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3)
- 2023(12133)
- 2022(10269)
- 2021(9594)
- 2020(7725)
- 2019(17588)
- 2018(17243)
- 2017(33440)
- 2016(18260)
- 2015(20180)
- 2014(19994)
- 2013(20085)
- 2012(19373)
- 2011(17628)
- 2010(17961)
- 2009(16464)
- 2008(15950)
- 2007(14427)
- 2006(13189)
- 2005(12079)
- 学科
- 济(82335)
- 经济(82266)
- 业(46704)
- 管理(45733)
- 企(34181)
- 企业(34181)
- 地方(29113)
- 农(27745)
- 中国(25738)
- 方法(24767)
- 数学(21123)
- 数学方法(20870)
- 业经(20105)
- 农业(18770)
- 财(17106)
- 制(16172)
- 学(16092)
- 地方经济(15500)
- 贸(14749)
- 贸易(14734)
- 易(14142)
- 银(13842)
- 银行(13818)
- 融(13763)
- 金融(13760)
- 行(13440)
- 环境(13275)
- 发(13087)
- 产业(12693)
- 技术(12283)
- 机构
- 学院(255140)
- 大学(249953)
- 济(108858)
- 经济(106357)
- 研究(98302)
- 管理(92757)
- 理学(77702)
- 理学院(76648)
- 管理学(75436)
- 中国(75152)
- 管理学院(74941)
- 科学(59843)
- 京(55106)
- 所(50874)
- 财(49409)
- 农(47937)
- 研究所(45773)
- 中心(44901)
- 江(42658)
- 业大(37770)
- 范(37488)
- 师范(37129)
- 农业(37045)
- 财经(36879)
- 院(35948)
- 北京(35278)
- 州(34071)
- 省(33729)
- 经(33120)
- 经济学(32202)
- 基金
- 项目(164980)
- 科学(129961)
- 研究(123900)
- 基金(116446)
- 家(101302)
- 国家(100390)
- 科学基金(85226)
- 社会(77050)
- 社会科(73005)
- 社会科学(72990)
- 省(68569)
- 基金项目(61712)
- 划(55972)
- 教育(55125)
- 自然(53553)
- 自然科(52177)
- 自然科学(52167)
- 自然科学基金(51226)
- 编号(51107)
- 资助(46697)
- 发(43155)
- 成果(42045)
- 重点(38022)
- 课题(37295)
- 部(35187)
- 发展(35121)
- 展(34539)
- 创(34365)
- 创新(32186)
- 性(31063)
- 期刊
- 济(135553)
- 经济(135553)
- 研究(82509)
- 中国(60545)
- 农(45981)
- 学报(37785)
- 科学(37242)
- 财(36128)
- 管理(35663)
- 农业(31199)
- 教育(31151)
- 融(29968)
- 金融(29968)
- 大学(28267)
- 学学(26384)
- 业经(24024)
- 技术(22842)
- 经济研究(20960)
- 问题(17934)
- 财经(17558)
- 业(16540)
- 经(15396)
- 资源(14193)
- 贸(14085)
- 国际(12881)
- 技术经济(12782)
- 世界(12651)
- 发(12536)
- 现代(12366)
- 科技(12346)
共检索到415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云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河南省目前还存在产业结构层次低、工业结构不合理、再创新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调控政策,为河南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河南省既要根据省情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也要从全球的产业链与区域博弈的视角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自主创新、坚持大企业、名牌产品和企业家带动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自主创新 河南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邵仲文 高锋
目前,金融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被置于后端,通常是被动性地进行支持,未能有效发挥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本文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深入研究了主流支持路径存在的缺陷,并围绕金融的主动性重构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 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永奇 彭月兰
立足欠发达地区的实际,从技术引进的战略选择、技术选择、技术转移模式选择、技术转移主体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从而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技术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姚瑞基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虽然我国在生产力与经济竞争力等各方面的实力都普遍得到了提高,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综合国力得到了质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结构依然面临着第一产业偏高、第三产业偏低的局面。加之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地域辽阔,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闭锁四个环节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县卫生材料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宏观制度、特定地方环境等随机因素对区域内新经济活动的激发作用,并从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理,最后从企业惯例等方面分析了集群演化中出现的闭锁效应及其造成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①特定的政府政策、地方因素以及市场条件等随机因素可以激发区域专业化生产,萌芽产业集群。②由收益递增导致的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技术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机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因素(如政府管理、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地域特殊性。③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以及企业惯例的惰性,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闭锁状态。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产业集群 演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家伟 乔家君 李小建
文章试图以演化的视角和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来审视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跃迁(包含衰退和新的成长)四个阶段,强调了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地方政府在延迟甚至阻止产业集群的衰退、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新产业集群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欠发达农区 产业集群 生命周期 演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彬彬
吉林省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间、产业间和不同类型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有待加强,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还要加强等。未来一段时期吉林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协调推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积极推进企业所有制结构和组织结构调整,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突出创新驱动。
关键词:
经济结构调整 吉林省 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吉安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浩东
文章以舞阳县为例,在总结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创新动因理论为指导,从广度、深度及可持续性方面,分析舞阳县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可持续创新 创新动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聂江 吕世勇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民工荒现象持续和蔓延,一些学者和地方政府提出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发展思路,以期就地利用当地较为丰富的剩余劳动力资源,降低用工成本,但这一判断仅是在封闭条件下考虑人口问题,常常导致对劳动力供给预测过于乐观。本文以西部省份贵州省为例,从开放劳动力市场角度出发,预测由于劳动力外流和劳动参与率降低所导致的地区劳动力实际供给量大幅减少,以及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结果显示,封闭人口状态下贵州省劳动力供给充足,但开放人口条件下,劳动力市场可能在2016年左右就会出现供给不足现象,西部地区不能继续延续东部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的道路,并对此提出简要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供给 需求 劳动参与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君茹
入世对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当前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有宏观方面的 ,也有微观方面的。为此应采取的对策是 :( 1)转变观念 ,学习和了解世贸规则 ;( 2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改善宏观环境 ;( 3 )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 ;( 4 )以创新为主题 ,推动中小企业全面进步 ;( 5 )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寻求新的发展之路等
关键词:
入世 河南 中小企业 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民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确保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本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欠发达地区(以甘肃省为例)在粮食安全方面只需解决自身供需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粮食 欠发达地区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小燕 赵兴国 崔文芳 丁生
以云南省为例,综合运用生态足迹、VAR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模型与方法,在研究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与生态足迹变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产值变动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近20年来云南省三次产业产值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下,云南省总量生态足迹也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相反,林地、水域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对总量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小,但呈现较快增长趋势,三次产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对生态足迹及其要素变动的影响显著。②短期内三次产业发展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且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相关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区域生态足迹。因此,为推进云南省区域低耗、低碳经济科学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农业和集约农业,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外向型工业园区群,加速推进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进程,向国家申请给予生态补偿和产业补偿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靳军 余国忠
文章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以非农业人口比例为主要考核指标,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城乡发展政策与体制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研究认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第二、第三产业产值,非公有经济比重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城镇化水平有明显制约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控制人口规模,因势利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欠发达地区 限制因素 信阳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