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7)
- 2023(12439)
- 2022(10390)
- 2021(9727)
- 2020(8057)
- 2019(17875)
- 2018(18012)
- 2017(34472)
- 2016(18621)
- 2015(20868)
- 2014(20231)
- 2013(19639)
- 2012(17475)
- 2011(15834)
- 2010(16370)
- 2009(15555)
- 2008(15122)
- 2007(13744)
- 2006(12211)
- 2005(11034)
- 学科
- 济(77052)
- 经济(76943)
- 业(59612)
- 管理(52310)
- 农(50207)
- 企(38808)
- 企业(38808)
- 农业(33391)
- 方法(29437)
- 数学(26031)
- 数学方法(25464)
- 业经(23707)
- 中国(21050)
- 制(20380)
- 财(18865)
- 体(14372)
- 地方(14265)
- 贸(13294)
- 贸易(13285)
- 易(12980)
- 银(12749)
- 银行(12739)
- 发(12611)
- 农业经济(12515)
- 策(12405)
- 行(12214)
- 学(12102)
- 融(11604)
- 金融(11600)
- 理论(11575)
- 机构
- 学院(260600)
- 大学(252980)
- 济(108929)
- 经济(106683)
- 管理(100969)
- 理学(87145)
- 理学院(86322)
- 研究(85958)
- 管理学(84606)
- 管理学院(84152)
- 中国(68266)
- 农(58420)
- 京(52414)
- 财(49919)
- 科学(49728)
- 农业(44309)
- 所(42801)
- 业大(42649)
- 中心(41189)
- 江(40210)
- 财经(38390)
- 研究所(38145)
- 经(34688)
- 范(32487)
- 北京(32272)
- 师范(32209)
- 经济学(31898)
- 州(31597)
- 院(29964)
- 经济管理(29145)
- 基金
- 项目(171648)
- 科学(136368)
- 研究(130409)
- 基金(124186)
- 家(106866)
- 国家(105907)
- 科学基金(91964)
- 社会(83934)
- 社会科(79234)
- 社会科学(79216)
- 省(69372)
- 基金项目(64969)
- 教育(59744)
- 自然(57246)
- 划(56279)
- 自然科(55936)
- 自然科学(55927)
- 编号(55425)
- 自然科学基金(54908)
- 资助(50087)
- 成果(44476)
- 重点(38410)
- 部(38047)
- 发(37707)
- 课题(37688)
- 制(37478)
- 创(36290)
- 国家社会(34592)
- 创新(33884)
- 性(33202)
- 期刊
- 济(128910)
- 经济(128910)
- 研究(75806)
- 农(63527)
- 中国(57563)
- 农业(43028)
- 财(38301)
- 科学(36752)
- 学报(36720)
- 管理(35902)
- 大学(30004)
- 学学(28689)
- 教育(28230)
- 融(27804)
- 金融(27804)
- 业经(27620)
- 技术(23947)
- 业(20446)
- 经济研究(18517)
- 财经(18517)
- 问题(17357)
- 经(15867)
- 农村(15305)
- 村(15305)
- 农业经济(15152)
- 版(14766)
- 世界(13852)
- 技术经济(12763)
- 统计(12628)
- 经济问题(12227)
共检索到395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振营
从70年代初开始,我国利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卓越的宣传教育,在全国范围广泛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使总和生育率由1950年的5.813下降到1989年的2.25、成绩为世人瞩目。十四大以后,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过去高度依赖行政手段的部门和领域在新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诚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涛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逐步摆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开始实现了向商品性农业生产的转化。这一转化,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生机。在农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敏丽 来洪渝
农民工流动引发当前流动人口条件下的农村教育供给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免费提供,不能解决农村中择校问题,以及农村教育承担比城市教育高的机会成本与高风险问题。本文认为教育供给的形式应该是流动性好的货币近似物,即教育供给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这能使教育资源产权得到充分鉴定。教育券的终身制与实名制设计保障学生自主选择学校与接受教育时间,使教育资源通过竞争得到优化配置。
关键词:
农村人口流动 教育供给 博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戴星翼
在中国农村目前的发展水平下,育龄夫妇作出生育决策的最直接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社区(乡、村)。社区由于其中介地位,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以及综合功能而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1990年下半年对江苏太仓、河南社旗和湖南武岗三个县的五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以问卷形式调查农民家庭1076户,作非问卷深入调查300多小时。本文主要利用调查所获资料探讨社区因素对农村人口控制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茂松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性转换的过程中,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失业加剧的问题,应借鉴国际经验,根据中国经济成长的规律性,采取常规农业结构中农业冗员就业拓展、现代农业结构中过剩劳动力消化、经济结构转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三阶递进 "模式,实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 三阶递进 全面就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永平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引人注目。以1944年为转折点,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下降之后,出乎寻常地开始弹性回升。“一胎政策”在农村受到挑战后,政府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从80年代初的“提倡一胎”,调整到1982年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戴星翼
多胎生育是中国农村人口控制的主要难点,而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担忧则被普遍认为是多胎生育的最主要动因之一。 1990年夏秋,我们在江苏太仓县、湖南武冈县和河南社旗县的5个村进行了生育率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宝树,王桂新
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人口控制是密切相关的。对上海这样一个中心城人口高度密集,郊区农业人口密度也很高的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如此。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搞好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郊区农业人口以“离土不离乡”为主要方式,就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对于避免农村人口盲目流向城市,控制大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是有利的。但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水土 陈鑫云
本文从经济新常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金融"脱媒"与"换媒"、金融市场化等四个方面入手,认为使命偏离、财务收支、流动性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坚持服务"三农"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突出精细管理和联合抱团成长等风险控制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耿志力
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对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的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为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世军
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促进成熟技术在农村的传播与应用、改善农民与自然资源间的关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镇化,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非常直接又有效的途径。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作用,加强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教育作用、展开多样化的农民教育培训等措施可视为不错的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项金安
人所共知,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莫过于农村的计划生育。难在哪里?困难之一就是村一级缺乏工作网络。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后,由过去的集体生产改变为一家一户的生产。象以往那样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农民家庭的生产和生育行为愈来愈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在有些工作后进的地方,一时出现了乡干部不下队,群众不开会的局面,致使党和政府的许多政策贯彻落实不到群众中去,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承金,陈彩霞,邵晓梅
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农村人口生育率居高不下,人口控制举步维艰,形成了人口多─经济落后─生育率高─人口多的怪圈。本文以川、黔、桂、陕为代表,通过对四省区人口控制和老年供养现状的研究,认为人口控制应从社会养老保障入手,实行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的养老体制,从而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降低生育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正兰
刘宇等在《农村改革》第1期上撰文认为,近几年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率下降,“个别地方计划生育率只有34%,人口发展处于失控或半失控状态。其原因可以概括为:(1)繁殖生育能力的自然性,一方面是优越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是旺盛的生育遗传基因,造成了我国农村人口繁殖机能的良性遗传。 (2)传统文化的保守性,传统的生育观念为“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等,至今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