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8)
2023(7071)
2022(5739)
2021(5698)
2020(4508)
2019(10608)
2018(10345)
2017(18290)
2016(10621)
2015(12291)
2014(12237)
2013(11738)
2012(11037)
2011(10366)
2010(10273)
2009(9087)
2008(8941)
2007(7897)
2006(7085)
2005(6606)
作者
(26076)
(21822)
(21728)
(20993)
(13834)
(10190)
(10048)
(8489)
(8414)
(7736)
(7442)
(7223)
(7196)
(6919)
(6865)
(6711)
(6644)
(6251)
(6206)
(6176)
(5838)
(5236)
(5219)
(5027)
(4972)
(4768)
(4733)
(4699)
(4395)
(4307)
学科
(46145)
经济(46117)
管理(22560)
(21706)
中国(21227)
方法(18603)
教育(18584)
数学(16900)
数学方法(16820)
(16203)
企业(16203)
(11392)
(10150)
贸易(10144)
(9973)
业经(9596)
产业(9573)
理论(8554)
(8518)
(8216)
(8058)
地方(7994)
技术(7933)
(7528)
农业(7443)
发展(6960)
(6838)
(6690)
金融(6689)
(6529)
机构
大学(151198)
学院(145306)
(69417)
经济(68413)
研究(58757)
管理(49445)
理学(42571)
理学院(42032)
管理学(41529)
管理学院(41222)
中国(39343)
(33824)
科学(29807)
(28368)
(28311)
师范(28221)
(28153)
教育(27383)
研究所(25764)
经济学(24005)
中心(23797)
师范大学(23622)
财经(23255)
北京(23011)
经济学院(21759)
(21481)
(20740)
(20322)
财经大学(17453)
研究中心(16639)
基金
项目(92676)
研究(77432)
科学(76703)
基金(67441)
(57124)
国家(56591)
社会(51443)
社会科(48782)
社会科学(48778)
科学基金(48093)
教育(42375)
基金项目(34076)
(33763)
编号(31213)
(31195)
成果(27732)
资助(27730)
自然(25953)
自然科(25353)
自然科学(25348)
课题(25096)
自然科学基金(24971)
(24439)
(23087)
重点(22457)
教育部(22320)
国家社会(21945)
中国(21723)
(20803)
(20392)
期刊
(73139)
经济(73139)
研究(58346)
教育(45249)
中国(37560)
(19766)
管理(18773)
科学(17692)
学报(15948)
技术(15211)
(14629)
大学(14271)
经济研究(13819)
财经(12736)
学学(11861)
(11520)
金融(11520)
(11401)
职业(10919)
农业(10772)
(10483)
问题(10109)
业经(9921)
世界(9800)
国际(9295)
(8244)
论坛(8244)
技术经济(7274)
技术教育(7187)
职业技术(7187)
共检索到228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欧阳峣  易思维  
本文整理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新式金融企业的面板数据,并将其与人力资本数据匹配,对人力资本影响中国近代产业升级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近代中国通过新式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工业和新式金融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力资本对工业部门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技术水平较低的轻工业部门,而对技术水平较高的重工业和化学品制造部门无显著影响,说明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门槛效应。另外,本文还发现,近代人力资本能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于鹤  周黎安  
采用20世纪30年代中国县级工业数据与银行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1920年公立小学学生数作为解释变量,根据"庙产兴学"的历史事件,采用1820年的寺庙数量作为衡量初等教育发展情况的工具变量,先后运用线性回归模型、Probit模型及二阶段Tobit模型,检验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对20世纪30年代工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920年的公立学校小学生入学数量对纺织厂数量、发电厂数量以及银行数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新式初等教育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本准备,推动了近代工业化进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小鸥  
1882年开始出版的《格致须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由专设教科书机构专为学堂学生教学而编撰的新式教科书。这套教科书作为中国近代新式教科书的先导,按照西方近代学科门类分科设编,使得近代科学知识系统地成为学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套教科书没有以科学证明宗教,而是关注科学实验和方法、强调儿童的认知规律,对于学童认识和理解近代科学,成为新型知识分子奠定了基础作用。但其存在基本要素不全,科目难称齐全,内容也较为偏深等不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国强  温军  汤向俊  
人力资本及其结构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及其结构水平迅速提升,但各地区间的人力资本及结构水平差异颇大,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本文直接研究人力资本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样本。文章在增长回归框架下,以中国各省份1978-2008年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从国家和区域层面考察了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对我国及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且效应显著;人力资本内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若雪  
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升级缓慢的背后是技术水平较低、进步缓慢。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搜寻成本,使得厂商的技术采用和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之间存在互补性,这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多重均衡。本文对这一机制进行了刻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人力资本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水平较低、升级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劳动力绝对数量较大和相对素质较差,使得我国陷入"低技术"均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何菊莲  李军  赵丹  
本文运用构建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评的指标体系,对2000-2009年间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状况进行测度。利用测度的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得出结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据结论提出了我国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辉亮  
文章通过借鉴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和质量阶梯升级模型从数理上推导了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高端化升级受人力资本结构和技术资本配置结构的影响与制约,并利用中国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人力资本结构和技术资本配置结构与产业结构高端化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季小琛  
中国近代国门洞开后 ,大批外国人来华。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的传统教育都很关注 ,并对之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评价 ,对中国的新教育提出了可供采择的意见和建议。西方人和日本人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仁、孝、忠”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方人和日本人看待中西关系有三种情况 :吸纳、舍弃、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林  
道无言而恒在,学待论而益明。昔者,漆园尝叹百家之往而不返,道术将为天下裂;至于孟坚,则谓诸子相灭而相生,相反而相成,洵为至论。学术者,常与时代相应,而为其时代运会升沉之钤键也。近世以还,知识领域越益展拓,学术分科日趋细密。一人之见,何其偏狭!往圣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之说,于今尤见其实。教育历史之学,既称教育学之基础门类,而膺作成英才之使命;亦属历史学之专门分野,因具穷究天人之职志。从事于斯,至者必求融通史论,综赅今古,折衷东西:是故其学似狭实广,似浅实深。清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艳平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引进,陈栩应时而动创立"栩园编译社"指导文学创作。所创社刊《文苑导游录》成为其主要文学培育基地,该刊体例编排与内容刊登,丰富而全面,充分体现了跳脱出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同时,陈栩将文学指导借助现代报刊媒介的优势加以广泛传播,其兼收并蓄、包容自由的教育理念为民国文坛培养出一批文学新人,助推了新的文学创作潮流的形成;在近代文化、教育转型之际,陈栩所施行的中西、古今、新旧融合共生的文学教育,对传统文学的内容与价值进行了整合与规范,初步确立了文学教育的模式与文类细分标准,对近代文学教育的建立产生了推进作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洪港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崛起。从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到编辑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从出版单行本到推出大型丛书,从出版机构单方面运作到出版界与学术界合作互动,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要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教育出版家群体"立商务以文化理想,倡出版以教育使命",他们大多驰骋于教书育人和编辑出版两大领域,以教育和出版为双轮开拓了一条"智民之路",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