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8)
- 2023(9374)
- 2022(7989)
- 2021(7332)
- 2020(6035)
- 2019(13260)
- 2018(13236)
- 2017(25845)
- 2016(13704)
- 2015(15284)
- 2014(14873)
- 2013(14616)
- 2012(13493)
- 2011(12282)
- 2010(12740)
- 2009(11685)
- 2008(11398)
- 2007(10616)
- 2006(9529)
- 2005(8639)
- 学科
- 济(59307)
- 经济(59267)
- 业(44658)
- 管理(43041)
- 企(36853)
- 企业(36853)
- 方法(19387)
- 农(19180)
- 中国(15929)
- 数学(15821)
- 技术(15705)
- 数学方法(15597)
- 业经(15254)
- 地方(13874)
- 贸(12792)
- 贸易(12785)
- 财(12707)
- 农业(12636)
- 易(12435)
- 制(12265)
- 策(12039)
- 产业(10973)
- 银(9299)
- 银行(9287)
- 理论(9234)
- 体(9108)
- 行(8993)
- 划(8847)
- 学(8623)
- 融(8584)
- 机构
- 学院(196098)
- 大学(188936)
- 济(86605)
- 经济(84802)
- 管理(77344)
- 研究(68226)
- 理学(65711)
- 理学院(65116)
- 管理学(64228)
- 管理学院(63835)
- 中国(50828)
- 京(39260)
- 财(37957)
- 科学(37603)
- 所(33734)
- 江(31286)
- 中心(31154)
- 研究所(30108)
- 农(29515)
- 财经(29277)
- 经(26359)
- 业大(25615)
- 范(25269)
- 师范(25091)
- 经济学(24847)
- 院(24816)
- 北京(24815)
- 州(24783)
- 技术(22955)
- 农业(22651)
- 基金
- 项目(124204)
- 科学(98948)
- 研究(97808)
- 基金(87855)
- 家(74725)
- 国家(74088)
- 科学基金(64105)
- 社会(61876)
- 社会科(58841)
- 社会科学(58833)
- 省(50592)
- 基金项目(45387)
- 教育(44657)
- 编号(41520)
- 划(41172)
- 自然(38636)
- 自然科(37728)
- 自然科学(37722)
- 自然科学基金(37047)
- 资助(35675)
- 成果(33920)
- 发(29697)
- 课题(29330)
- 重点(28117)
- 创(27710)
- 部(27420)
- 创新(25764)
- 项目编号(25013)
- 国家社会(24972)
- 性(24967)
- 期刊
- 济(104193)
- 经济(104193)
- 研究(60248)
- 中国(40422)
- 管理(31449)
- 农(28851)
- 财(27762)
- 教育(24539)
- 科学(24418)
- 学报(22082)
- 技术(21119)
- 融(20187)
- 金融(20187)
- 农业(19950)
- 业经(19220)
- 大学(17599)
- 经济研究(16715)
- 学学(16499)
- 财经(14002)
- 问题(13163)
- 经(12352)
- 贸(12272)
- 技术经济(11766)
- 国际(11742)
- 坛(11571)
- 论坛(11571)
- 科技(10335)
- 业(10302)
- 现代(10257)
- 世界(10194)
共检索到30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晓涛
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生产网络,是当今全球高技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美国对日韩与我国开展高技术合作保持高度警惕,通过战略结盟与“长臂管辖”对日韩进行拉拢和施压,阻碍日韩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决策。中日韩都是全球高技术供应链体系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维护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稳定符合日韩利益。面对当前复杂的外部局势,稳住中日韩高技术产业链对我国意义重大。要加强中日韩政府层面沟通协调,发挥好企业层面的积极作用,重点在信息通信、绿色环保、医疗健康、汽车工业等高技术领域加强合作,并妥善处理好中日韩合作中的美国因素,在信息通信等关键领域要敢于博弈、善于博弈,巩固中日韩现有合作成果,拉紧中日韩利益纽带。
关键词:
中日韩 高技术产业 东亚生产网络 中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卿
当前,中日韩合作面临难得的机遇期。朝鲜半岛形势总体缓和,为推进区域合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南北首脑三次会晤并签订系列协议文件,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础。朝美矛盾有所改善,提振了各方推进半岛无核化与和平机制构建并行的信心。中朝、中韩、中日关系积极向好,利于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展望未来,中日韩合作依旧充满挑战,首要面临的问题是美朝互信不足,推动无核化谈判面临不确定性。美朝政策骤变随时可能重新干扰地区合作进程。韩日矛盾、中日竞争如不能妥善处理,也将影响中日韩三方合作深度。鉴此,三国合作依旧要把维护稳定的地区环境放在首位,努力推进朝美、朝韩对话取得新进展。积极创新合作思路,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推进中日韩务实合作,夯实三国关系基础。探索合作新途径,共同开辟第三方和第四方市场。持之以恒推进地区国家间互信建设,创建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长文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经贸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中日关系“政冷”,经济也开始变“凉”,中韩经贸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发展的一大亮点。而日本与韩国的经贸发展呈徘徊状态。为扩大经贸关系三国曾提出就建立中日韩FTA进行研究,但是研究了5年,尚无结论。现在进行双边FTA的研究,中韩进展迅速,日韩进展缓慢,中日尚未进行正式研究。
关键词:
经贸关系 FTA “政冷经热”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晓涛
中日韩生产网络是我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逆全球化和疫情的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区域化、近岸化、本地化趋势,日韩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与北美和欧洲生产网络相比,中日韩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高,我国在中日韩生产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也还不突出。当前,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着美国因素的挑战,日韩自身也更关注维持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同时,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新机遇,包括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大量高技术人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RCEP等经贸合作协议的推进等。未来,要积极寻找中日韩利益共同点,构建优势互补、协同高效、开拓创新、利益相容的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晓涛
