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3)
- 2023(15911)
- 2022(13534)
- 2021(12429)
- 2020(10711)
- 2019(24041)
- 2018(23635)
- 2017(44806)
- 2016(24311)
- 2015(27202)
- 2014(26665)
- 2013(26246)
- 2012(24328)
- 2011(21624)
- 2010(21853)
- 2009(20567)
- 2008(20516)
- 2007(18496)
- 2006(16094)
- 2005(14549)
- 学科
- 济(103605)
- 经济(103476)
- 业(92869)
- 企(81992)
- 企业(81992)
- 管理(80173)
- 方法(44227)
- 数学(35127)
- 农(34843)
- 数学方法(34777)
- 财(32588)
- 业经(32157)
- 中国(25998)
- 农业(24413)
- 务(23155)
- 财务(23125)
- 财务管理(23082)
- 地方(22303)
- 企业财务(21822)
- 制(20738)
- 技术(19464)
- 贸(18994)
- 贸易(18982)
- 和(18577)
- 理论(18492)
- 易(18379)
- 学(17312)
- 划(16886)
- 策(16681)
- 体(15147)
- 机构
- 学院(342890)
- 大学(337265)
- 济(141846)
- 经济(138873)
- 管理(134148)
- 理学(114592)
- 理学院(113335)
- 研究(112473)
- 管理学(111503)
- 管理学院(110838)
- 中国(87640)
- 京(70922)
- 科学(67951)
- 财(66559)
- 农(60415)
- 所(56690)
- 江(54378)
- 中心(53049)
- 财经(52093)
- 研究所(50976)
- 业大(50267)
- 农业(47478)
- 经(47108)
- 范(44193)
- 北京(43939)
- 师范(43692)
- 州(42790)
- 经济学(42390)
- 院(40655)
- 经济学院(38420)
- 基金
- 项目(224259)
- 科学(176904)
- 研究(167402)
- 基金(161231)
- 家(139467)
- 国家(137969)
- 科学基金(119493)
- 社会(105534)
- 社会科(99824)
- 社会科学(99794)
- 省(91315)
- 基金项目(85878)
- 教育(76980)
- 自然(76524)
- 自然科(74708)
- 自然科学(74687)
- 划(73920)
- 自然科学基金(73376)
- 编号(68899)
- 资助(64656)
- 成果(55108)
- 重点(50461)
- 发(49371)
- 创(49271)
- 部(49113)
- 课题(47344)
- 创新(45394)
- 业(44845)
- 国家社会(43023)
- 科研(43009)
- 期刊
- 济(163872)
- 经济(163872)
- 研究(100050)
- 中国(69152)
- 农(56663)
- 财(56048)
- 管理(53756)
- 学报(49154)
- 科学(46973)
- 农业(38897)
- 大学(37355)
- 教育(36465)
- 学学(34941)
- 技术(33763)
- 融(30853)
- 金融(30853)
- 业经(29581)
- 财经(25686)
- 经济研究(25127)
- 业(23775)
- 经(22254)
- 问题(21480)
- 技术经济(18740)
- 贸(17402)
- 世界(16955)
- 财会(16823)
- 现代(16662)
- 版(16476)
- 商业(16344)
- 图书(16055)
共检索到521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姜涵 俞逸洋 余强 赵海兴 邹国斌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在学科滞后、创新不足、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挑战及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然后借鉴成功案例,强调了实验室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实验室重组案例,旨在为正在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推动整体体系升级与发展。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1月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和青海省地方政府共同批准建设。实验室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针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迫切需求,服务于发展区域经济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解决青藏高原生态保护、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环境治理提质、水资源高效利用、农牧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实验室自获批以来,主持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5项,其中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5项,参与国家
关键词:
省部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江源 农牧业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丹 刘然 王启亮
该文介绍了学科交叉团队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实验室研究经费、平台共享、政策制定等多方面得到的支持。通过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学科交叉团队在拓展实验室研究方向、提升应用基础研究创新能力、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时期,总结学科交叉团队培育经验,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贾琳 张勤生
提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4种组织策略,即按产品大类组织、按研发人员专业组织、按研究方向组织以及混合组织策略。通过引入各单一组织策略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来分析实验室的混合组织策略。在相关假定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策略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求解得出企业既定条件下各单一策略的比例,制定合适的实验室组织策略;给出了采取各种策略时所对应的条件以及各组织策略条件下的最优研发投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源星 王怡舒 吴安其
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使其逐步成为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外的基础研究力量,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借助分批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场景,采用PSM-DID模型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表现为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但对基础研究成果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规模较大企业和竞争程度较低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基础研究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提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始建于石河子大学新疆作物高产研究中心,1997年8月获兵团科委批准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2003年1月科技部批准建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管部门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依托单位为石河子大学,特聘李召虎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实验室围绕干旱区绿洲农业的特色和优势,以作物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绿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调控为主要研究方向,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助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一带一路”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根 张延东 李学斌 朱庆平 王静
本文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人员、研究水平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科学研究、社会和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表现出来的若干动向,总结了发展经验。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状 布局 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根 朱星华
本文从学科、地域、主管部门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实验室 布局 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鲁世林 李侠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困境包括:主管部门合作不够紧密,建设规划需要统筹;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整体规模偏小,研究方向及特色需进一步明确;运行模式未形成联动体系,实验室之间缺乏互动与活力;布局优势未能有效凸显,学术生长点较为模糊;评估体系有待调整,评价指标亟需体现国家使命。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协同发展、优势整合原则。具体应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规划统筹,增强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大力增加实验室财政投入,调整拨款机制与方式;找准实验室发展定位和特色,调整组织形式并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家级实验室办公室建设,严格落实实验室主任负责制;依托大型项目,建设全球顶尖科研设施;科技部要主导评估过程,评估体系设计要体现国家使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福世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战略举措。聚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其通过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企业科技人才积累、企业科技研发效率影响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人才积累的正向机制效应大于研发资金投入的正向机制效应,企业科技研发效率的机制效应最低且为负向。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企业原始创新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传临 朱蔚彤
介绍了农业部所属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与全国同类实验室进行了比较,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业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现状 对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祥宗 杨泽宇
综合组合创新理论和企业能力基础观,从理论上构建“资源配置导向战略—研发能力—创新绩效”的逻辑联系,并以我国154家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上述联系如何受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年限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有如下结论:资源外部配置导向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资源内部配置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年限的增加而增强。同时,此增强作用是通过研发能力更新的机制实现,即企业由依赖外部研发能力转向依靠自主研发能力。提出相应建议,企业应适当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比例,政府应重新审视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周期和评估策略。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导向战略 企业创新 重点实验室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兵 秦竹
论高等学校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行政地位王兵秦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总称基础性研究)的国家级科学研究基地,它对稳定基础性研究人员队伍,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设在高等...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坚持基础探索和工程技术相辅相成、光子学
关键词:
光通信 信息光子学 国家重点实验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国瑜 张英
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实验室选择的研究方向必须具备相应的科学积累、围绕国家目标与发展战略、立足于科学发展前沿、促进科研特色的形成。主要研究方向一旦被确定,就应整合科技资源,深化研究方向内涵。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方向 科技资源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