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8)
2023(5921)
2022(5163)
2021(4685)
2020(3886)
2019(8446)
2018(8382)
2017(16190)
2016(8364)
2015(9094)
2014(8543)
2013(8443)
2012(7561)
2011(6878)
2010(6949)
2009(6650)
2008(6149)
2007(5474)
2006(4854)
2005(4248)
作者
(22631)
(18938)
(18601)
(17831)
(11776)
(8908)
(8532)
(7189)
(6971)
(6719)
(6219)
(6155)
(5769)
(5768)
(5685)
(5663)
(5554)
(5549)
(5355)
(5317)
(4631)
(4607)
(4543)
(4189)
(4186)
(4163)
(4108)
(4047)
(3770)
(3748)
学科
(39301)
经济(39275)
(22593)
管理(21069)
(17661)
企业(17661)
方法(12808)
(12219)
地方(12174)
数学(10563)
数学方法(10455)
业经(10337)
中国(9575)
产业(9124)
农业(8210)
(7558)
贸易(7554)
地方经济(7326)
(7261)
(6488)
(6480)
技术(6336)
(5649)
结构(5557)
环境(5418)
(5385)
(5230)
金融(5228)
理论(5189)
(5047)
机构
学院(116653)
大学(111519)
(51783)
经济(50895)
管理(44465)
研究(40615)
理学(38471)
理学院(38064)
管理学(37465)
管理学院(37245)
中国(29271)
科学(23411)
(23017)
(21036)
(20163)
中心(18482)
研究所(18225)
(17252)
(17085)
财经(16954)
业大(15579)
经济学(15558)
(15519)
师范(15397)
(15176)
(14720)
(14251)
北京(14153)
经济学院(14067)
农业(13427)
基金
项目(79177)
科学(62937)
研究(61123)
基金(56159)
(48357)
国家(47984)
科学基金(41397)
社会(39652)
社会科(37707)
社会科学(37703)
(32362)
基金项目(29798)
教育(27048)
(26262)
编号(25619)
自然(24681)
自然科(24096)
自然科学(24093)
自然科学基金(23650)
资助(22054)
(19996)
成果(19976)
重点(18159)
课题(17605)
(17542)
(16798)
发展(16692)
(16443)
国家社会(16423)
创新(16268)
期刊
(60860)
经济(60860)
研究(34248)
中国(20838)
(17358)
管理(17266)
科学(15219)
(14926)
学报(14226)
业经(12259)
农业(12090)
教育(11847)
大学(10863)
经济研究(10466)
学学(10358)
技术(10181)
(9471)
金融(9471)
问题(7988)
财经(7942)
(7151)
商业(6877)
(6805)
(6147)
技术经济(5961)
国际(5950)
现代(5836)
科技(5734)
世界(5537)
(5305)
共检索到171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韩艳红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沿海各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最大,其后依次是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性、行业就业结构的相似性、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从各省工业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分析可得沿海各省的优势产业还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总的看来海南与东部沿海其他省市的相似性最小,其次是北京,再其次是河北,其余各省市的相似程度差不多。文章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了沿海各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各省产业结构的效益随改革开放的进展有不同的演变特征。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的产业结构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江苏、浙江、广东只是在1990年后产业结构才表现出明显优势。文章对新形势下东部沿海地区的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允生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目前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趋势。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产业转移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上讲,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体现了由资源配置条件变化引致的地区经济结构变动与中国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性特点,因而更具有代表性,其实践与成效有助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加锋  刘毅  张雷  王丽艳  
采用成分数据,利用球面投影降维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2004—2008年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5年内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仍为“二、三、一”型,但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增长。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效益进行评价,指出今后农业劳动力剩余的现象依然存在,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致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协调东部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关键要做到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以增强其竞争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靖  相伟  
地区产业定位包括了产业结构选择、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是区域发展研究的核心命题。经济与人口向沿海地区集聚是人类发展的长期趋势,世界沿海地区形成了临港重化工业带、综合型工业带、高技术产业带等三类经济带。受全国建设用地和重要原材料紧缺的双重影响,沿海地区在方便利用国外原材料和面向国外市场、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条件的支撑下,形成了新一轮开发热潮,这也符合世界沿海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辽宁省试图通过"五点一线"带动沿海地区进而全省乃至东北区的发展,其中沿海地区的产业定位决定着这一战略能否实现。认为该地区产业定位必须符合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能够充分发挥沿海的对外交往、建设用地、产业基础以及腹地支撑的优势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君  
产业转移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沿海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出现产业转移趋势,为西部地区缩小差距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常玉苗  
江苏沿海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本文借鉴区域经济开发空间模式的思想,形成区域产业开发模式,即节点式"产业增长极"开发模式、点轴式"产业链"开发模式和网络式"产业集群"开发模式,并结合江苏沿海地区优势分析江苏沿海的产业开发,希望可以为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沿海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怀宇  