近年来,国际上产业保护主义抬头,对高技术等关键产业的干预尤为严重,以中日韩为主的东亚生产网络受到严重冲击,中日韩产业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中日韩现有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的脆弱性,体现在三国自由贸易协定水平偏低、政治互信程度不足、生产网络依赖性偏弱等。通过构建包括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多指标体系,对中日韩产业优势与产业合作分析可知,除受外部干扰较大的信息通信产业外,中日韩三国在食品、工业等很多传统领域具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当前,要多措并举稳住中日韩产业合作;运筹大国博弈,巩固中日韩信息通信产业等重点领域合作;深耕中日韩食品、工业等传统领域合作,选择合作基础好的领域重点开拓;抢抓科技革命新机遇,开拓中日韩新兴领域合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嵎喆 曾智泽 王君 李红宇
一、2011年高技术产业运行总体情况1.产出实现快速增长。全年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23%以上。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个别月份有小幅回落,预示着未来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从高速增长转到平稳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昌林 蒋云飞
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增速远低于工业发展水平,且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玉红
本文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仅面临更大的国际国内压力,而且高技术产业的培育机制和形成机制都有待改善,因此,高技术产业发展有赖于充分切实地适用研发补贴,并建立以间接援助手段为主、以直接援助手段为辅的产业促进机制。
关键词:
高技术 高技术产业 形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威 徐紫光
近年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合作不断深入,在贸易、投资和科技合作等多个领域均取得了较快发展。从横向比较看,中美高技术产业合作落后于中国与欧、日的合作水平,尤其是在经贸领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于喆 白亮 张义梁
通过对日本和韩国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手段的了解,为我国提供了后进国家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有益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竞争力 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强
一、30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一是实现了高技术产业从小到大的飞跃。30年前,高技术在我国还只是处于实验室阶段,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通信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通信制造业已经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航天领域,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毅 林秀梅 徐光瑞
通过相对出口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衡量了我国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的位置,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评价了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找出影响竞争力的三大因子:规模产出、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通过对比与发达省市的差距并结合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桂俊煜
运用改进的CRITIC客观赋值法对指标赋权,并通过非整秩次秩和比法WRSR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分级评价,发现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北京处于先进档,新疆、海南、西藏、青海处于落后档,其余地区处于中等档。在进一步分析各地区差异及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应加快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引领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扶持,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实现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而且在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区)应科学认识当前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态势,不能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川
我国高技术产业正面临区域产业同构与结构固化的"内忧",跨国公司对国内产业链的低端锁定,以及产业节能降耗的严峻挑战,亟待进行高技术产业升级。由于在产业发展基础、资源投入以及升级环境等方面不同,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与升级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文章基于升级产出能力、升级投入能力和升级环境支撑能力三个维度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评价体系,同时选取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排名前12位的省市,以其大中型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高技术产业升级策略。结果显示:某一地区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与其产业资源投入水平密切相关,而高技术产业升级绩效主要受产业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