院(61817)
- 中国(58649)
- 科学(45878)
- 京(44553)
- 所(39056)
- 财(38906)
- 中心(35546)
- 农(35472)
- 研究所(35022)
- 江(33933)
- 范(30505)
- 师范(30234)
- 财经(29618)
- 业大(29187)
- 北京(28582)
- 院(28410)
- 州(27947)
- 农业(27017)
- 经(26622)
- 经济学(26113)
- 省(24772)
- 基金
- 项目(135891)
- 科学(107282)
- 研究(105009)
- 基金(94689)
- 家(81513)
- 国家(80720)
- 科学基金(68984)
- 社会(67117)
- 社会科(63612)
- 社会科学(63603)
- 省(56117)
- 基金项目(49560)
- 教育(46982)
- 划(46118)
- 编号(44074)
- 自然(40723)
- 自然科(39722)
- 自然科学(39716)
- 自然科学基金(38984)
- 资助(37148)
- 发(37083)
- 成果(35600)
- 课题(32197)
- 重点(31322)
- 发展(30480)
- 展(29966)
- 创(29388)
- 部(28587)
- 创新(27268)
- 国家社会(27253)
共检索到336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雪兰 段建南 包春红 何长元
面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长沙市城乡产业整合发展是实现长沙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两型社会构建的视角,对长沙市城乡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沙市城乡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及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芳清 周克艳
发展有机农业是建设"两型社会",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供应的重大举措。该文以长沙市为样本,研究探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大、中城市郊区有机农业发展的路径。研究分析了长沙市有机农业发展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点、具有4个有利条件和4个不利因素,明确了渐进式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有序发展的思路,围绕实现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六大有机农业产业,突出建好先导区和长沙县北部两大有机农业综合示范区,阐述了六大产业和两大示范区的建设布局、建设方向和建设目标,提出发展有机农业,必须抓好产地环境普查、区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好生态防控、有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艳华 谭惠敏 康富美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表明:望城区城乡发展同步推进,探索出了城—镇—村三级共推、产业—空间—制度多维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上较强,尤其在经济效应方面较为突出,不过,早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不够,导致生态效应呈下降趋势,城—镇—村的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也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统筹编制城镇村发展规划,切实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宇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山西省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建设好“示范区”“新高地”的内在要求。文章将山西城乡融合发展置于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研究,梳理了我国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战略演进,在总结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有关地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提出推动山西省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城乡二元结构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仲德
长沙市位于湘江下游、浏阳河西侧汇入湘江处,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为省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该市辖四县一郊(即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县、宁乡县及长沙市郊)。土地总面积12503km~2,总人口504.2万,土地肥美,农业发达,资源丰富,为乡镇企业的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邓力
长沙市鲜花消费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邓力(长沙大学财经系,长沙,410008)鲜花业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沙市鲜花消费异军突起,方兴未艾。目前已出现鲜花批发市场和鲜花代理中心等规模经营场所,鲜花销售额逐年稳步上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
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医疗旅游特点,从潜在商机、医疗技术、相关资源、医疗价格、可进入性、客源市场6个方面分析长沙发展医疗旅游的可行性,初步提出了长沙市发展医疗旅游的基本思路:确保市民享有医疗资源公有性;提高医疗技术设施和服务;参与国际医疗市场,发展旅游中介机构;发展医院—旅行社—景区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紫芹 龙岳林
花卉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长沙市花卉产业的发展具有大规格苗木及以松树等为主的盆景等特色优势资源,拥有跳马、柏加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花木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花卉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竞争无序,中介组织作用不明显,花卉新品种开发滞后等问题,为此必须构建现代花卉产业体系,推进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强化大流通的营销体系,完善网络销售;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广先进技术,以科技带动产业化。
关键词:
花卉产业 优势资源 发展策略 长沙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祖光 张社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利 朱红梅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对长沙市城乡用地结构进行了分析.从长沙市城乡用地结构信息熵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结构分布可以了解到长沙城乡用地结构的时间演变和空间结构分布,结果表明:长沙市1996-2007年城乡用地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但整体而言,其信息熵值依然较低,土地利用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调整;长沙市中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比较均匀,越向外围越不均匀,离市中心越近其熵值越大,土地利用结构越均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春柳 匡娜
当前,浙台青年互动交流日益频繁,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活动、交流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情感融合,心灵契合。但心灵融合不仅仅是互动交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不断创新载体,优化路径且要持之以恒。本文以在浙的台湾青年为研究对象,以温台青年的互动交流为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提出打造“同学情”“民族情”“朋友情”等浙台青年心灵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
新形势 浙台青年 心灵融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杰
自2008年以来,两岸所搭建的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持续停摆。受两岸经贸交流周期性波动、两岸金融业顶层合作渐冻式放缓、大陆金融业结构性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在此形势下两岸金融的发展必须由之前依赖定期制度化协商的遵从式发展路径,转向更加注重深耕两岸民间交流的自主式发展路径。福建省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都是两岸交流的前哨,更适合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杰
自2008年以来,两岸所搭建的制度化联系沟通机制持续停摆。受两岸经贸交流周期性波动、两岸金融业顶层合作渐冻式放缓、大陆金融业结构性调整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在此形势下两岸金融的发展必须由之前依赖定期制度化协商的遵从式发展路径,转向更加注重深耕两岸民间交流的自主式发展路径。福建省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一直以来都是两岸交流的前哨,更适合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志军 徐飞雄
以长沙市3个代表性乡村旅游地为例,基于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和旅游地发展8个潜变量,构建乡村旅游地发展驱动机制假设结构关系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旅游地发展驱动因素的结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①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目的地管理、旅游供给、旅游创新均对乡村旅游地发展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旅游吸引物、旅游区位、旅游支持因素、旅游需求、旅游供给间接影响乡村旅游地发展。旅游需求、旅游吸引物分别具有最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目的地管理、旅游区位分别具有最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旅游需求总效应最大,目的地管理总效应最小。②二维影响因素中,核心吸引物、资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制度支持、旅游需求量、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供给结构、旅游营销创新等因子对乡村旅游地发展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③驱动力的相互影响及主导驱动力阶段性转换推动乡村旅游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