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是区域空间调控政策的基础,受到区域交易环境和企业生产指向特征的影响,区域交易环境由软交易成本和硬交易成本构成,企业生产指向类型则以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为基础。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在迁移选址时,在空间上和时序上存在首先在过渡区然后迁移到边缘区的趋势,因此,当前广东以边缘区作为产业转移空间调控的重点地区是值得商榷的,空间调控的重点应在过渡区域。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结  杨华强  
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经济取得巨大成绩,但2013年我国宏观层面出现重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已届结束;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工业化的硬约束逐步显现,同时合格劳动力供给形成瓶颈,劳动力成本开始快速上升,管理层人才匮乏。此外,在全球产业链视角下,东西部地区技术差距缩小,产业势能落差下降,迁移动能相对削弱,政府主导的产业承接规划尚待充分的市场检验。因此,前期沿海产业向西部高速转移的历史很难再现,从未来2~5年时期看,估计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脚步较前期会有明显放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璐  赵作权  王伟  
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标准距离方法,定量识别并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精细地刻画2003—2011年国内外复杂背景下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分布呈现向西移动,且空间扩张的趋势;国内市场的聚集经济作用在增强;长三角地区以及山东省北部主要城市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影响作用减弱,京津地区、珠三角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沿海地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与全国经济空间格局变化时序波动相吻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国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教忠意  唐凌凌  王保松  隋德宗  
对苏鲁两省沿海地区10个产地苦楝Meliaaze darach果实长、果实宽、果实长宽比、果实千粒质量、核果长、核果宽、核果长宽比和核果千粒质量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地间变异系数为2.15%~18.53%,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变异系数。产地间广义遗传力为59.68%~96.06%,亦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广义遗传力。说明苦楝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产地内家系间变异>产地间变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苦楝产地果实性状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主要呈现以纬度为主,以经度为辅的变异模式,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苦楝产地内...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谢阳群  
沿海地区是我国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其信息产业规模超过全行业的90%。其信息产业取得的成绩主要归因于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政策。但是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在资金支持、人才配备、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富刚  刘彦随  张潆文  
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通过构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和驱动力指数模型,开展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态势评价与驱动力分析。结果如下:①1990年农村发展水平普遍比较落后,2000年农村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各地区普遍进入中等以上发达水平,但区域差异进一步拉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呈面状辐射扩散态势;②除人均耕地面积、单位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外,其他指标均为农村发展的积极推动因素,尤以农民人均所得指标为最;③今后应借助工业化、城镇化的外部动力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合力助推,倡导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邦凡  郭钰堃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通过促进产业链升级,提升产业链水平在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链基础化和现代化,有助于克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困境和短板,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河北省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向性作用。河北省作为沿海大省,优化其沿海地区产业链,是建设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整合效应、集聚效应和协同效应的角度来看,河北省沿海地区打造现代产业链,对于促进海洋和陆地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应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海洋强国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加快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方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实现价值链再造,全面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力争使河北沿海地区进入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我国沿海经济圈前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成书  
立足"陆海一盘棋"基本理念与"陆海一体化"基本规律,大力强化沿海地区产业布局海陆统筹,对于加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阶段要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内涵式增长,推动潜力产业快速扩张,超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特别是要明确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和绿色化工等三大产业向海洋领域拓展的重点方向,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要围绕杭州湾区域等全省重点开发的空间,整合形成一批高能级产业平台,优化提升海陆统筹的重点产业方向,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同时要不断强化准入要求和准入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